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君(河北安益職業危害檢測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淺析含氯離子廢水中化學需氧量分析方法的改進
張寶君(河北安益職業危害檢測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含氯離子廢水中,氯離子(Cl-)會干擾到化學需氧量(COD)的分析結果,因此要求在分析COD時先有效處理水中的Cl-。據此,本文筆者結合實踐經驗,探討含Cl-廢水中COD分析方法的改進,具體以標準方法為研究對象。
含Cl-廢水;COD分析;標準方法;改進
化學需氧量COD是在條件一定時,水中還原性物質在強氧化劑作用下氧化分解消耗掉的氧化劑重量,其是一項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綜合性指標。據此,通過監測水中的COD濃度,有助于監控水體質量及污染物的排放。在含Cl-廢水監測分析中,國家規定將COD列為必測項目,而其標準測定方法包括氯氣校正法、重鉻酸鹽法,測定值為CODCr。但應用表明,標準方法非常耗水、耗電、耗時,且會在反應中消耗掉濃硫酸、硫酸銀、硫酸汞,因此存在二次污染和成本高等不足。為此,為了提高含Cl-廢水中COD分析的綜合效益,非常有必要改進常用的標準方法,具體如下:
標準方法耗時的主要原因是消解回流時間長達2h。為了縮短消解回流時間,研究人員提出采用超聲波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等。對于微波消解法,分為開管消解法和密封消解法,其中國家標準推薦方法是密封消解法,下面是微波消解法的主要特點:一是消解體系、結果計算與標準回流法相同,只是用能量較高的電磁波加熱;二是反應液分子在高頻微波能量條件下,會進入高速摩擦的運動狀態;三是倘若同時使用密封消解法,可使消解管內壓力激增,并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快速(約5min)消解,從而使分析時間更短、試劑用量更少及二次污染更輕,;四是微波爐的種類不一,因此為了保證消解效果最佳,要求按樣品的不同選擇相宜的消解時間和功率,同時嚴控消解溫度。對于超聲波消解法,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及不受污染物濃度與種類的影響等優點,而對其的研究尚待深入。
對于國標方法,氧化劑一般選作K2Cr2O7,其可使水中多數有機物氧化,但卻存在下列不足:一是在氧化芳香族類有機物時,氧化效果不佳;二是不能氧化吡啶;三是倘若苯、揮發性直鏈脂肪族化合物等有機物在蒸汽相中,則與氧化劑液體無法有效接觸,且氧化效果不佳。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改進建議,比如:李可等人提出氧化劑改用硫酸高鈰;Donald等人提出氧化劑改用Mn3+,并選取鉍酸鈉氧化Cl-,以消除其產生的干擾,從而解決了運用重鉻酸鹽法測定時產生的二次污染。
在COD測定中,Cl-是最為主要的干擾物質,即其既會在氧化劑作用下氧化并生成Cl2,又會與Ag2SO4反應并出現AgCl沉淀,繼而對測定結果產生影響。根據重鉻酸鹽法的操作規定,倘若Cl-的含量<1000mg/L,則加入HgSO4(0.4g)來消除干擾,并在高氯廢水中采取氯氣校正法,即:根據國家標準方法,在消解時,先用回流吸收裝置及高純氮導出水中Cl-氧化生成的Cl2,再用NaOH溶液吸收及用硫代硫酸鈉標液滴定,然后再算出硫代硫酸鈉的消耗量及換算成氧消耗的質量濃度(Cl-校正值),最后再從表觀COD值中減去Cl-校正值,即為水樣的COD測值。據此,以上方法使用的HgSO4具有毒性,因此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下列改進建議:一是運用銀鹽沉淀法,用以遮掩Cl-的干擾,但若水中含有懸浮物,其中膠體、有機污染物與AgCl產生的共沉淀會使測定結果比標準值低,同時銀鹽的使用增加了COD的分析費用,因此該改進建議的實用性不高;二是使用濃度更低的K2Cr2O7溶液,用以控制Cl-的干擾,但K2Cr2O7溶液濃度的下降會影響到有機物的氧化效果;三是先將Cl-轉換為HCl,再用鉍吸附劑將其吸收,雖然該方法的去除效果好,但烘箱的使用耗時、耗能;四是根據第三點建議,在140℃條件下,使用密封的石英玻璃-聚四氟乙烯反應器,并在酸性環境中,先以HCl形式釋放出水中的Cl-,再用鉍吸收劑將其吸收,然后運用電位滴定法完成COD測定,從而保證了測定效果。
在含Cl-廢水中,懸浮顆粒物的性質、大小和形狀都有所差別,因此在測定COD時,難以保證取樣的均勻性,從而影響到了COD的測定結果。為此,研究人員提出下列改進建議:一是采用水浴超聲法均化水樣;二是使用組裝完畢的超聲波發生器測定水樣。應用表明,改進后的方法與標準方法的測定結果一致。
目前,世界各國紛紛陷入水環境污染的困境中,而若要及時發現、評價、預報水質異常及有效跟蹤污染源,高效開展COD測定工作是關鍵,即要求建立一套能耗低、操作方便、適應性強、結果準確、無二次污染及綜合效益佳的COD監測分析方法,用以實現在線動態監測。針對含Cl-廢水中COD的測定,國內外科研人員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且也提出了許多改進COD標準測定方法的建議,但實際上,尚未出現一種完全可以取代標準回流法的改進方法,因此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仍待深入。
[1]周廣闊,王猛,王虎.鉻法化學需氧量測定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改進措施[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28-30.
[2]李耀偉.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學需氧量改進實驗驗證分析[J].地下水,2015,01:63-64.
[3]葛福玲.化學需氧量測定方法的改進及研究進展[J].四川環境,2012,01:109-113.
[4]周劍鋒.重鉻酸鉀法測定化學需氧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6,0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