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各50例。參照組采取普通的西醫療法,試驗組則采取中西醫結合療法,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的療效。結果 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參照組的8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小兒肺炎,可以得到明顯的療效,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小兒肺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0..01
小兒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一般是因為患兒肺部被病毒以及支原體入侵受到感染所導致的[1]。由于患兒年齡幼小,免疫功能發展尚未健全,一旦受到感染,若治療不當,很有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患兒生命。本文對小兒肺炎患兒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參照組,各50例。試驗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3.25±1.30)歲;病程5~13天,平均病程(8.37±1.18)天。參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2~6歲,平均年齡(3.82±1.46)歲;病程6~12天,平均病程(7.72±1.09)天。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采用患兒常規西醫療法。具體措施為: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肺部感染,若同時伴有咳嗽則需輔以大環內酯類藥物進行對抗治療;同時給予吸氧、霧化治療等輔助治療手段。
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患兒中藥處方治療,處方的選取需按照辯證論對癥下藥。例如,風寒裹肺型患兒可采用由炙麻黃、蘇子、茯苓、甘草、杏仁、橘紅、炙桑枝組成的華蓋散化裁治療;風溫襲肺型患兒可采用由灸麻黃、石膏、杏仁甘草組成湯藥加味治療;痰熱壅肺型患兒可采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治療;陰虛肺熱型可采用由沙參、麥冬、桑葉、扁豆、玉竹、甘草、天花粉組成的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患兒可采用由人參、茯苓、麥冬、白術、大棗、甘草、生姜、五味子組成的人參五味子湯化裁治療。每天取1劑,用水煎過后,分早中晚3次服用。以7天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兒的臨床癥狀完全消退,體溫以及肺部X線檢查顯示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退,體溫有所下降,肺部X線檢查顯示有明顯好轉;無效:患兒的病情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治療后,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8.00%,遠遠高于參照組的8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目前,在西醫上對于小兒肺炎的治療,以利用抗生素進行對抗感染為主要治療手段,但該疾病易反復發作,長期使用抗生素可導致細菌出現耐藥性,同時患兒體質較差,抵抗力弱,經常發生不良反應,因此單純使用西醫療法不能徹底根治小兒肺炎[2-3]。
中醫理論認為小兒肺炎屬于“肺炎喘咳”的范疇,其得病根源在于外邪侵肺,肺氣閉塞不宣,形成痰液阻于氣管,從而造成肺熱、咳嗽等癥狀。而患兒所受的“外邪”各有不同,因此,中醫主張整體辯證論治,依據病情的不同對癥用藥。本次研究針對風寒裹肺型、風溫襲肺型、痰熱壅肺型、陰虛肺熱型以及肺脾氣虛型等不同的病癥類型采用不同的中藥方劑,重視從內而治,方可以達到陰平陽秘、祛邪扶正、標本兼職的治療目的,從而以最快的速度緩解病情,并從根源上治愈疾病[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的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8.00%,采用普通西醫藥物治療的參照組,總有效率為86.00%,試驗組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肺炎的治療,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更為顯著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梅雪艷.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08):219.
[2] 王偉文,胡星霞,吳愛惜.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臨床療效及護理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05):979-980.
[3] 陶華景.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07):15-16.
[4] 余 勇,馬碧岷,冉志玲.中西醫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療效觀察[C].中國中藥雜志,專集: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論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