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江蘇省丹陽市環境監測站,江蘇 丹陽 212300)
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探討
陳斌(江蘇省丹陽市環境監測站,江蘇 丹陽 212300)
采樣作為環境監測的第一步,其細節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是保證監測結果科學正確的一大前提。本文從環境監測采樣的影響成因入手,具體討論了各個采樣過程中細節的存在具體問題,并提出了優化方式。
環境監測;影響成因;具體細節;優化方式
在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我國對于環境保護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天氣預報中對于PM2.5的評估,十字路口對于噪音的監控,都反映出了人們對于環境情況的注意力在不斷提升。因而,環境監測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升。精確、科學的監測數據可以為環境保護的工作指明方向,也大大提升了環境工作的效率。而采樣作為環境監測的第一步,采樣細節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是保證測量結果科學正確的一大前提。
1.1 采樣頻率和采樣點位
采樣的目的是反映監測現場的正常水準,因而對于采樣的頻率和點位有著嚴格的要求。要求采樣的時間必須均勻的分配到各個有代表性的時間段內,并反復測量,降低異常項對于采樣結果的影響。同時,不同的采樣目標,又對點位的選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在監測水質的塊狀污染區時,需要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定點設立監測井;而在監測條狀或帶狀的污染區時,則適宜使用網格布點的方法設置監測井,并根據污染的嚴重程度,選擇合理的測樣深度。
1.2 人員、器材與運輸條件的影響
采樣對于具體的操作過程有著極高的要求。采集人員需要有專業的水準。在采集時,應盡量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同一種容器,避免不同的容器對于采樣結果的影響,。并對于采集樣本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防止因容器的錯誤選擇,導致樣品與容器之間發生反應,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運輸作為具體分析前的最后一環,更需要提高效率,根據采集樣本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采集方式。比如若需運送的是易揮發的物體,則應該重視運輸過程中的封閉性。
1.3 自然條件因素
在各種采樣,自然條件因素是不確定因素最多、最難以把控的一項。諸如在水質采樣的過程中,河江海的地理位置分布,會對于水體的蒸發量等特征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采樣地點離這些水流過近,那么必然會導致結果的不精確。因而在測量前,要求采樣的人員與單位,必須事先從地形樣貌、地區特點、水流分布、大氣環境等多角度地進行調研與準備,避免采集不具有參考價值的樣品。
2.1 大氣
在大氣采樣過程中,需要盡量擴大測量范圍,在以一種布點法為主的前提下,兼用其他多種方法。因為空氣污染物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極大,分布范圍也較難掌控,需要進行大范圍的粗糙測量后再進一步細分情況。此外,空氣污染物的分布及濃度與周圍的地貌環境、氣象情況等自然條件息息相關。采集時一般針對需要采樣的地區特點選取同心圓和扇形布點法,并在不同海拔處布置點源,擴大數據的采集范圍。
2.2 水質
不同于大氣監測中覆蓋面廣的測量方法,水質由于種類劃分較細、測量方面更加多樣等原因,要求的是靈活的采集方法。需要采集人員根據采集對象和測量方面的不同,針對不同的地區、海拔、天氣等自然環境采取多樣化的采集方法。如在油類采樣的過程中,如果采樣對象是水中乳化或溶解的油的含量,應注意避開水面上的富有,對于水面下5-10cm的水樣進行采集;而如果采樣對象是水體油類的水樣,則應從水面至水表面下30cm處采集柱狀的水樣,且必須單獨采樣,所的樣本全部用于測定,不允許轉移或分取。
2.3 顆粒物
顆粒物作為現代環境監測的一個重點,采集和測量的方法已經較為詳細和完備。其中具體注意的,就是不同氣候對于測量環境和測量儀器的影響。如在較為寒冷的天氣,應注意采集器內蒸餾水的結冰情況,適當加入甲醇或乙醇降低溶液的凝固點,或直接代替水作為溶液使用,及時檢查容器是否出現凍裂的情況。由于測量時的要求,集塵缸放置在距離地面5-12m處,且溶液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較大,故天氣對于溶液影響也應該納入考慮的范圍。如在干旱時,應該及時補充蒸餾水;而在多雨時節,則要注意對于多余水分的處理。
(1)采樣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提出多種備用方案,保證采樣頻率和采樣點位的代表性。采樣目標種類和測量方面的多樣性,要求測量人員在在采集過程中必須靈活面對各種情況,積極尋找最優化的方案。在問題出現時,應選取多名人員進行探討后,綜合各方意見,再作出決策,最大程度地規避采集不具有參考價值的采樣結果的風險。
(2)在保證采樣工具符合采樣要求的技術指標和采樣人員的專業水準的前提下,提高樣品存儲和運輸的質量,避免人工誤差的出現。對采樣人員必須進行集中的技能培訓和技術提升。對于采樣的容器在平時和采樣過程中都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和管理,使用完畢后應及時保養。對此,可以專門建立一個檔案進行記錄。杜絕因器材損壞和人員操作不當而出現的誤差。
[1]徐瓊.關于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若干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5):96+99.
[2]楊宇聲,陳汝海.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探討[J].化工設計通訊,2016,(04):239+242.
[3]吳冰.對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21):157.
[4]康玉山.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探討[J].硅谷,
2014,(07):103+112.
[5]程云,張蕊.關于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細節問題的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3,(2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