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傳躍++宋燕偉
文章最忌隨人后,千篇一律的老面孔自然不能拿到高分。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有個性色彩,讓寫作具有更大的“真性引力”,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走出“一般化”的低谷,邁上閃爍“創新”火花的新臺階,從而贏得理想的高分。
一、多向開掘,借立意之“新”醒人耳目
莫懷戚的《散步》記述一家人的一次戶外散步,卻闡發了“家庭中的生命責任意識”的主題;馮驥才的《珍珠鳥》抒寫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進而發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呼吁。他們都是從平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刻道理,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使文章厚重深刻。意高文自勝,立意的“真性引力”在于見他人之未見,發他人之未發,不落俗套,新穎深刻。
立意創新的思維方式有三種:一是“進一步想”,即在原有思想認識的基礎上或縱向開掘,或橫向開掘。比如寫“奉獻”,避開大眾化贊美奉獻精神的寫法,而寫“奉獻”需要提升自我修養,這就是縱向拓展;由現實中的大樓,想到知識的大樓、人生的大樓,這就是橫向拓展。二是“換角度想”,即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題目、同一個題材進行審視,如果找到獨特的視角,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比如李漢榮的散文《偉大的猴子》,作者從眾所周知的“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入手,獨具慧眼,另辟蹊徑,挖掘猴子的偉大之處,贊美猴子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這一獨特的角度,新穎的見解,彰顯出思維的靈動和思想的深邃。三是“倒過去想”,即我們常說的反彈琵琶。如滿分作文《寶釵鳴冤》,作者大膽打破世人褒“黛”貶“釵”的思維定式,借女主人之口向世人發出不要再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看人的呼喚和吶喊。逆向思維往往別有洞天,使主題升華到新的高度,從而使文章標新立異。
二、認真剪輯,以選材之“鮮”引人入勝
作文材料新鮮,令人耳目一新,是獲得高分的基礎,也是作文“真性引力”的直接體現。材料陳舊乏味,不僅不利于甚至會削弱主題的表達;新穎妥帖的材料常使主題不同凡響,使讀者感到新鮮,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就是強調文章選材應隨生活的變化而不斷出新。生活是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只要我們有一顆善感的心,就可以不斷發現河灘上冒出來的那些新貝殼。
在考前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自覺從社會生活中選取素材,注重選擇新近出現的人和事,選擇新近看到的社會熱點、科技信息等,盡量不用或者少用陳舊俗套的材料。比如寫一篇有關“書籍”的文章,我們可以不選經典書籍,也不選流行的暢銷書籍,而寫當今流行的電子書籍,這樣的選材可能就會與眾不同。當然,我們也不能對舊材料一棍子打倒,而應對“舊材”進行“翻新”,或舊詞譜新曲,或老瓶裝新酒,也是一種頗有看點的創新。如滿分作文《刺秦》一改司馬遷記載的荊軻的慷慨前行,而著力寫荊軻刺秦前內心的矛盾,使得一個有別于歷史上的荊軻的嶄新形象躍然紙上,可謂視角獨特,富有創意。材料鮮活才可能使文章鮮活,因此,考場作文要在“切題”的基礎上,以獨到的眼光從素材庫中迅速選定材料,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三、妙遣巧用,讓語言之“美”錦上添花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語言的“真性引力”是打動閱讀者的最直接因素。先看優秀作文《春韻》的開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當淡淡的春意開始在大街小巷悄然流淌起來、隨心所欲地信手涂抹著新綠的時候,春天的第一場雨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可愛的人間,淅淅瀝瀝,猶如斷線的珍珠,牽動我的心弦……”作者用“流淌”“涂抹”“迫不及待”幾個精練的詞語把景物寫活了,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引用詩詞名句,開篇就呈現出語言的亮點,讓讀者感覺不凡。
語言平平淡淡,如白開水一般沒有一點意味,就會讓閱卷老師感到無趣,作文分數自然就大打折扣。《考試說明》作文部分“發展等級”對語言使用要求“有文采”,而“有文采”是與語言創新分不開的。語言表達清新優美,生動流暢,雅致脫俗,是成就一篇賞心悅目的美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考前要注重語言創新的訓練。語言創新訓練可以貫穿在整篇文章的寫作中,也可以通過片段練習來實現。
詞語是組成語句的構件,不同詞語的運用,在表達同一意思時所收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要注重動詞、形容詞的錘煉,疊詞的妙用,文言詞語的巧用以及時尚新詞的嵌用等;修辭是讓語言亮起來的最有效方式,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句式長短富于變化,整散結合錯落有致,恰當選擇長短句式,或者綜合運用各種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達意,給人一種新奇奪目之美;恰當引用名人名言、詩詞名句、流行歌詞等,不僅可增強文字的意蘊,更能使文章充滿思辨色彩,其實只要有意為之,平時記誦的名言警句就一定能用到作文中去。
四、精巧架構,使形式之“俏”卓然不群
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以漫畫式勾勒展現別里科夫的形象;魯迅的《祝福》以倒敘手法講述祥林嫂的故事;魯迅的《拿來主義》用先破后立的方式闡述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聶紺弩的《我若為王》則假設“我”為王,欲擒故縱。謀篇布局屬文章外在形式方面的問題,卻是文章“真性引力”中最受關注的一點。同樣的主題,同樣的材料,由于謀篇布局的不同,會呈現出明顯的高下不同。
考場作文,根據文體不同特點的表達需要,既要注重表達技巧的運用,又要精于結構的安排。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對文章而言,形式就是打扮。一篇立意新穎、材料鮮活、語言優美的文章再配上新穎的形式,必然會給閱卷老師帶來新奇的感受。我們不反對行文安排得中規中矩,但如果都按傳統的模式打造,也就談不上個性和創新了。
比如記述某一事件,都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寫,難免要出現如同孿生兄弟姐妹的作文。考場作文形式的創新,要注重表現手法的應用,比如描繪一個場面,可用鏡頭組合式,以點代面,點面結合;記述某一事件,要設置懸念,揚起波瀾;展現一個人物,可用夸張手法乃至荒誕的手法,把人物的特征放大;寫散文可用象征手法,以物喻理或以事喻理等。
近幾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出現不少新穎的結構形式,如自述式、訪談式、辯論式、病歷式以及童話、劇本等,這些大膽采用的新文體的確給人別具一格的感受。高考作文命題的開放性給考生提供了自主的寫作空間,考場作文要根據內容需要選擇最擅長的文體,采用非常規文體須慎之又慎,形式創新最好還是在表達方式上新穎別致、俏麗多姿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