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是一部以主人公余罪為中心展開的緝毒緝私的網絡自制劇,非常符合當下形勢。自5月份上線播出以來,網絡播放量已超過30億次。不同于此前大量網劇在播放量和口碑上呈現的兩極分化,兩季《余罪》在取得高播放量的同時,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不為人知的是,僅僅24集的《余罪》,創作前后歷經兩年,后期剪輯經歷了四次“打磨”,比一些電視劇的制作周期還長,還細致。優質的劇本以及制作團隊的精品意識,成就了《余罪》市場和口碑的雙贏。
在制作方看來,網劇同樣可以出精品,關鍵在于出品方、創作者“要有一顆想做好劇的心”。較之以往唯播放量、唯廣告收入,甘愿當“市場的奴隸”“賺快錢”的網劇,《余罪》可謂引領了一種網劇“新文化”。
多維解讀
1.提高自身。目前,國內網劇尚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網劇制作機構從整體上看,無論是團隊力量還是創作理念,都無法跟電視劇制作機構相媲美。因此,網劇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的提高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
2.標準。諸如《余罪》這樣的故事走心、制作精良的優質網劇,應予以鼓勵,并以此為標準,打造互聯網電視劇的“新文化”。
3.質量。網劇是網絡文化發展的產物,很多人對網劇存在一個誤區:制作、演員都很“隨意”的一個劇組。但是看《余罪》:演員演技過硬、制作團隊優良、劇本順應當下潮流等,反而讓觀眾眼前一亮。這是網劇界里程碑式的一部劇,是網絡文化的創新,也顯示著網絡文化的新高度——網劇也要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