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京楠,段明葳,魏邦記
(1.黑龍江省大慶水文局,黑龍江 大慶 163316;2.黑龍江省水利工程技術中心,哈爾濱 150001)
?
龍頭橋灌區運行管理體制研究
田京楠1,段明葳1,魏邦記2
(1.黑龍江省大慶水文局,黑龍江 大慶 163316;2.黑龍江省水利工程技術中心,哈爾濱 150001)
龍頭橋灌區作為黑龍江省跨地市的大型灌區之一,骨干工程與田間工程基本配套,灌區運行管理進入常態化,需要研究和建立完善的運行管理體制,破解體制障礙,確保灌區良性運行。
龍頭橋灌區;管理;體制;研究
龍頭橋灌區自2003年以來,已經進行了10多年的工程建設,骨干工程和田間工程建設基本配套,水田面積快速發展,灌區已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目前,灌區管理體制還不健全,收費機制尚未形成,給灌區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盡快建立健全灌區運行管理體制和收費機制已成當務之急[1]。
1.1 骨干及田間工程同步建設,供水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龍頭橋灌區是由龍頭橋水庫供水的全國大型灌區之一。2003—2016年,利用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機遇,完成骨干工程投資2.85億元,建成供水渠道107.66km,排水溝渠60.62km,配套橋、涵、閘等建筑物144座。同時,寶清縣政府爭取國家高標準基本農田配套建設項目,利用國土部門的土地整理資金,實施灌區田間工程配套,按規劃幾乎涵蓋整個灌區范圍,2013—2016年,田間配套工程投資約4億元,在龍頭橋灌區范圍內全力打造高標準基本農田。
目前,龍頭橋灌區形成了頭道崗、萬北和青山三個分灌區,灌區水田面積由2003年的0.52萬hm2,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km2。其中,寶清縣灌溉面積約1.73萬hm2,八五二農場灌溉面積約0.27萬hm2。2017年,龍頭橋灌區管理處工作將從建設與管理并重轉入全面運行管理階段。
1.2 灌區管理運行管理不斷深入,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目前,龍頭橋灌區運行管理經歷了無水源保障的原始發展階段和有水源保障的渠系骨干工程建設階段,即將進入工程建設結束后的專業化運行管理階段:
1)第1階段:龍頭橋水庫建成之前(2003年以前),為無水源保障的原始發展階段。2003年水庫建成投入使用之前,寶清縣境內就存在頭道崗、方勝、萬金山、前進等一些零散灌區,水田面積共計0.52萬hm2。灌區工程破舊、不配套,沒有控制性工程,水源沒有保障,用水難以控制,渠道跑冒滴漏嚴重;沒有專管機構,由鄉鎮水利站負責運行維護和管理,并收繳水費,自收自用。
2)第2階段是龍頭橋水庫建成到現在(2003—2016年),為有水源保障的骨干工程建設階段。2003年龍頭橋水庫建成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上述灌區的供水條件,水源有了保障;另外,龍頭橋灌區2003年灌區骨干渠系開始建設,通過10多年的工程建設,建成了萬金山渠首、青山和萬北分區的大部分骨干渠系,骨干工程開始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專管機構不健全,仍由各鄉鎮水利站實行零散化管理,收繳水費后向水庫支付一定的水源費,灌區骨干工程缺少維護費用,管理仍處于大水漫灌、各鄉鎮之間搶水、無計劃供水的非專業化管理階段。
3)目前,隨著工程建設的不斷深入,水田面積的不斷擴大,龍頭橋灌區管理處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龍頭橋灌區即將進入配套工程建設結束后的第3階段—專業化管理階段。目前,灌區正處于第2-3個階段的重要轉折時期,灌區運行管理已步入常態化管理。現有管理體制、收費機制和灌區實際情況脫節,不符合灌區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收費機制已成當務之急。
2.1 龍頭橋灌區統一管理模式
該模式是指龍頭橋灌區管理處將鄉鎮水利站管理人員吸收過來,組建灌區統管機構,對灌區實施全面管理,具體為“管理處+用水戶協會”的模式。灌區管理處負責灌區干渠以上骨干工程管理和水量調度、用水戶協會負責支渠以下田間工程運行管理、水量分配和水費收繳。
1)收費方式:用水戶協會收繳水費后上繳灌區管理處統一管理分配。水庫管理處、灌區管理處及用水戶協會按規定比例分成。
2)利:能夠實現對灌區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高效利用水源,強化水費收繳;能夠貫徹落實計劃供水,實現節約用水;用水戶協會參與灌溉管理,使灌區管理透明度提高,供水的時效性、可靠性和公平分配水量方面得到改善;用水戶能更好地獲得服務,減少水事糾紛,提高了農民參與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
3)弊:目前,地方政府對此模式不認可。如果地方黨委、政府不鼎力支持,將很難實現;建立用水戶協會需要一個過程,在統一管理模式下,灌區工程戰線長,鄉鎮方面阻力非常大,供水協調難度大,收費難度大;龍頭橋灌區管理處實施統一管理,寶清縣政府要求收編相關鄉鎮水利站工作人員,目前主要涉及夾信子、青原和萬金山三個鄉鎮,共計25人,縣里建議灌區全部接收,目前灌區不具備接收條件。
2.2 寶清縣統一管理模式
全權由寶清縣政府負責管理,成立專管機構實施統一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寶清縣有強烈愿望,是目前較容易操作的管理模式。
按目前龍頭橋灌區建設發展情況推測,五九七農場水田(0.33萬hm2)很難得到實施:①投入資金大;②征地非常困難;③供水戰線長,運行管理成本高,沿線凈水很難管控。如果不考慮五九七農場,灌區絕大部分水田都在寶清縣,八五二農場水田(0.33萬hm2)占比重不到1/7。按照水利部《灌區管理暫行方法》(水農字[1981]83號)規定 “灌區管理機構的設置,應本著有利于發展生產、有利于加強統一管理的原則,國家管理的灌區的管理體制,凡受益或影響范圍在一縣、一地、一省之內的灌區,由縣、地、省負責管理,跨越兩個行政區劃的灌區,應由上一級或由上級委托一個主要受益的行政單位負責管理”的要求,寶清縣做為灌區受益主體,省水利廳可以委托寶清縣負責灌區統一管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八五二農場的用水利益,可以由龍頭橋水庫管理處利用供水來平衡管控。
1)收費方式:寶清縣、八五二農場各自收繳水費,按標準向水庫繳納水源費。
2)利:由于支渠以下灌區配套項目管理權限都在寶清縣,如果將骨干工程移交,更方便地方政府對全縣范圍內灌溉工作進行統一管理,省內如龍鳳山、響水、音河和雞東等灌區都是這種模式;地方政府掌控行政權利,管理優勢強,利于政令暢通;撤消龍頭橋灌區管理處,減少廳里的壓力,降低管理成本。
3)弊:對龍頭橋水庫供水管理不利,增加了水庫供水管理難度;干旱年份對灌區下游的八五二農場用水不利,用水矛盾會大一些,八五二農場方面會有可能異議;很難管控灌區人員編制,易造成機構臃腫,專業和管理水平降低,不利于灌區長遠發展。
2.3 分級管理模式
龍頭橋灌區管理處負責灌區干渠以上骨干工程運行管理,寶清縣和八五二農場各自負責其范圍內的灌區支渠以下配套工程運行管理。
1)收費方式:以寶清縣和八五二農場的灌溉管理站為收費主體,開展水價測算和水費收繳工作,灌區管理處、水庫管理處以及專管機構按各自承擔的責任和任務按比例分配水費。
這種管理模式對灌區現有管理模式改變最小,也最接近灌區建設之初構想的管理模式。按照省編委批復,灌區管理處的職能是負責龍頭橋灌區骨干工程的建設和運行管理。
2)利:這種模式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省管范圍,有利于簡化管理,控制職工人數,減少管理成本;便于調節寶清縣與農場用水矛盾;能充分發揮水庫及灌區防洪、灌溉的作用,利于實現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合理利用。
3)弊:灌區管理處對地方專管機構是業務指導關系,供水效果依賴地方專管機構的管理水平;收費難度大,寶清縣反對這種管理模式,上下脫節,工作扯皮,灌區管理處水費和水庫水源費很難收繳;灌區工作不順暢,很難形成高效統一的管理局面,灌區水價改革和信息化建設也不易統一規劃。
文章認為如果地方黨委政府認可,支持由龍頭橋灌區管理處實施統一管理,最有利于灌區發展和建立高標準基本農田,但是目前困難重重,不具備可操作性。
委托寶清縣實施統一管理,寶清縣非常認可,也易操作,同時廳里也減輕了壓力,也相對有利于灌區發展和建立高標準基本農田,但是該方案主要的問題是與現有灌區管理處負責骨干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的體制相違背,八五二農場方面意見尚不明確,實施起來能否協調好地方與農墾的用水權益,相比龍頭橋灌區管理處統一管理模式實施起來要容易些。
采用分級管理模式是折中方案,可以考慮重新界定管理范圍,不涉及農場的盡量讓地方自己管,暫作為過度模式,待時機成熟時向統一管理模式過度。這種模式對于水利廳、寶清縣和八五二農場三方更容易找到契合點。具體設想如下:
省龍頭橋灌區管理處負責:①萬金山渠首工程運行管理,包括泄洪閘、溢洪道、兩側引渠和青山灌區進水閘、萬北灌區進水閘;②萬北干渠運行管理,從萬北灌區進水閘到八五二農場分干9+800節制閘;③負責協調調度寶清縣與八五二農場之間的供水量。
寶清縣成立灌區專管機構負責:①青山灌區(不含進水閘)整個灌區的運行管理;②頭道崗灌區的運行管理,包括渠首和干渠;③萬金山灌區干渠上取水口以下的支渠和田間工程運行管理,不包括取水口。
八五二農場成立灌區專管機構負責:八五二農場分灌區的運行管理,包括倒虹吸和八五二農場分干渠。
全省19處大型灌區,有18處完成了水價改革,唯有龍頭橋灌區未完成水價改革。灌區管理處將協同寶清縣共同推進水價改革,加快成本測算,協調物價部門,爭取年內出臺水價批復文件。同時,建議共同研究解決水費分成問題,涉及寶清縣、農墾、灌區管理處、水庫管理處四方,均衡各方權益,保障良性運行。
[1]李化軍,李青.流溪河灌區運行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廣東水利水電,2004(01):73-75.
Study 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Longtouqiao Irrigation Area
TIAN Jing-nan1;DUAN Ming-wei1and WEI Bang-ji2
(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Daqing Hydrological Bureau, Daqing 163316, China;2.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Technical Center, Harbin 150001, China)
As one of large-style irrigation area across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projects and field projects of the Longtouqiao irrigation area has formed a complete set basically,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rea is in normal state. To study and establish a complete operat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needed to solve the system obstacle, so as to guarantee the good operation for irrigation area.
Longtouqiao irrigation area;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1007-7596(2017)05-0005-03
2017-04-22
田京楠(1984-),男,吉林東豐人,工程師;段明葳(1984-),女,廣西陽朔人,工程師;魏邦記(1971-),男,黑龍江湯原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F426.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