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光速難道可變嗎?

我們原來做過一期關于“光速”的特刊,介紹了光速和相對論。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光速是一個常數”。所謂常數,意思是不會更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恒定的,一秒鐘是299792458米,約等于每秒30萬千米。由于光速是恒定的,所以可以用光速來衡量時間和空間。
光速的恒定不變,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之一。從19世紀的麥克斯韋,到20世紀的愛因斯坦,乃至到21世紀的當下,無論科學家們如何研究,光速都是不可變的,也正由于其不可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才可以實現。然而,一些研究者認為,光速是可變的,這不是說光速在不同情況下速度不同,也不是說我們能改變光速,而是說早期宇宙中的光速比現在要快的多。
“光速可變”是個革命到近乎瘋狂的想法,因為如果說宇宙早期光速和現代不同,等于說自然法則是可以更改的。古代人一直認為,自然法則是可以被上帝隨意更改的,然而自17世紀法國學者笛卡爾建立現代哲學體系以來,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自然法則不可動搖,沒有力量能更改。如果光速可變,等于我們整個物理學乃至于科學哲學體系都要重新編寫。
在以前,光速可變論只會在科幻小說里出現,好比說劉慈欣的名著《三體》就認為高級文明在不斷更改光速。然而現在光速可變論已經可以接受真實世界的實驗檢測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Joao Magueijo 和加拿大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的Niayesh Afshordi,提出了一個可以驗證的實驗,預測了宇宙早期各個地區的密度差異“譜指數”是0.96478,這和現有的數值0.968有一些差異。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加緊研究,過一段時間就會得出最后的數字結論,如果真的符合光速可變論者的預測,那將會在物理學界引爆軒然大波。
為什么會有光速可變論的出現呢?那是因為人類在觀測宇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怪現象。在沒有燈光的野外,舉頭看天,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可以看到美麗的星空,這似乎很正常。然而,無論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無論往哪個方向觀測,都能看到差不多的星空,這就很奇怪了,因為這說明宇宙的密度是均勻的,沒有哪個方向星星特別多,哪個方向星星特別少,哪里都差不多。

宇宙的密度如此均勻,說明各個地方是有聯系的,因為如果各個地方的星空都是隨機分布的,那在宇宙的范圍內,做到均勻的概率是約等于0,簡言之就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吧,扔硬幣,正面和反面的概率各是百分之五十,你扔了一億次,結果全是正面,這個概率是多少?就是約等于0。既然宇宙的星空分布不是隨機的,那就一定要有內在聯系。宇宙各個地方要有聯系,和光速有什么關系呢?那是因為宇宙在剛剛誕生的時候,經歷了一場飛速膨脹,空間膨脹速度遠遠快于光速,如果說光速是物質傳播速度的上限,那么在大爆炸時,宇宙的各個部分根本無法互相聯系。
光速可變論者認為,宇宙早期的光速超級快,以至于可以在宇宙大爆炸的時候跟上宇宙的膨脹,從而保證宇宙的均勻。后來隨著宇宙膨脹的減速,光速也降了下來,變成了今天所知的光速。與此相對,傳統物理認為,宇宙在快速膨脹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均勻的分配,以至于膨脹之后還是均勻的,不需要光速可變。但是傳統物理的理論也遠非完善,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總之,光速可變已經不再是小說家們的假說,它成了一個可預言,可證偽的科學假設,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看看科學家們會給出什么樣的結果。無論結果是什么,都將是人類研究宇宙進程中值得紀念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