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熊偉
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頸靜脈置管感染的影響
李紅英 熊偉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頸靜脈置管感染的常見原因及護理措施。方法30例頸靜脈置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頸靜脈置管的感染發生率。結果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導管感染率為7%,低于對照組的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綜合干預方法能夠減少頸靜脈置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延長了頸靜脈置管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合護理干預;血液透析;頸靜脈置管;感染
隨著血液透析患者的逐年增多,維持性血液透析已成為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治療方式,頸靜脈置管作為患者的一條生命線,其使用時間及并發癥直接影響著患者的預后及生存質量[1-3]。感染作為頸靜脈置管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通過對頸靜脈置管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以降低置管后感染的發生率,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9月在本院血液中心進行透析的30例頸靜脈置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干預組,各15例。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39~81歲,平均年齡(53.6±11.1)歲;干預組男11例,女4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0.6±10.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換藥、透析等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優化透析環境:嚴格執行無陪護透析環境,減少人員走動,3次/d空氣消毒等。②加強營養:增加優質蛋白、高熱量低鹽低脂飲食的攝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③針對患者局部導管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如通過查找感染原因、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輔料包扎完好、局部涂抹百多邦軟膏、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克林霉素封管、血流不暢者給予尿激酶封管,全身對癥治療等綜合性護理[4-6]。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導管感染情況進行比較,導管感染的判定標準[7]:①導管出口處有紅、腫、熱、痛,有滲出或膿性分泌物;②患者出現寒戰、發熱等敗血癥中毒癥狀;③外周血培養和導管血培養陽性且為同一菌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的導管感染率為7%,低于對照組的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感染情況比較[n(%)]
3.1 頸靜脈置管后感染的常見原因
3.1.1 患者本身體質原因 由于每個患者的抵抗力不一樣,也導致了置管后防御功能不同。有些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皮膚插管后不容易愈合,易導致感染[8]。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年齡原因,青年人的體質要比老年人和嬰幼兒的強,其抗機體感染的能力較強。
3.1.2 導管及相關物品 置管時的導管及相關物品要處于無菌及在有效期內,過期及已經被污染的器械使用和皮膚消毒不徹底,會導致頸靜脈置管的感染。操作者的手衛生及無菌觀念也至關重要。
3.1.3 置管的位置 頸靜脈置管的位置與口咽部距離很近,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及周圍器官的污染等易導致置管的位置感染。頸靜脈插管后的位置不易固定,在固定時一定要特殊處置,同時囑患者盡量減少頸部大幅度的活動,過度的牽拉會導致導管脫落[9]。檢查頸靜脈置管的動靜脈夾子在封完管后夾畢是否完好,避免松脫導致血液流出而出現感染。
3.1.4 臨時置管的使用時間 采用臨時置管的患者是為了等待動靜脈瘺的成熟或是臨時透析時用,臨時置管易活動,不易固定,內置的管路易與患者皮膚摩擦,所以其使用時間過長易造成導管的感染,使用時間大約為2~6個月,而永久性留置導管在30例患者中占2/3,其使用時間最長的達到8年[10]。
3.1.5 其他 環境衛生及操作者的無菌觀念,患者的配合程度也是感染途徑之一。有些患者洗澡次數特別少,還有的患者洗澡次數多,同時也不注意插管位置的覆蓋,這兩者最終都成為致感染的原因。置管患者的位置引流不暢,透析時隨時調動插管位置也易于感染。
3.2 頸靜脈置管感染的預防
3.2.1 加強患者的營養飲食,增強患者的抵抗力,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復發,不易去人群密集的地點,不易暴飲暴食,進食優質低蛋白飲食。
3.2.2 在進行頸靜脈置管前應認真核對使用物品的有效期,操作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因為頸靜脈置管距離呼吸道較近及露出的管路不易固定,有可能將管路拔出,穿脫衣服時要注意,所以在固定方面應該加強,以保證管路不易滑動。頸靜脈置管要避免過度彎曲、打折,避免過度壓迫導管而導致堵塞[11-13]。一旦出現血栓,應先將血栓抽出棄去,再繼續進行透析。如果血栓完全堵塞管路,必須進行拔管處理。
3.2.3 對于已經發現置管處有紅腫、隧道口有膿性分泌物的患者應給予抗生素靜脈注射,局部克林霉素封管,每人換藥>2次/d,局部皮膚可以涂百多邦軟膏。30例頸靜脈置管患者中,感染7例中有3例出現隧道口有分泌物,經過加強換藥口服抗生素緩解,2例化驗血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給予抗菌對癥治療,2例因無法控制感染而拔除導管[14-17]。
3.2.4 早發現,早處置,早治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導管皮下隧道口的消毒,必要時可以采用慶大霉素濕敷[18-23]。
3.2.5 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屬置管后要注意頸部活動,一旦出現出血、管路脫落、管路內有血液涌出,應進行局部按壓,同時告知醫生,不在醫院的患者應立即趕往醫院進行治療。置管部位要保持清潔干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局部淋浴。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干預方法能夠減少頸靜脈置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有效的延長了頸靜脈置管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1]馬福蓮,朱猛,劉云.血液透析患者頸內靜脈置管術預防感染的護理.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3):400-401.
[2]宋艷玲,丁殊節,鄒玉峰,等.護理干預減少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率的臨床研究.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2):1443-1445.
[3]陳少梅,劉倩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預防深靜脈置管感染的臨床護理研究.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14(4):530-531.
[4]李玉芝,張寶德.淺析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的護理干預分析.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78):183.
[5]孫桂玉,李家花,臧運香.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感染的護理干預.中國醫療前沿,2012,7(6):79.
[6]武鳳玉.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4):289-291.
[7]李秀麗.護理干預對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雙腔深靜脈置管質量的探討.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0):1535-1536.
[8]黃家蓮,梁云芳,黃金霞,等.血液透析深靜脈留置管相關性感染的護理干預.現代醫院,2011,11(6):90-91.
[9]李建偉,黃亮,簡磊,等.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置管感染的臨床分析及干預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3):654-656.
[10]徐林芳.強化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長期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感染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3):65-67.
[11]何秀瓊,竇素冰,譚建蘭,等.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深靜脈留置導管并發癥的影響.吉林醫學,2013,34(17):3443-3444.
[12]李家燕,黃玲,韋獻鋒.血液透析留置導管引發感染的原因分析與護理.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5):477-478.
[13]楊晉.護理干預對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雙腔深靜脈置管質量的探討.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1):167-168.
[14]李英娜.血液透析患者頸靜脈留置雙腔管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6):2455-2456.
[15]高玉芹.分析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長期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感染的預防作用.大家健康旬刊,2014(9):250-251.
[16]任麗峰.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雙腔中心靜脈導管預防感染的護理干預.臨床醫藥實踐,2013,22(10):784-786.
[17]丁育紅.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感染/栓塞的影響.交通醫學,2016,30(4):389-391.
[18]王艷.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長期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感染的影響.醫學信息,2014(31):165-166.
[19]牽密,謝瓊.強化護理干預對臨時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并發癥的影響.中國醫學工程,2011(11):118-119.
[20]曹洪英.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深靜脈留置導管患者并發癥的影響.中國醫藥指南,2014(31):278-279.
[21]鄧婉霞.血液透析長期靜脈置管導管感染的護理.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4(8):397-398.
[22]張潔.論細節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作用.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129.
[23]吳靜月.血液透析患者頸內靜脈置管并發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0):138.
Influence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LI Hong-ying,XIONG Wei.Hemodialysis Room,Jilin City People’s Hosptial,Jilin 132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common cause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Methods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jugular vein cathe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additional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ncidence of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f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nursing,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catheter infection rate as 7%,which was lower than 4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fection.This method effectively prolongs jugular vein catheter duration and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Hemodialysis; Jugular vein catheter; Infe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1.085
2016-12-20]
132000 吉林市人民醫院透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