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姝+徐璟瑋+付瑩瑩
摘 要:愛因斯坦是跨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雙重高峰的偉人,本文著眼于其高尚品德的角度,從其對待金錢和科學榮譽的態度,捍衛學術自由,主張科學寬容和造福人類幾個方面,闡述其道德魅力和特質,愛因斯坦的道德實踐切實而感人,其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一、引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是一位舉世矚目的科學巨人,他的成就不僅在于他的光量子理論,科學地解釋光電效應現象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創立了科學史上最為輝煌的科學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從而開創了物理學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被世人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然而,更令人贊佩的是,愛因斯坦的道德修養和倫理風貌都達到了純潔高尚的境界,他的一生心志高潔,厚德薄利,令人敬佩。從很多愛因斯坦的著作言論中,可以看出他關于倫理道德方面的論述非常豐富。按照不完全統計,他在所有的809篇著作論文之中,有418篇涉及了有關于社會政治性的言論[1];而在所有的社會政治性言論中,有很大篇幅中都會談到相關科學與道德問題的闡述[2]。
二、平淡高尚的價值觀
愛因斯坦淡泊名利,樸實無華;他的風格和崇高的人生緊密相連,有口皆碑[3],所有的言論也都一直與簡樸善良形影相隨。眾所周知,愛因斯坦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信奉金錢至上主義;具有無限魔力的金錢,炫目耀眼的東西有時可以用來購買他人的生命及靈魂。不過,愛因斯坦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絲毫不為所動,反而認為“金錢會破壞恬淡的心境”。早在19世紀的40年代,1933年時愛因斯坦受聘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擔任教授一職[4],當院方問他有何特殊需要時,他回答:“我看,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而對于收入和工資的標準,愛因斯坦對研究院院長弗萊克斯納新淡然一笑:“大約3000美元一年應該就足夠了”。愛因斯坦鏗鏘有力的回答使見慣了大世面的弗萊克斯納新當場石化,這位吃驚的研究院院長連忙擺手:“no,no,no,這明顯與一個教授應有的身份太不符合了。” 弗萊克斯納新院長心想,假如真的給予愛因斯坦3000美元一年的薪金待遇,甚至“會讓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社會上的地位受到不利影響”。到了最后,院長不得不跟愛因斯坦好說歹說,一再磨嘴皮,“迫使”他最終接受16000美元的年薪待遇。這樣此事才告一段落。
認真對待科學事業,輕慢個人的金錢與財富,這是愛因斯坦與生俱來的品質。當時,有一家德國著名雜志的主編曾經與愛因斯坦進行了聯系,許以1000馬克的重酬,只是想要愛因斯坦的某一篇講演重新進行包裝和發表。愛因斯坦對此一直表示反對,不予搭理;后來,這位編輯換了個思路:“您應該重新發表這篇講稿,因為這是很重要的,是對科學發展應盡的義務”,愛因斯坦聞后竟然立刻點頭應允了。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還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條件:“稿費必須減少至600馬克”。人們這樣評價愛因斯坦平淡高尚的人生價值觀:“當你對一個人的價值進行歸納時,不應該看他得到了什么,而是應該看他做出了什么貢獻?!?/p>
正如70多年前,愛因斯坦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候的最后話語:“我個人非常確信,僅僅依靠財富是不能幫助整個人類進步的,即使財富本身被那些對人類發展事業最為熱心的群體所掌握,結果依然會也如此。引導我們產生高尚的思想和正確的行為,只有依靠偉大和純粹的人物榜樣,金錢喚起的只有自私自利之心,而且自然而然會導致產生各種弊病。”毫不夸張地說,這個世界充滿誘惑,利益糾葛也很頻繁,但是道德高峰永遠是整個人類社會在發展進程中所需要仰視與努力進行攀登的一環[5]。
三、對一切嘩眾取寵的厭惡
眾所周知,名與利總是極具有引力的;科學工作者也不能免俗,因為榮譽和風光彰顯著整個社會、他所從事的相關科學群體等等,對他的科學成果的社會價值所表現出的一種肯定與獎勵。不過,愛因斯坦卻從不迷戀個人的榮譽,并且一心一意地獻身于科學事業,對于榮譽的防御力始終得以保持。有一次表彰他成就而舉行的舞會上,美國各地的社會名流對他大加贊揚和吹捧,讓他很不舒服。尤其是當名流們的贊揚和吹捧不斷提升時,愛因斯坦最終忍無可忍,他幾乎惱怒地從沙發上立了起來,他說:“謝謝各位對我不予余力的稱贊!可是,如果我真的相信這些話語全部是出自各位的肺腑,那么我一定就是一個瘋子。不過我自己清楚我不是一個瘋子,所以我對此無法相信,同時也希望你們不要再迸發出這些令人作嘔的贊譽!”
愛因斯坦一再真誠而明確地表示,最了解本人的肯定是自己,因而“把公眾對我的能力和成就的估計和評價與實際情況作對比,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在科學語言方面,愛因斯坦的觀點是“所有的國家和所有的時代,都是依靠最好的頭腦建立起來的”。所以,他不屑于那些虛榮,這種源自內心的美德出自于自己對科學性質與特點的理解。他對同行朋友是這樣勉勵的:“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從自己同胞那里所汲取的回報,總是會大幅地超過他本身對自己同胞在這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睈垡蛩固挂辉購娬{,沒有建立在兩個偉大數學家高斯和黎曼工作之上的基礎,他的廣義相對論是不會出現的[6]。他一直很堅定地認為:所謂科學,這是不僅是社會的也是集體的事業,與此同時個體的知識與精力一定只是有限存在的;沒有前人在該方面所進行的鋪墊,沒有對前人的繼承和同僚的廣泛合作,是不太可能取得科學上的巨大成就的,過分地對個人的成就進行過分褒獎和贊揚,這種行為本身就不是一種科學和客觀的態度。這里還有一個插曲,在1953年3月,德國柏林隆重舉辦了紀念光量子理論和狹義相對論創建50周年的慶祝活動。可是。當愛因斯坦收到馮·勞厄等著名物理學家的邀請參加該會時,他誠懇地回復道:“衰老和疾病使我不得不放棄參加本次活動,但是我很高興這樣也可以讓我自由一些,這應該是上帝的安排。人們都知道,我本人一直對各種各樣的個人崇拜極為反感,盡管在當今這種狀況下,熱衷于參與這種活動的人確實大有人在,這些還使我更加感到厭煩?!?952年時,以色列的許多政治家還曾邀請他就任該國的第二任總統。但是面對這樣的誘惑和力利時,他對地位和權勢的初衷依然沒有改變,最終婉言進行了謝絕。正如《愛因斯坦傳》的作者賴澤所描述的那樣:“他的聲望所產生的變化,并沒有使他在人性本質上發生任何的變化。對于那種聲譽所可能帶來的一切的榮譽,成為了了他的一生始終在逃避的危險。對于虛華與虛名,他一直感到厭惡,即使如今站在如此高的高度,他依然如此保持本心[7]?!?
四、以寬容精神來倡導和實踐科學
愛因斯坦有著許多偉大而深邃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人類的思維和行動都產生了很大的啟迪和影響,其中最為耀眼的兩顆明珠就是科學寬容思想和科學寬容精神[8];謙遜待人、從不計較得失,這是“愛因斯坦的信仰”。他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標志著狹義相對論的誕生,不過他在那篇的論文的后記中,不吝筆墨地提及與米歇爾·貝索的討論對該論文起到了很大作用,并由衷地對貝索和有價值的建議的幫助進行感謝。而就廣義相對論而言,他也多次強調,沒有格羅斯曼的幫助與合作,這些是不可能完成的。相對論的偉大成是大多數人終極一生無法實現的,這也奠定了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牢不可破的地位,不過他卻依然不忘初心,對于一些關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學術講演,他依然還是堅持虛心地去聽取。正如德國著名科學家馮·勞厄對愛因斯塔的評價:“對于他人文化價值的尊重、自身品格的謙遜,以及在對一切自負表現的厭惡的方面,應該沒有人可以超過他;任何有幸親近過愛因斯坦的人,對此都是熟知的[9]?!?/p>
寬容精神的實質是對不同的觀點與信念的尊重,承認并正視差異。愛因斯坦不為名望所累,也從不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他的另一段言論證實了這個觀點:“如果用一個大大的圓圈來表示我所學的知識,顯然在圓圈之外還是存在許多的空白之處。對我而言,空白的地方就意味著無知。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自然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越廣。由此可見,我自己感到疑惑和無知的地方還大得很呢。”對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愛因斯坦也會給予毫不留情的批判性審視。當時,統一場論的研究進行得十分艱苦,而愛因斯坦卻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冷靜,他說道:“我認為這項研究非常有可能實現,因為物理學不是建立在場的概念上,也不是建立在連續體之上。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我所構想的包括引力理論在內的空中樓閣,會連其他現代物理學也一樣,全部都將蕩然無存[10]?!笨茖W成果是要受到實踐檢驗的,因而無法弄虛作假,自己以前的認識或論斷不正確,即使別人還未發現,但是如果自己發現了,就要尊重事實,服從真理,不能去掩飾自己的錯誤。他對一些科學工作者這樣進行了告誡:“做我們這樣工作時,最需要注意的是兩點,就是要毫不疲倦地進行堅持,但同時又要隨時準備拋棄任何為之花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的東西?!彼恢挂淮蔚叵蜃约旱呐笥驯硎荆骸叭绻S著知識的逐漸增長,我的論斷被否定了,我也不會感到難堪,反而會覺得很高興。”到了1936年,他闡述了“不可能存在引力波”的論斷,不久后便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聽說之后非常重視,并對他人的意見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反復的推敲,最終他同意了了別人的疑義,并在之后的學術報告中當眾承認自己的錯誤,同時摒棄了自己原先有關的結論[11]。
五、獻身社會與造福人類
堅決維護人類正義事業,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法西斯主義,是科學家為人類謀求福利的一個重要特征。愛因斯坦既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又是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不屈戰士,他一生為使科學造福社會、使人類免為禍害而奔波呼吁。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旗幟鮮明地反對戰爭,為此,在一份僅有4人同意的反戰宣言上,他毅然簽上了自己的大名,隨后他還積極地參加了相關的地下反戰組織活動。第一次世界戰爭結束之后,他不辭辛勞,奔波于英、法、荷等國,為恢復各國人民的相互間諒解大聲吶喊。1937年,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他立即發表文章聲援中國的抗日戰爭,明確指出日本是侵略者;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權后,愛因斯坦是第一個遭到打擊的對象:家庭被抄查,房屋被搗毀,財產被沒收,他的著作也被焚燒,更為甚者以20000馬克懸賞他的項上人頭。然而,愛因斯坦完全沒有被法西斯的殘暴和威嚇所嚇倒;他積極參加各種集會,公開發表激烈的反納粹演說,向全世界疾呼:“希特勒就是法西斯的代名詞;法西斯就是戰爭的代名詞;必須用武裝來保衛和平?!?/p>
德國納粹鼎盛時期,愛因斯坦產生了一種極為厭惡的情緒,終于在1936年離開了德國;之后他再也沒有踏上這片土地。在美國講學時,愛因斯坦發表了《不回德國的聲明》,其中有句名言讓人直到現在依然記憶猶新:“國家是因為人的存在而建立的,而人不是為國家的存在而出現的”;他還表示:“真善美的理想將我腳下的道路點亮,同時不斷地賦予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面對生活。”當時,這些言語既是對納粹主義的直接挑戰,也是對人類和平美好未來所充滿的憧憬,這些言論表現了愛因斯坦這位榮獲偉大科學家及杰出思想家雙重殊榮的偉人,他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心聲和睿智愿景[12]。在與強權作斗爭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不畏強權、伸張正義的偉大人物,愛因斯坦的道德品行與科學成就毫不沖突、相得益彰。換言之,愛因斯坦也是值得每一位知識分子認真學習的榜樣[13]。
愛因斯坦在居里夫人追思會上進行的一段感人肺腑的講演,這不僅將這位偉大科學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同時也是他自身的“倫理修養和道德風貌達到了純潔高尚境界”的真實而生動的寫照。著名學者李政道在紀念愛因斯坦的文章中說:“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上,正是因為有愛因斯坦這個智慧的存在與出現過,我們這顆藍色的星球才會比宇宙的其他部分更顯特色,更有智慧,更具有人的道德[14]?!焙翢o疑問,科學的理性思維和善意的行動,當這兩者在愛因斯坦身上出現時是相得益彰的,而且“只有按最初的道德行事,才能將美與尊嚴賦予給自己的生活”[15]??梢赃@樣說,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科學巨匠,也是一位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世界公民;他為人類貢獻了廣博的科學知識和偉大的人文思想,也給人類帶來了永久不能磨滅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許良英,趙中立,張寶三,編譯.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C].商務印書館,1979:562.
[2] 沈靜.論科學家的道德責任感——愛因斯坦的科學倫理學思想述評[J].安徽工學院學報,1981,(1):63-70.
[3] 聶世鏞.崇拜自然尊仰生命——紀念愛因斯坦誕生123周年[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2):5-10.
[4] 朱安遠,朱婧姝,郭華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上)[J].中國市場,2013,42:180-188.
[5] 許良英,趙中立,李寶恒,范岱年,編譯.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務印書館,1977:396.
[6] 鄧雪梅.愛因斯坦并不是孤獨的天才[J].世界科學,2016(1):52-55.
[7] 夏小斌.淺議愛因斯坦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J].前沿,2003(1):112-114.
[8] 陸秀紅,梁國釗.愛因斯坦的科學寬容思想與科學寬容精神[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22(4):96-101.
[9] 許良英,趙中立,李寶恒,范岱年,編譯.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務印書館,1977:132.
[10] 夏勁,楊志軍.論愛因斯坦科學實踐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2(11):5-10.
[11] 施郁.從引力波談愛因斯坦的幸運[J].自然雜志,2016(2):120-124.
[12] 沈棲.納粹時期的愛因斯坦[J].領導文萃,2015(24):65-67.
[13] 杜嚴勇.愛因斯坦:麥卡錫時期的自由斗士[J].科學文化評論,2014,11(4):51-62.
[14] 李政道.在我的祖國紀念愛因斯坦[J].科技導報,2005,23(5):4-5.
[15] 高志凱,編譯.愛因斯坦論人生[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83.:愛因斯坦 道德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