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多安(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國際事業部魯邁拉項目部,黑龍江 大慶 163411)
正扣鉆具倒正扣鉆具技術在Ru_413井卡鉆事故處理中應用
汪多安(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國際事業部魯邁拉項目部,黑龍江 大慶 163411)
Ru_413井在二開鉆進至Dammam發生完全漏失,采用含鉆頭鉆具組合方式進行堵漏,在注堵漏劑時發生鉆具卡鉆工程事故。第一次倒扣后,落魚距13 5/8"表層底角0.84m無法側鉆,必須把落魚打撈出一部分滿足側鉆要求;事故處理不及時直接影響鉆井施工周期,該井所在伊拉克魯邁拉油田,受地區治安環境影響,難尋相應工程事故處理公司,卡鉆事故相應處理工具組織到位還需要一段時間,針對上述不利情況,為加快Ru_413井事故處理速度,減少損失,在該井事故處理上應用正扣鉆具倒正扣鉆具處理方法,在事故處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套銑后,正扣鉆具倒正扣鉆具,若在倒扣過程中有時無法保證預期到出效果,而采用不同懸重進行多次緊扣后,同時活動鉆具保證鉆具扭矩及時傳遞下去,保證在預定位置倒開。
(2)計算準確鉆具懸重,保證預定倒開位置是中和點,通過實際倒扣過程確定上提懸重系數。
(3)如果未達理想位置倒開時可以考慮在對扣鉆具上附加H型安全接頭,無論正轉緊扣扭矩多大,都不影響安全接頭的退扣扭矩(在該井施工未使用安全接頭)。
Ru_413井于2013年3月5日2:00二開鉆進至564米(層位Dammam)時發生部分漏失,12方/小時,繼續鉆進至580米時發生完全漏失,盲鉆至665米開始堵漏,進行了四次水泥塞堵漏。
2013年3月7日16:00進行第四次堵漏作業,在井深597米注入水泥12方,打塞過程中井口部分返出,漏失速度8方/小時,經過計算漏失6.5方,鉆具內預留1.5方,16:45打水泥塞結束,上提遇卡,下放鉆具遇阻,開泵不能建立循環。從80噸每次以20噸逐漸增加超拉上提鉆具至大鉤載荷180T,下放至30T,無效,判斷鉆具卡死。最大上提220噸,未解卡。考慮到井下的水泥即將初凝,進行鉆具倒扣三次均在同一位置倒開,起鉆檢查鉆具。
落魚結構:12-1/4"cone-bit+8"bit-sub+8"Shock-absorber+ 8"DC*12+8"JAR+6-3/4"XO+6-3/4"DC*4,
落魚總長度:161.64m,魚頂位置:436.07m,鉆頭位置:597.71m。
事故發生后認真分析井下情況,處理難度大具體情況如下:
(1)落魚環空水泥環,套銑難度大,水泥交結強度高,套銑時對套銑頭切屑能力要求高,必須使用平齒套銑頭。
(2)套銑進尺慢,套銑時間長。
(3)水泥環剝落易形成塊狀,扭矩大、易發生卡套銑管事故。
(4)當地組織事故處理工具(反扣鉆具、爆炸松扣等)不及時,等停時間長。
綜合考慮后,決定采用正扣鉆具倒正扣鉆具方案,來解除井下卡鉆事故。首先進行套銑到預定深度滿足側鉆要求后,經過80h套銑到6 3/4"和8"鉆鋌轉化接頭中心,套銑進尺37.74m,經過兩次正扣鉆具共倒出落魚38.18米,魚頂位置從原來的436.07米變到474.25m,表層底角到落魚距離39.00m滿足側鉆要求。
(1)準確計算出倒扣位置懸重,下正扣鉆具時每道扣都用液壓大鉗緊扣,達到鉆具規定扭矩鉆桿在35KN.m范圍。
(2)下鉆距魚頂1.0~1.5米充分循環鉆井液,沖洗魚頂,把鉆具環空砂屑循環干凈后,開始探魚頂、對扣,對扣后再旋轉4.5~6圈左右,緊扣扭矩達到41KN.M(大于6 3/4"鉆鋌上扣扭矩),防止倒扣此處倒開。
(3)倒扣之前進行對扣以上鉆具分段緊扣,對扣處下壓鉆具加壓22KN,開始從井口對井下鉆具緊扣,旋轉4.0圈,扭矩達到41KN.M控制倒車;每次上提鉆具2KN,緊扣旋轉4.0圈,這樣分幾次緊到懸重在34KN之內。
(4)倒扣時上提鉆具,附加一定噸位的懸重,保證倒處更多鉆具,根據井下鉆具重量一般多提20—30KN,倒扣時要一次成功,防止造成鉆具多處倒扣現象。
(5)采用此技術在Ru413井卡鉆事故處理中,利用二次正扣倒正扣方法,第一次倒出落魚9.42米,第二倒出28.76米鉆鋌,共倒出38.18米,滿足側鉆要求,這樣為下步處理省出很多時間。
(1)在卡鉆事故處理中,可以利用正扣鉆具倒正扣鉆具,縮短事故處理時間,同時也減少事故處理成本(租用反扣鉆具、爆炸松扣成本)。
(2)第一次倒扣,上提鉆具懸重可以總結經驗公式T= 1.3μT0成立(T為倒扣上提懸重,1.3為上提系數,T0為倒扣位置懸重),此經驗公式在多口井事故處理中應用,解決了多次正扣倒正扣的上提懸重問題。
(3)使用正扣倒正扣技術,可以快速解除卡鉆事故,縮短事故處理3-5天左右。
汪多安(1986-),男,1989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校,現任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國際事業部魯邁拉項目部技術管理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