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英國利茲大學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編排的一部舞臺作品《仲夏夜夢南柯》——將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和湯顯祖的《南柯記》合二為一。這場中西合璧的戲劇在利茲大學首演。此時,距離知名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紀念日僅剩兩天。
作為與莎士比亞齊名,并同年逝世的戲劇大師,湯顯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詩文和代表中國戲曲創作高峰的《牡丹亭》等“臨川四夢”。400年的歷史進程中,湯顯祖文化從未謝幕!
1598年,年近半百的湯顯祖歷經仕途坎坷,棄官而歸,著成《牡丹亭》。之后,《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相繼問世,合稱“臨川四夢”。“臨川四夢”一問世,轟動明末劇壇。不少癡男怨女為之傷心淚下,成為最早一批“湯粉”。17世紀,“臨川四夢”尤其是《牡丹亭》進入了國際視野。日本將明刊本《牡丹亭記》六本收藏于日本御文庫,18世紀“臨川四夢”也相繼傳入日本。20世紀,日、德、法、俄、英等國漢學家將《牡丹亭》翻譯成本國的文字進行傳播。上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京劇藝術表演大師梅蘭芳應邀到日本、美國、蘇聯等演出《牡丹亭》,獲得了極大反響。五六十年代,“臨川四夢”依然活躍于新型的昆曲劇團舞臺。如今,“臨川四夢”以多種方式呈現,將湯顯祖文化傳承。如1998年歌劇《牡丹亭》在維也納、巴黎、羅馬、倫敦、舊金山上演,引起觀眾極大興趣;2004年,由旅美華裔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編的《牡丹亭》演出本在國內及歐美巡演,引起轟動。
多維解讀
1.文化與世界接軌。近幾十年來,作為國家軟實力的符號,國人文化自信意識明顯增強,湯顯祖戲劇走向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實現了民族文化與世界接軌,更好地實現世界文化大繁榮。
2.傳承與創新。“臨川四夢”歷經朝代更替,但數百年來,在各地的文化碰撞中不斷地搭乘著不同的文化和藝術載體,在傳承與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