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亮


【摘要】目的 對黃芪建中湯治療虛寒性十二指腸潰瘍的療效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60例,根據其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建中湯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及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觀察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較參照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顯著優于參照組的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以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以黃芪建中湯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療效,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有較好預后作用,因此,可以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十二指腸潰瘍;脾胃虛寒;黃芪建中湯;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0..02
十二指腸潰瘍在臨床中發病率較高,臨床中主要表現為胃脘疼痛,主要為饑餓痛,伴惡心、反酸、噯氣等癥狀[1]。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的特點是呈慢性周期性發作,且多發于春秋季,此外男性患者數量顯著多于女性患者。臨床上中醫藥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有著豐富的經驗,且與西藥治療相比,其具有副作用小,可對患者有整體調節作用等優勢。本文選取我院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與采用常規西藥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60例,根據其治療方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十二指腸潰瘍。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5.4±3.7)歲;病程6個月~7年。參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5.2±3.8)歲;病程4個月~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存在十二指腸潰瘍;(2)入組治療前30天內未服用抑酸劑進行治療;(3)患者沒有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4)能夠配合完成整個治療周期;(5)患者充分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加入。
排除標準:(1)有胃部疾病史;(2)有惡性病變;(3)無法完成整個治療周期。
1.3 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分別于早餐前30 min/d及睡前口服1粒10 mg的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連續服用6周;第一周三餐后2 h嚼服1000 mg的鋁碳酸鎂片2片/d。
參照組在次基礎上再給予黃芪建中湯[2](黃芪15 g、大棗10個、白芍15 g、桂枝、生姜、甘草各10 g,飴糖
50 g)治療。對于泛吐清水較多的患者加以茯苓15 g、陳皮12 g、姜半夏10 g,對于泛酸嚴重的患者加以烏賊骨30 g、煅瓦楞子15 g、吳茱萸6 g,對于胃脘冷痛較甚者可加入白術15 g、人參15 g、干姜6 g,對于腹脹明顯的患者可加入枳實15 g、陳皮12 g、厚樸10 g、砂仁6 g。1劑/d,用水煎煮后取汁300 mL,于早晚飯前服用150 ml/d,連續服藥6周。
1.3 觀察指標
(1)了解兩組患者胃脘痛、便溏、畏寒等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2)患者出院后,隨訪6個月,觀察患者病情復發狀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以及患者胃鏡檢查結果擬定如下評價標準[3]。顯效:患者胃脘痛、便溏、畏寒、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創面完全愈合;有效:患者胃脘痛、便溏、畏寒、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創面有明顯縮小;無效:患者胃脘痛、便溏、畏寒、噯氣、反酸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面無變化,患者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便溏、畏寒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較參照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顯著優于參照組的83.3%,兩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環境也得以很大的改善,生活節奏大大增快,致使現代人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及規律有了十分大的改變,因此,導致我國的十二指腸潰瘍患病率不斷升高[3]。十二指腸潰瘍是臨床中消化內科的常見病,通常病情易反復發作,對患者的生活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傳統中醫認識中,認為十二指腸潰瘍屬于“胃脘痛”的范疇內,中醫學認為,“胃脘痛”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飲食失調、脾胃受損、情志不舒等[4]。黃芪建中湯來源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張仲景應用此方治療虛勞里急,脾陰陽兩虛者,藥方由黃芪、生姜、桂枝、白芍、甘草、大棗和飴糖組成,其中黃芪為主藥,可以補氣升陽、托毒生肌,配伍桂枝和白芍起到甘溫益氣、健脾養胃之效,甘草可以補三焦元氣,還能夠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此外大棗具有補脾的作用[5]。
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5],黃芪對中樞神經系統可以起到安定和鎮靜的作用,還能夠明顯幫助消化吸收,促進末梢循環,改善患者新陳代謝,減輕氣虛情況,促使肉芽生長以加快潰瘍的愈合;桂枝能夠起到鎮靜鎮痛、解痙抗炎和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作用;白芍與甘草搭配可以對胃酸分泌起到抑制及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白術和茯苓等又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可以幫助恢復胃粘膜屏障功能。全方合用能夠從根本上對胃腸道的內環境起到改善的作用,加強胃粘膜屏障功能,提高療效。在臨床治療過程,對于患者的護理也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對于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以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以黃芪建中湯治療,能夠起到較好的療效,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有較好預后作用,因此,可以在臨床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畢孟玉,彭慶娟,童昌珍.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及調護[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2):50-51.
[2] 陳 麗.黃芪建中湯加減應用于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8):73-74.
[3] 李日洙,崔英蘭,崔雪玉.120例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3):2918-2920.
[4] 文 馳,梁錦漢,陳劉慶.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72例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270-272.
[5] 朱軼榮.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3):2918-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