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辰(中石油昆侖能源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具體運用
劉相辰(中石油昆侖能源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在21世紀,世界經濟與科技都在迅速發展,而在此背景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之對能源的需求亦越來越大。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能源,而其中最重要的兩種能源就是石油和天然氣,但由于油氣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隨著人們開發和使用量的增多,全球油氣資源匱乏現象愈來愈嚴重。對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盡可能地減少油氣能源在儲運過程中的蒸發、泄漏損失,并將損失的油氣有效回收。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對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具體運用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油氣儲運;油氣回收技術;運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油氣行業的發展,油氣能源的生產及消耗速度愈來愈快。我國身為一個油氣生產和消耗大國,油氣能源及其相關產品占能源結構中的大頭,然而在油氣回收技術方面卻發展較為緩慢,這導致了在油氣儲運中一些蒸發、泄漏的油氣能源難以被有效回收,從而造成了較大的油氣損失。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我國的科研人員和專家學者一直以來都在致力于研究有效的油氣回收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筆者就結合實際對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具體運用進行淺要分析,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當今時代,無論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科學研究的推進,都離不開對石油和天然氣這兩種能源的應用。不只是我國,在世界上來看,各國都在大力開發油氣能源,而與此同時,一些相關產業的發展也蒸蒸日上,例如油氣儲運行業。但石油和天然氣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其珍貴、稀缺程度眾所周知,而據相關調查顯示,油氣能源在儲運過程中的損失量約占其總量的0.3%,可見在油氣儲運中會造成較大的油氣能源浪費,這無疑成為了阻礙油氣儲運行業發展的一大重要障礙。在此背景下,研究有效的油氣回收技術乃是必然趨勢和必要需求。而目前在這方面,我國仍舊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初期就開始了對這方面的研究,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對其的重視程度卻不亞于發達國家。因此,未來我國的油氣行業仍舊會將重點放在對油氣回收技術的研究上面,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來提高油氣能源的回收利用率。
2.1 冷凝法
冷凝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油氣回收技術,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常壓條件對油氣能源與低溫介質進行換熱,從而使之溫度降低,這樣其中的重質組分就能夠冷凝成液體,以便于回收;而剩余的輕質組分則會直接排入大氣當中。該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在于低溫介質的溫度。再者冷凝法屬于間接換熱,操作較為復雜,且實際運行成本也較高,這是其主要缺陷。
2.2 吸收法
吸收法的原理是在一定工藝條件下,通過吸收劑將油氣中的輕烴組分吸收起來,然后再進行回收。根據壓力、溫度等工藝條件的不同,吸收法又可以分為常壓常溫吸收法、常壓低溫吸收法,但目前前者的應用比較廣泛,因為該方法在常壓常溫條件下就可以實現油氣回收,比較方便、經濟。而所使用的吸收劑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可再生的吸收劑,其比較綠色、經濟,另一種是不可再生的吸收劑。
2.3 吸附法
吸附法的原理與吸收法相似,它是利用吸附劑將油氣中的烴類組分從空氣中分離回收。一般吸附劑多使用一些具有較強親合力的材料,最常用的是活性炭,它對烴類組分的吸附率可以達到34%,吸附率很高。不過,由于在高吸附熱條件下,烴類組分與活性炭之間會發生化學吸附反應,致使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所以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4 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的分離膜對油氣進行分離回收的一種方法。所使用的分離膜一般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以往大多是有機材料,但由于其滲透流量、耐溫性及耐溶劑效果都較差,所以近年來漸漸被各方面都更好的氧化鋁陶瓷膜所替代。
儲存在油氣庫中的油氣能源一般是利用火車進行拉運,而在其卸油過程中,由于油氣始終處于負壓狀態,所以排放比較集中且排放量較少,若以規定標準計算會發現排放量遠超額定標準,控制起來非常困難。若想將油氣排放量控制在標準范圍內,可以通過優化改造火車槽罐,并將排放的油氣進行有效回收,但其工程量巨大,實現較為困難。其次,受外界環境影響,油品容易發生呼吸損耗(或稱靜止儲存損耗),其會造成較大的油品損失,而為了減少這部分損失,應進一步加強儲油系統的密封性能。油氣儲運過程中,呼吸損耗是由于儲油罐輸油瞬間及裝油時罐內壓力增加所導致的,收發油一般過程較長,整個過程油氣排放量很大,只有針對此過程進行有效的油氣回收,才能夠將損耗降到最小。一般情況下,在選擇油氣回收裝置時,應以經濟利潤最大化為準,充分考慮施工費用、能耗、處理性能、安全評價及使用壽命等因素。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發展離不開油氣能源,而在油氣儲運中的油氣損失會造成大量能源浪費,同時還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對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油氣回收技術,對在油氣儲運中因蒸發、泄漏而損失的油氣進行有效回收利用,從而減少損失,提高效益。但目前我國的油氣回收技術尚不夠完善,未來仍需加強研究,爭取早日研發出更加有效的技術。
[1]楊琨.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7,(01):197.
[2]孫立新.關于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具體運用[J].化工管理,2016,(18):82.
[3]趙乾,胡勇勇.油氣儲運中油氣回收技術的具體運用[J].化工管理,2016,(17):138.
劉相辰(1988-),男 黑龍江省大慶人 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燃氣計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