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山西省水產育種養殖科學實驗中心 山西 清徐 030400)
南美白對蝦室外、室內聯合淡化標粗技術研究
李 霞
(山西省水產育種養殖科學實驗中心 山西 清徐 030400)
近幾年,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內陸,甚至偏遠地區開始嘗試引進養殖南美白對蝦,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年3月,山西省水產育種養殖科學實驗中心引進南美白對蝦苗種(規格0.4~0.6公分/尾、鹽度12‰)進行了室外、室內聯合淡化標粗,旨在摸索一套適合本地養殖環境的南美蝦養殖模式。
南美白對蝦;淡化標粗;室內;室外
南美白對蝦,學名凡納濱對蝦。屬節肢動物門、對蝦科、對蝦屬。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水域,居泥質海底。具生長快,抗病力強,產量高的優良特點。同時,也是廣鹽性蝦類:其生存鹽度允許范圍在0.2‰~40‰,最適應鹽度范圍為10‰~20‰,在逐漸淡化的情況下,可在0~2‰的鹽度中正常生長。我國大陸最早于1988年從美國引進南美白對蝦,并于1994年人工批量育苗成功,之后又進行池塘咸淡水養殖試驗獲得成功?,F在南美白對蝦已成為我國主要養殖種類,且以南方養殖為主,北方養殖未能形成規模。2015年,山西省水產育種養殖科學實驗中心與山西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開展南美白對蝦室外、室內聯合淡化養殖,擬在為太原、晉中周邊地區推廣新品種養殖模式?,F將淡化標粗具體試驗情況介紹如下:
1.1 池塘環境
室外試驗池為標準池塘,共4口(W1、W2、W3、W4號)。試驗基地屬輕度鹽堿區,土質以粘土為主,保水性良好。池塘面積3335m2/口,水深2.0m,給、排水方便,增氧采用微孔底部增氧和葉輪式增氧機水面增氧相結合。室內試驗池為改造后的孵化池(直徑為2m、玻璃鋼材質),共4口(N1、N2、N3、N4號),池深1m,水深0.5m左右,增氧采用微孔底部增氧和羅茨鼓風機帶氣石。室外設有水質調節池。
1.2 蝦苗來源
試驗用南美白對蝦蝦苗選擇由海南海昌對蝦繁育有限公司生產的蝦苗。規格為0.4~0.6cm/尾,體質健康。
1.3 餌料
購買優質鹵蟲卵,將其孵化的鹵蟲作為蝦苗淡化期間的開口餌料。
1.4 海水晶
試驗中海水晶不僅供淡化蝦苗使用,還供孵化鹵蟲使用,因此,海水晶的準備量為兩者使用量之和。
2.1 室外標粗前準備工作
4月底,池塘使用100~150kg/667m2的生石灰進行干法清塘,暴曬5~7天。5月4日至7日,搭建4口池塘的淡化池。具體做法是:在每口池塘進水口對面一側、靠近池邊與臺階周圍,用優質工程布搭建一個200m2的長方形淡化池(10m×20m),用來淡化蝦苗。工程布面幅1.5m,深埋0.3~0.35cm,寬邊靠近并平行于池塘臺階處以便于操作。每隔0.5m用直徑為0.07~0.1m、長1.7m的木樁固定工程布,木樁相對于淡化池內外交替分布,將工程布拉直繃緊,縫合好接口處,必須無縫隙、不滲水。同時在淡化池中底部安裝增氧盤。5月8日,加注0.6~0.7m新水,淡化池內、外水位保持一致,淡化池完成試水作業。
2.2 室內標粗前準備工作
5月10日完成室內玻璃鋼的進水管安裝、試水,以及氣石、氣管、加熱棒、增氧盤、底增氧設備安裝。5月11日使用碘制劑對玻璃鋼及刷子等工具進行消毒。5月12日至16日,完成水質調節池的清塘、消毒、曬塘以及安裝增氧設備等工作。
2.3 開口餌料(鹵蟲)的孵化準備
準備培育缸(玻璃鋼材質、直徑為2m)4個。首先,使用碘制劑對其進行清洗、消毒和注水,每個缸注入40cm新水,打開加熱棒,使水溫升高到28℃~30℃。然后,投放35kg海水晶,配制人工海水,測量鹽度28‰左右即可,打開充氣泵使水體得到充分攪動。最后,放入鹵蟲卵進行孵化,投放密度為每升水3g(即3kg/m3),打開白熾燈增加光照,持續照射。1.5天開始破殼,試管觀察孵化率達到90%,即可用來投喂蝦苗。
2.4 人工海水的配制
在投放蝦苗前5~7天,將淡化池水的鹽度配制成比苗種鹽度高2‰的人工海水。淡化池鹽度的配制方法是:將已稱取好的海水晶分量放入水桶中,用水瓢將淡化池中的水加入水桶,使海水晶充分溶解,然后將溶化好的高濃度海水潑灑到淡化池中。同時,用1寸潛水泵和底部充氣設備充分攪拌淡化池,使淡化池中的鹽度均勻。在人工海水配制過程中,隨時用鹽度計測量淡化池表、中、底層水體的鹽度,直至全池各點位鹽度達到14‰。
5月26日下午,蝦苗經空運到達試驗地。蝦苗到池后,不要立即投放,應連尼龍袋一起放入淡化池中,過15min后,測量袋內、外溫度和鹽度,溫度相同、池水鹽度高于袋內鹽度時,緩慢將蝦苗放入淡化池中。室外4口池塘分別放養40萬尾,放養密度為8萬尾/667m2,水溫28℃;室內4口培育缸分別放養3萬尾,放養密度3萬尾/m3,水溫28℃。投放蝦苗前,提前開啟增氧設備,投放后1~2天內不投喂,在整個淡化期間需24h開啟增氧設備。
從投放蝦苗后第3天開始淡化,剛開始淡化時,每天降1‰鹽度,當淡化池鹽度降至5‰時,每2天降1‰鹽度,直至鹽度降到與外塘鹽度相等為止。室外淡化方法是:用1寸水泵從外塘向淡化池中注入淡水,淡化過程中,要充分攪拌淡化池,使淡化池的鹽度均勻下降。同時,隨時用鹽度計測量淡化池表、中、底層水體鹽度,以鹽度計測量值為準,使淡化池鹽度降低1‰即可。一般情況下,一臺1寸泵每天淡化兩口池塘。注意:每次加注淡水,均待池中鹽度穩定后,再將高出外塘的部分抽出,保證池內、外水位相當。室內淡化方法:打開進水管閥門,隨時用鹽度計測量淡化池的鹽度,使淡化池鹽度降低1‰即可。
淡化期間,每天潑灑投喂鹵蟲三次,投喂時間為9:00,15:00~21:00。鹵蟲量(孵化率95%)按照1L/3萬尾進行全池潑灑進行投喂。投喂原則:寧可多喂,不可少喂、夜間投喂量適當加大。
6.1 水中溶解氧是南美白對蝦養殖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測定、調控水中溶解氧至關重要。為確保溶氧充足,蝦苗放養后即應開始定時使用增氧機。正常情況,每天中午開增氧機2~3h,傍晚日落后打開增氧機,直至次日日出前關閉。如遇特殊情況,要適當延長增氧機工作時間,或者24h不間斷運行。在每口池塘配備增氧機2臺,加微孔底部增氧同時增氧。使用便攜式溶解氧測定儀,堅持每天13:00和20:00測定兩次。選取池中的6個采樣點,分別測量表、中、底層水體的溶氧值,做好監測記錄。
6.2 淡化期間,每天監測水質(鹽度、亞硝酸、氨氮等),做好排污工作,適時潑灑沸石粉+維生素C,增強蝦苗免疫力。
7.1 6月9日完成南美白對蝦淡化。室外蝦苗平均體長為3cm;室內蝦苗平均體長為2cm。
7.2 需要在前期做好定向培養水質。在淡化過程中,室外W2號塘水質變瘦,浮游植物量變少且水中長有大量青苔,水質清澈見底。青苔滋生,影響著池塘中水生植物和浮游藻類的繁殖,阻礙了光合作用,切斷了水中溶解氧的產生。同時,青苔在晚間進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將造成池水溶解氧大幅度下降。筆者使用潑灑黃土泥漿和撈除的辦法清理青苔,然后使用優質藻種+生物膏肥來肥水培養水質。通過不斷定期的微生物調節水質,在8月以后,水質指標穩定。但是W3塘因為錯失前期培水工作,當時,只是撈除青泥苔后,加入螺旋藻水,8月份水質無法調節過來。
7.3 室外淡化與室內淡化各有益弊。此次淡化采取室外與室內淡化兩種方式,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不能一概而論哪一種更好。室外淡化的池塘環境能夠達到自凈效果,室內淡化處于封閉環境,光線條件無法滿足藻類生長,需要每天用吸污管將池底殘餌和糞吸出等措施進行改善。但是室外淡化需要應對天氣突變等外界因素對南美白對蝦造成的應激反應,增加了養殖風險。結果顯示,室外淡化投入產出比優于室內池。養殖單位可根據各自的養殖環境選擇不同的淡化方式。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