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夏銀, 錢 楊
(1.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江蘇 南京 210036;2.江蘇省環境保護廳, 江蘇 南京 210036)
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呈現快速成長期,度假旅游已成為旅游業的重要構成之一,旅游度假區的立項和建設也成為全國性的熱潮。旅游度假區不僅擴展的類型多,而且覆蓋區域廣大,由最早的山地避暑、濱海度假區(村),發展到當前環城、溫泉、山地、森林、草原、水濱、滑雪等多種類型并存的局面。大部分旅游度假區是依托特殊旅游資源進行規劃建設的,導致多數度假區選址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敏感性。2000年以來我國旅游建設項目、旅游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陸續在各地展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不斷總結和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寶貴的經驗,但總體而言旅游規劃環評尚未成為規劃環評領域的研究或實踐重點[1-4]。
作者認為旅游度假區規劃環評主要可分為2大類:第1類,度假區周邊不存在大型產業集聚區,僅需重點關注度假區規劃實施對所在區域環境的影響;第2類,度假區周邊存在大型產業集聚區,其作為周邊區域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保護的對象,需重點關注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以及對度假區的環境影響與環境風險,兩者是否能夠實現協同發展。近期,環保部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規劃環評空間管控、總量控制、環境準入的相關文件,逐漸成為環境管理的新視角[5-6]。本次選擇沿海地區一個鄰近化工集中區(以下簡稱“化工區”)的旅游度假區作為典型案例,研究此類規劃環評中空間管控、總量控制、環境準入等實施方案與對策機制。
該度假區位于江蘇沿海地區,具有全球罕見的治療型溫泉、黃海濕地景觀等特色旅游資源,當地政府擬將其打造成世界級溫泉生態旅游度假勝地,總規劃面積11.5 km2,規劃居住、商業用地分別占總用地的18%,11.6%,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分別占總用地的17.1%,15.96%,水域、濕地、林地等其他用地約占33.87%,設計了溫泉理療、高球運動、濕地公園、海濱牧場等主題。
度假區東側為開發強度較高的化工區,與化工區邊界最近距離約780 m,距離規劃化工用地約1 km,邊界處規劃為紡織印染用地、作為2個區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針對案例的選址特點,文章將化工區開發現狀、對度假區大氣環境影響以及環境風險等作為規劃環評工作重點,以兩者和諧共存、協同發展為出發點提出空間管控、用地布局優化、污染物排放總量限制、產業結構優化、風險防范與環境管理等對策措施。
化工區規劃面積約11.6 km2,分2期開發建設,開發強度約63%,是中國農藥工業產業園也是江蘇省化工特色產業集群,區內已引進或擬引進化工企業數量約90余家,配套建成了污水處理廠、集中供熱、危險焚燒及填埋等環保基礎設施。化工區企業排放的廢氣污染物包括 SO2、顆粒物、NOx、氯氣(Cl2)、HCl、氟化物、氨氣(NH3)、硫化氫(H2S)、硫酸霧、氰化物、非甲烷總烴、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環氧丙烷、苯酚、甲醛、甲醇、環己酮、丙酮、三氯甲烷、三氯化磷等,等標污染負荷占90%的主要廢氣污染物為NOx,SO2,煙粉塵,HCl,Cl2,氟化物,H2S,NH3。 同時,隨著現有企業未利用地以及園區未利用地的開發建設,各類廢氣污染物排放量還將持續增加。區內項目使用較多易燃易爆和有毒風險物質,其中巴豆醛、丙烯腈、液氯、三氯化磷屬于《劇毒化學品目錄(2012年版)》中的劇毒化學品,此外大部分環境風險物質均具有易燃易爆特性,存在火災、爆炸事故的風險。化工區整體位于度假區主導風向的上風向,化工區廢氣排放及風險事故成為度假區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根據化工區現有已建、在建、擬建企業各類污染物排放量以及等標污染負荷統計結果,結合污染因子的環境敏感性等情況,篩選氟化物,HCl,NH3,Cl2,H2S作為預測因子,選用AERMOD模型進行預測。根據化工區已有生產企業項目建設情況、已獲得環評批復的項目情況以及整個化工區規劃發展規模,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設計了3種情景:①將已投產企業各期項目有組織廢氣和無組織廢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源參數統一輸入模型,預測化工區現有發展規模對度假區的大氣環境影響;②預測所有已獲得環評批復項目的有組織廢氣和無組織廢氣污染物排放對度假區的影響;③預測所有已獲得環評批復項目疊加化工區二期有組織廢氣和無組織廢氣污染物排放對度假區的影響。
預測了3種情景下所有污染源對度假區的濃度貢獻,結果表明,最不利氣象條件下,化工區已投產項目排放的HCl,Cl2對度假區小時最大濃度貢獻值出現超標,度假區超標面積分別達7.34,2.1 km2,隨著已批復項目的投產運行以及未利用地開發,HCl,Cl2對度假區的貢獻必將繼續加大,除HCl,Cl2外已批復項目疊加二期項目排放的氟化物、H2S對度假區小時最大濃度貢獻值出現超標,度假區超標面積分別達 3.37,4.08 km2。
此外,化工區排放NH3,H2S以及多種有異味的有機廢氣等異味氣體,一些物質的還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臭味,各種氣味相互作用會產生一定的綜合影響,對于度假區而言,很難保證靠近化工區較近的區域長時期不利氣象條件下沒有異味。
通過對化工區生產企業危化品儲存及分布進行普查了解主要環境風險物質,優先考慮毒性大的氣體、易揮發的液體同時考慮異味影響最終確定液氯/Cl2、液氨/NH3、丙烯腈、氟化氫作為重點大氣環境風險物質進行預測分析。采用HJ/T 169—2004《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推薦的多煙團模式進行預測,結果表明:Cl2和氟化氫對度假區的影響較大,最大可信事故發生時,大氣穩定度為E~F的最不利氣象條件下,20 min后半致死濃度區域范圍將影響到度假區部分區域,60 min后將覆蓋大部分區域;NH3最大可信事故發生時,半致死濃度區域范圍不會涉及度假區,但會造成較大的異味影響;丙烯腈最大可信事故發生時對度假區的影響不大。
(1)環境風險緩沖區
為了使化工集中區和度假區能夠協調發展,根據環境風險預測結果,并參照一般化工園區風險防范區設置要求,建議化工區設置風險防范區,并對其用地布局與人口進行控制:①1 km限制區(事故時人口首批疏散區),距化工區化工用地西側邊界外1 km范圍,逐步成為無集中居民區,禁止新建永久居住區;②2 km控制區(必要情況下人口疏散區),距化工區化工用地西側邊界外1~2 km間范圍,限制集中居民區發展,不新增集中居民區等;③3 km防范區(事故時采取隱蔽措施區),距化工區化工用地西側邊界外2~3 km間范圍,新增集中居民區盡量布置在3 km以外。
(2)度假區用地布局優化調整
根據大氣影響預測結果、風險事故影響預測結果并結合化工區風險防范區設置要求,對度假區用地布局提出如下優化調整建議:度假區位于化工區用地西側1~2 km范圍內的區域即2 km控制區,不宜布置大型永久居住用地,可布置公共設施用地以及商業用地,在重大風險源可控的前提下可適當布置少量永久居住用地或非永久居住用地;度假區位于化工區用地西側2~3 km范圍內的區域即3 km防范區,在化工區完成廢氣專項整治、降低重大風險物質的儲存量、優化化工區重大危險源布置、加強園區風險預警系統、建成生態隔離帶等的前提下可適當發展小型居住用地以及商業用地,大型永久居住用地(集中居民區)盡量布置于3 km以遠處。
(3)調整化工區局部用地性質,增加隔離效果
將化工區西側邊界約0.6 km2用地調整為印染工業用地,作為化工區與周邊區域的過渡隔離區,作為化工區與度假區的隔離屏障,有助于緩沖化工區廢氣排放對度假區的不利影響。
(4)生態隔離帶建設
化工區西側邊界在已有綠化隔離帶基礎上,在西側吹填高8 m、南北長3 100 m、東西寬100 m的隔離帶,種植高大喬木;對度假區規劃布局進行調整,將鄰近化工區一側、原規劃為商業用地的地塊調整為綠地,建設寬200 m、高大喬木組成的防護林帶;生態隔離帶、防護林帶的綠化樹種建議選擇刺槐、意楊、檉柳、旱柳、高桿女貞、紫穗槐、白蠟、櫸樹、銀杏等鹽堿地適宜樹種。
大氣影響預測結果表明,化工區現有發展規模、發展方式已經對當地區域及溫泉城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為此以度假區大氣環境質量達標為底線,對化工區發展規模及污染物排放總量提出控制要求,具體為:①化工區主要特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分別為:Cl220.33 t/a,HCl 54 t/a, 氟化物 15.63 t/a,H2S 5.21 t/a,園區在發展過程中不得突破該總量控制目標;②已批復項目的建設必須以HCl,Cl2等廢氣以及有機廢氣污染物綜合整治為前提;③在廢氣整治工作完成前應停止未利用地的開發建設。
化工區未利用地不宜再引進排放HCl、氟化物、Cl2等廢氣污染物的企業與項目,且不宜引進有NH3,H2S等惡臭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化工區今后入區項目在環評階段應重點論證廢氣排放以及風險事故對度假區環境質量與環境安全的影響,以此作為環保主管部門項目審批的主要依據。
產業優化升級方向: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大力推動農藥及其中間體產業優化升級(包括醫藥及中間體),做好HCl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通過發展HCl綜合利用項目,可以有效解決區內大量副產品HCl的出路,進一步減少區域HCl的排放;對現有的規模小,處于停產半停產的企業或裝置進行清理,減少環保和安全生產壓力。
通過初步排查確定化工區重點廢氣污染企業,請專業團隊開展重點廢氣污染源廢氣收集與治理設施的詳細排查,制訂整治方案并實施,在整治過程中及時總結經驗并推廣至所有化工企業,后續針對整治后還存在的廢氣問題進行細節上的完善,對園區在建項目的廢氣治理情況進行梳理、并進一步改進。預計廢氣整治效果:①無組織和有組織的無機廢氣經整治后,排放量將會大幅度減少,其中HCl、氟化氫可在現有排放基礎上減排60%以上,Cl2排放量將減少50%以上;②在強化預處理、改進末端治理的基礎上,有機廢氣排放量至少將減少60%的排放量;③排放惡臭廢氣的企業改造以RTO焚燒為主、輔以其他處理工藝,整改完成后,可以做到基本不對外環境排放明顯的惡臭氣體。
本文在旅游度假區規劃環評技術要點研究[7]的基礎上,選擇位于化工區下風向的旅游度假區作為典型案例,研究規劃環評在優化空間開發布局、推進區域環境質量改善以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將空間管制、總量控制和環境準入作為評價成果的重要內容。以度假區環境質量達標和環境風險可控為底線要求,在空間管控方面提出化工區設置相應風險防控區、優化調整化工區與度假區內用地布局、加強生態隔離帶建設等管控方案,在總量控制方面提出了化工區主要特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在環境準入方面提出了化工區項目后續引進的管控要求以及現有產業結構的優化方案,可為同類度假區或化工區規劃環評提供借鑒。
[1]林 增,程玉芝.旅游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41(1): 177-180.
[2]石 垚,張 微,任景明,等.生態敏感區旅游開發適宜性評價及生態制圖方法[J].生態學報,2015,35(23):7887-7 898.
[3]王丹靈.旅游環境承載力在旅游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研究——以某國際旅游島旅游規劃環評為例[J].環境,2013(S2): 28-29.
[4]姚立英,張繼東,尹立峰,等.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識別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S1):224-226.
[5]秋纈瀅.空間管控:環境管理的新視角[J].環境保護,2016,44(15): 8-10.
[6]高 寶,傅澤強,沈 鵬,等.產業環境準入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15,5(1): 72-78.
[7]黃夏銀,崔云霞.旅游度假區規劃環評技術要點研究及案例分析[J].環境科技,2016,29(6): 5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