【原文展示】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降臨到了我們學校,暖暖地灑在每一個花壇里。不一會兒,同學們紛紛走進美麗的校園,唱著,笑著,手拉著手,迎著陽光向幸福走去。在初三(×)班那一大群人中,有個三朵“金花”群,足令你不得不注意,不得不刮目相看。
西南面那穿著紅色休閑裝的,此刻正文靜地捧著本書,坐在一邊,細細地品味著,就似與世隔絕一樣,萬物不在其“眼中”。那東南角上的一位,身著天藍牛仔服,像一個活動性極強的“原子”,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哪兒人最多,就往哪兒去。還有東北面的那位,身著紫色西服,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雙手托著腮,望著無邊的蒼穹,熟知人準會猜到,她又在思索什么人生哲理了。她們呢,本校的“品字”群,十分怪異的“品字”方陣。教室里,“紅”坐在最前面,“藍”“紫”分列其后左右。說來也怪,走路也成“品字”形。面對同學們的調侃,“品字”群,就說什么“風格特異,有品味”,“有距離才會產生美感”。
“紅”,群主兼小草文學社社長,小有名氣的“校園小作家”。那一篇篇變成鉛字的佳作,不禁令“群芳”失色,“須眉”開顏。“紅”曾夸下海口:做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借此志氣,謂其“希望作家”。
“藍”呢,人際關系挺棒。開口一個“哥兒們”,閉口一個“姐兒們”;到哪兒,“民心”便向哪兒。其人還信誓旦旦:十年后,競選美國加州州長。如若不成,那就幫別人拉票。也許因為“藍”有這樣的“野心”,同學們便封其為“喳喳呼呼活動家”。
“紫”呢,周身滿是“哲學細胞”。你聽,“‘品字組合,此乃吾三人之家也。何謂三家,此乃吾三人居住之圣殿,靈魂之海灘,精神之浴場。”“流星是為尋求生命的永恒,而來到那本不是其軌跡的軌跡,超脫了瞬間的永恒。”如此諸多深奧哲理,吾輩均一知半解也。為不負其苦思之心,譽其“雛形哲學家”。
經過幾個月的拼搏,期中考試終于降下帷幕。黃榜揭曉,“品字”群頓時烏云密布。觀其“云圖”,八成有暴雨什么的。這不,老師剛走,教室里,“稀里嘩啦”。觀其景,真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洪水泛濫時了。
【門診手術】
這篇考場作文較生動地展現了“品字”群——“紅”“藍”“紫”三位初中生其樂融融的場面,較好地凸顯了三位初中生的不同個性。但細細品讀,考生在安排文章的結構上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1.開頭羅唆,且與全文不和諧。首段用了大約70字描寫了校園早晨的景色,按理接下來應寫校園里這一天發生的事;而考題要求寫的是“群”,很顯然首段游離于全文。若刪去首段,直接寫“品字”群,開門見山,落筆入題,那就會給人簡潔明晰之感。
2.缺少過渡,許多地方銜接不自然。譬如第二段的交代給人突然的感覺,缺少過渡詞;第二、第三段之間缺少過渡句;倒數第三段與上文銜接不緊湊,可加一個過渡詞或過渡短語等。
3.結尾拖泥帶水、畫蛇添足。升格時,結尾應簡潔些,最好點一下主旨,或含蓄深沉,留有余地。
4.有些地方忽視照應。如文末突然出現了班長與學習委員兩個人物,并分別作了講話情節,與前文沒有照應好。另外在語言上犯了文白雜用的毛病,生硬地套用文言句式,隨意使用早已過時的、深奧冷僻的文言詞語,讀起來有別扭、拗口、難懂之感。修改時,建議著重在結構上動一動“手術”,把開頭結尾、層次段落、過渡照應等安排好,使文章結構合理、嚴謹、自然和完整。
班長跨進教室:“諸位女士、先生們,注意啦!據可靠消息,‘希望作家即日進京,領取2016年‘圣陶杯文學獎……”話音未落,“噼里啪啦”,教室里掌聲雷動。那來勢洶涌的暴雨,戛然而止,“品字”組合又被明媚陽光擁抱著呢。
學習委員也發出了感嘆:“此謂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
這就是我所說的三人群。幸福快樂的三人世界何止這“品字”群,發生在這“品字”群中的趣事還有許許多多,我這里就不想再多舉例了。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愿望,祝愿全校所有的同學都像“品字”群一樣快樂!祝愿天下所有的中學生都像“品字”群一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