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萍 郭旭麗 王曉峰 王 勝 李 鵬 王秀芳
伏九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臨床觀察※
王靈萍 郭旭麗 王曉峰 王 勝 李 鵬 王秀芳
(山西省晉中市中醫院,山西 晉中0306000)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具有反復發作性、慢性遷延性,且逐年加重的臨床特點,由于其緩解期臨床表現輕微或無明顯自覺癥狀,容易被患者忽視,缺乏預防發作和加強治療的意識,使得本病常反復發作,遷延不愈。近年來,有多數醫家應用三伏貼治療支氣管哮喘取得了一定的療效,但仍不是很理想。筆者從2006年開始,在夏季三伏貼的基礎上,冬季開展了三九貼,經過系統對照觀察,證明其療效明顯優于單純三伏天貼敷療法。而且,藥物穴位敷貼使呼吸系統的局部癥狀明顯改善,增強了全身的抗病能力。
將符合納入標準的 300例晉中市中醫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三伏貼加三九貼治療組(即伏九貼組)100例(年齡28~62歲),三伏貼治療組100例(年齡25~60歲),貼膏治療組(空白組)100例(年齡25~65歲)。三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照《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1],中醫辨證分型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哮證緩解期分型標準[2],且處于非哮喘急性發作期,年齡在25~65歲者。
排除標準:可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及未能堅持治療者。
藥物組成:生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細辛,其劑量比例為1∶1∶0.5∶0.5。藥物制作:選取以上劑量比例的優質生白芥子、延胡索、生甘遂和細辛并將其混合粉碎,將姜汁加入上述藥粉調和,備用。貼敷方法:①伏九貼組:于每年三伏天(即一伏、二伏、三伏),三九天(一九、二九、三九)貼敷;②三伏貼組:于每年三伏天(即一伏、二伏、三伏)貼敷;③貼膏組:于每年三伏天(即一伏、二伏、三伏),三九天(一九、二九、三九)貼敷。伏九貼組與三伏貼組用制好的藥物貼于所取穴位,外用貼膏固定,貼膏組只貼貼膏(無藥),貼敷時間每次4~6 h(治療期間慎防感冒,避免疲勞忌食生冷酸腥之品)。治療 3個療程(1年為1個療程),于第3療程后對各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估,觀察三伏貼加三九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療效。穴位選擇:定喘、肺俞、膏肓、脾俞等。
1.臨床療效標準:患者咳、痰、喘癥狀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哮證遠期療效判定標準[2]。臨床治愈:不需任何平喘藥物,保持無癥狀1年以上者;顯效:偶用平喘藥物而緩解喘息者;有效:喘息癥狀有所減輕,但時常仍需藥物治療者或緩解期延長,發作次數減少,發作時間縮短者;無效:癥狀無改善。
2.結果:伏九貼組與三伏貼組、貼膏組比較,療效顯著,伏九貼組療效優于三伏貼組、貼膏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1)各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伏九貼組、三伏貼組、貼膏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各組radit分析結果:經radit分析,總的R值為0.5,R1=0.31,R2=0.51,R3=0.66,radit平均值低于0.5表示其療效較好,即伏九貼組優于三伏貼組、貼膏組。
(3)經LSD檢驗,伏九貼組與三伏貼組、貼膏組的各等級療效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1);三伏貼與貼膏組各等級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支氣管哮喘在中醫學屬于“哮病”的范疇,是由宿痰內伏于肺,遇誘因引觸,致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肺氣上逆而致的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穴位貼敷是將藥物在特定穴位上進行貼敷,使藥物經皮膚進入穴位,刺激穴位,起到鼓舞正氣,抗邪外出的效果[3]。夏季三伏貼貼敷,可以使“兩陽相加”,溫補人體的陽氣,陽氣盛則痰飲去,使疾病自然康復。隨著中醫現代化的推進,三伏貼在治療支氣管哮喘已初步顯示了其重要的地位[4-5]。近年來,筆者根據“天人合一”學說,及《黃帝內經》 “冬至一陽生”的理論,即每年到了 “冬至”這一天,體內陽氣最弱,但從這一天以后,人體的陽氣也開始恢復。根據人體的這一特點,在冬至開展了三九貼,在人體“痰邪(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三九天采用補助陽氣藥物,選用定喘、肺俞、膏肓、脾俞等穴位貼敷,以增強機體正氣,從而達到祛痰外出,治療疾病的目的。故筆者在臨床上將冬季三九天與夏季三伏天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共同用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治療,經過臨床觀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研究表明三伏貼加三九貼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療效明顯優于單純三伏天貼敷。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學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3,26(3):132-13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6-9.
[3]沈寧.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6):87-89.
[4]宣麗華,徐福,張舒雁,等.穴位貼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7):441.
[5]張舒雁,馬澤云.穴位貼敷法防治哮喘88例[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3):547.
晉中市科技局資助(項目編號:N1317)
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