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英娟(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橡膠助劑增塑劑A水解的概述
申英娟(山西省應用化學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24)
研究不飽和脂肪酸鋅皂類加工助劑,增塑劑的水解。助劑的主要作用是消弱聚合物分子鏈的移動性和范德華力,增加了聚合物的硬度,耐磨性。
橡膠助劑;增塑劑;水解方法
增塑劑A是天然橡膠最好的物理塑解劑,為多用途的橡膠加工助劑,兼有內外潤滑及分散功能,并可改良橡膠的加工工藝,提高橡膠制品的合格率和尺寸的穩定性。在橡膠的混煉過程中,可促進填料和其它助劑的分散,縮短混煉周期,降低混煉能耗,降低膠料生熱和混合黏度。在橡膠加工中使用,可提高擠出速度和半成品的光滑度,應用于硫化橡膠時,可提高硫化膠的抗硫化還原性及耐熱性,同時提高硫化膠的硬度,耐磨性。增A作為均勻分散劑,一般宜于膠料混煉時早期加入,作為增塑劑時,一般宜于混煉后期加入。
增塑劑A選擇棕櫚油為主要原料,棕櫚油的主要成分為飽和及不飽和甘油脂,合成增A的過程分為水解皂化,結晶,后處理三個過程。
(1)在油脂水解生產發展的早期階段,主要是用硫酸法,其法是將無水油脂熱到105℃~110℃再與占油脂重量3%~5%的濃硫酸混合,并加水煮沸若干小時,然后使體系靜置澄清。由于甘油和脂肪酸的收率低,質量差,需作進一步凈化,故此法應用時間不長。
(2)用cao.mgo,zno等金屬氧化物作為添加劑的方法比較普及,水解在高壓釜內進行,高壓釜壓強6~10kg/cm3,催化劑用量0.17~0.3%,由于這種方法笨重,甘油和脂肪酸質量的不到保障,現已不采用。
(3)催化水解法,該法在100℃以下石油磺酸—硬脂酸苯磺酸—硫酸為復合催化劑的條件下進行,由于制的脂肪酸色澤黑,而且甘油中含有大量的雜質,目前不被采用。
該法在高壓釜內進行,高壓釜內溫度為200℃~225℃,壓力為20~25kg/cm.保證產物甘油和脂肪酸收率高,質量好。
水解過程在40℃下進行,酶制劑的用量大約為油脂重量的7~10%。該法熱量消耗低,所得脂肪酸色澤淺。但酶劑用量大,價格高,過程費時多,對高熔點油脂不適用。
上述方法均以制得的甘油和脂肪酸為目的,本廠規模小,甘油和脂肪酸需進一步提純,基于常壓考慮,我廠采用煮皂工藝。
煮皂工藝第一步使油脂實現皂化反應。由于中性油脂與堿水溶液不互溶,開始反應速度緩慢。反應速度取決于兩液體的分界面,在后期反應,油脂和堿液同時溶解在肥皂所成的相中所自催反應。皂化反應隨著肥皂生成量的增多,反應速度加快,當油脂濃度變低,反應結束時,反應再次變慢,而且相當一部分油脂被包含在缺堿的肥皂膠束中。
煮皂過程,中性油脂棕櫚油在苛性堿堿化時,甘油三脂水解和脂肪酸皂化同時進行。脂肪酸最終轉化為脂肪酸鋅皂。因此煮皂工藝中加入水,脂肪酸皂溶解于水中進行鹽析。
棕櫚油水解完全與否是合成增塑劑的關鍵。影響水解速度的因素有:原料油脂的化學性質,溫度,催化劑。已證實低分子脂肪酸比高分子脂肪酸快,飽和脂肪酸水解速度比相同分子量不飽和脂肪酸的快。油/水體系是多相體系,影響水解速度主要是增大相間的接觸面積,方法有機械攪拌、提高溫度、加入表面活性劑。油脂水解主要在油相中進行,加快反應速度主要是加大水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溫度越高,油和水的互溶性就越大,相間表面張力也越小,并且在某一臨界溫度時,界面張力變為零。分界面消失。體系由非均相變為均相。水解的最高溫度為240℃,水解是可逆的。為提高甘油脂的水解度,加入了苛性鈉。
結晶的過程也稱為鹽析,是一個復分解反應過量的堿與氯化鋅反應生成氧化鋅。
化學反應式:
2RcooNa+ZnCl2→(Roo)2Zn↓+2NaCl
ZnCl+2NaOH→ZnO.H2O↓+2NaCl
影響結晶的主要因素有水解深度、溫度和用水量
①水解深度不夠,出現鹽析;②結晶溫度偏高,部分脂肪酸鋅熔化,破壞平衡,影響結晶;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用水量,減少廢水排放。
后處理:反應結束后,經過濾,水洗,加入到有真空裝置的搪瓷釜中,加熱到115℃~120℃熔融,制片,造粒,包裝。
本項目無粉塵,無廢氣,主要是廢水。廢水中主要是甘油和氯化鈉,經生物處理可達排放標準。
[1]陳振勇,陳朝惠.增塑劑RF50在NR中的應用.
[2]李劍波,李云峰.不飽和脂肪酸鋅皂類加工助劑對天然橡膠的影響[J].橡膠科技.
[3]雷遠,林慶奇.氧化鋅減量試驗與鋅皂增塑劑的應用[J].輪胎工業.
[4]呂玉翠,成志堅.幾種加工助劑的應用研究[J].全國輪胎技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