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璐(長江大學,武漢 430100)
石油地質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研究
王晨璐(長江大學,武漢 430100)
我國的油氣在中國能源的發展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在近一百年的時間內,石油地質在不斷的發展和前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滿凹含油論、疊合盆地等概念的提出,表面我國的地質勘探開發取得一定進步。對此本文針對石油地質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展開相關的分析和探討。
石油;地質理論;實際應用
現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石油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給石油地質學帶來新的挑戰。我國的是石油科技工作人員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逐漸形成適合我國石油地質情況的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石油地質勘探工作的開展。
20世紀關于渤海灣盆地油田的突破,推動了石油地質理論的研究發展,提出了復式的油氣聚集區理論。改革之后的石油地質理論的發展有兩點重要的貢獻:一時陸相生油;二是復式的油氣聚集區理論。除此之外,在理論的發展階段還有源控論、近海湖盆理論、疊合盆地成藏理論等理論。
目前在石油地質學的發展中取得了三方面的進展:第一,學科方面,在板塊構造理論、儲層的橫向預測、層序地層學、含油氣盆地的動力學、含油氣系統、儲層流體地球化學以及天然氣地質學這七個方面有突出的進展;第二技術應用方面,有遙感地質學、地表地球化學勘探、三維地質模擬等方面的進步;第三,勘探的實踐經驗方面,在深部油氣地質理論、煤層的甲烷勘探等方面取得了進展[1]。
2.1 滿凹含油論及其意義
滿凹含油論是指某油氣在地質的凹陷處有大量的聚集,含有十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多來自優質烴的油氣。在水河湖泊等地多有陸相的沉積,不僅有利于水體面積的收縮,能夠將部分地區的水面積有拓展的趨勢,增加了烴源巖和沙體的有效接觸面積,進而體高了不同種類儲集資源形成礦藏的可能性。在相關實踐中,發現斜坡區以及凹陷區域多有油氣成藏和分布,構成了富油凹陷的現象。滿凹含油論中的重點在于油氣儲藏與凹陷處,但是還要強調油氣的富集程度和油氣品位變化。對我國經濟效益油氣藏的勘探開發提供了較好的理論基礎。
其理論意義在于,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勘探理念,突破了正向二級構造帶的理論限制,將勘探帶延伸到滿凹區域,極大的拓展了石油地質勘探的范圍,對二級構造帶理論而言,凸顯了其隱藏的弊端和缺陷,有效的減少了地質勘探的成本投入。同時,在巖性地層區帶的劃分以及建立評價標準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該理論的提出進一步的完善了巖性地層區油氣地質的規律分布。
2.2 疊合盆地及其意義
在晚期階段,關于陸相沉積盆地還存有早期盆地的現象,是各種不同類型時期盆地相對集中的一個顯著發育現象,也就是疊合盆地。這種疊合現象并不是簡單的上下方向垂直分布的單純疊合,而是在經歷了多種油氣的形成、排烴機理以及成藏條件下各種要素、機理的變化,在相互之間的綜合作用下才構成了疊合盆地。在研究疊合盆地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結構的復雜性和反常性特征。
該理論的意義在于,將勘探深層盆地油氣的相關工藝可能性提高。據相關統計研究顯示,我國陸相剩余的油氣資源中,有三分之一的資源在深層盆地中有大量的分布,這是我國未來勘探的重點所在.疊合盆地的反常性特征,在我國深層目標的勘探價值研究方面具有關鍵的意義,例如生排烴的滯后現象、其液態寬度和深度的改變方面,對深層油氣的儲藏有積極的意義[2]。
其一,重大構造時期的油氣藏研究方向,在分析油氣藏的形成主要條件時,總結為儲、生、蓋、排烴、熱演化以及聚集等機電。目前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是烴類的二次生成理論、生物降解稠變等。
其二,深埋藏地層的油氣礦藏生成方向,地層的壓力以及溫度要素都處于相對較高的條件下,使得空隙類的有機物形成十分復雜,油氣是烴類物質,在較高壓力以及較高溫度條件下,其物質構成的碳酸鹽以及硅酸鹽成分極易發生變化。并且埋藏深度越深,溫度也在不斷升高,水在這樣的條件下,對巖層的侵蝕能力也就越強,對礦物質而言也會受到較強的侵蝕作用。
其三,區域性封蓋層發育條件控制對油氣聚集規律的影響,該方向的研究在實踐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表現在巖性特征、毛細管的穩定性、厚層變化以及可塑性的厚度變化等方面。
其四,在較大型的油氣藏的形成條件方面,對其相關配置的研究和天然氣的形成條件分析等,在后續的科學研究中仍舊需要強有力的科研力量支持[3]。
總而言之,我國的地質勘探研究工作的開展是以石油地質理論為主要的工作指導,同時在地質勘探實踐工作中,也在不斷的證明和完善石油地質理論,兩者之間處于相互依存發展的關系。我國地質條件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要具備適合我國實際的地質理論,不能單純的照搬照抄國外的理論成果。所以需要在我國地質勘探研究的基礎上和地形現狀中,不斷完善我國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而為開展勘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鄭科.淺談石油地質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6,08:84+86.
[2]程浩,佟吉,蔣志勇.石油地質理論在拓展勘探領域中的意義[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10:237.
[3]劉偉勝,羅洪斌.關于石油地質理論的發展和實際應用[J].科技向導,20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