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進(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采油廠,遼寧 盤錦 121209)
動態監測技術在錦州油田的綜合應用
王永進(中油遼河油田分公司錦州采油廠,遼寧 盤錦 121209)
油藏動態監測資料一直是油田地質研究的重要依據。通過油藏動態監測及時了解油層動用情況及剩余油分布,為區塊的開發管理和動態分析提供依據。本文通過對錦州油田近幾年來生產測井技術的應用效果分析,總結現階段問題和經驗,為油田的下步監測資料錄取工作指明方向。
錦州油田;動態監測;應用效果;分析建議
錦州油田位于遼河盆地西部的西斜坡南端歡喜嶺油田西部,為一地質條件十分復雜的斷塊油田。油田開發30多年,早已進入遞減階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隨著地質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化學驅和蒸汽驅兩大項目的實施,對測井資料的需求不斷提[1-3]。
1.1 監測工作量居高不下
多年來由于地質開發需求,動態監測工作量居高不下,平均維持在160井次左右,2015年達到高峰207井次,2016年的工作量也達到185井次左右。
1.2 監測難度大選井困難
由于油田多年開發生產,不少井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套管損壞或落物,已經不具備測試條件,其次,部分井的生產層位多次調整,造成測試井段不完整,給測試選井帶來了極大地困難。
1.3 監測技術要求越來越高
油田開發進入中后期,隨著地質管理水平的提高,對精細地質研究的測井資料精度要求、標準要求也越來越高,粗陋、原始的測井方法也早已不能滿足目前的地質研究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精密的測井方法,更加細致、完善的測井資料才能給地質精細管理提供依據。
1.4 監測安全日益規范化
隨著企業管理的標準化、人性化,施工安全被日益重視,安全防護也達到了高標準嚴要求。針對目前的HSE管理相關要求,測井施工也已經從許可→施工→收尾→驗收,形成了一套科學、嚴格的管理體系,從而保證安全施工“零”事故。
2.1 利用吸水剖面測試技術,指導油藏注水細分
以錦2-丙6-7井為例,吸水剖面顯示下部興Ⅱ3-4段吸水多,常規工藝不能對其實施分注,遂利用長膠筒封隔器實施細分。3月24日對該井實施長膠筒細分注水,井組有3口油井增油明顯,日產液由實施前193t下降到146.7t,日產油由實施前18.5t上升到22.8t,綜合含水由實施前的90.4%下降到84.5%,截止2016年底累增油1079噸。
2.2 利用產液剖面測試技術指導蒸汽驅新井選層射孔
錦91塊于I組蒸汽驅試驗自2008年5月實施以來,取得較好效果。根據2015年11月試驗區8口井的環空產液剖面測試結果,有4口井顯示于I-2小層為主產液層。測試資料與產量劈分結果基本相符,采出程度較高的于I-2小層處于高含水高產液生產狀態,因此在新井射孔過程中,對4口新井(026-031、027-029、27-032、029-032)予以避射,初期平均單井日產液16.5t/d,日產油4.5t/d,投產效果好于未避射井。避射井到2016年底平均單井產油337t,未避射井平均單井產油259t。
2.3 利用地層剩余油監測技術,部署新井
通過對錦2-17-211井區研究表明,興Ⅰ油組和興Ⅱ油組為兩套油水組合,井區內存在斷層,雖然為同一砂體,但位于2個不同的圈閉,油水系統不統一。錦2-17-211側井于2015年5月實施碳氧比測試,結果顯示該井興Ⅱ均已水淹,興Ⅰ動用程度較低,且存在油水界面。
綜合分析多年的動態監測資料應用效果,可以確定以錦16塊興隆臺油層為典型的低粘度油藏剩余油監測適合采用C/O、過套管電阻率等測試技術,以錦99塊杜家臺油層為典型的普通稀油藏剩余油監測適合采用中子壽命、環空產液剖面等測試技術。吸水剖面測試則能為油田注水開發提供更好的指導。
4.1 根據油藏特點有針對性優選測試技術,確定監測類型
根據不同油藏特點選取合適的測井方法,不僅能提高測井資料的準確性,給地質研究提供更多幫助,還能使有限的測試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
4.2 加強動態監測管理,加大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適應油田開發的實際
油田開發對動態監測工作量的需求越來越大,依據《油田開發管理綱要》規定,動態監測費用要達到占總操作成本3~5%的比例,有限的資金勢必影響動態監測工作量的增長和合理的監測比例需求,因此需要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
[1]王群,龐彥明,郭洪巖,等編.礦場地球物理測井[M].北京:石油工業業出版社,2002:148-150.
[2]吳錫令.油藏動態監測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業出版社,2002:4-6.
[3]張恩臣,劉貴滿,岳玉權,等編.錦州采油廠油田開發論文集[C].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70-71.
王永進(1980-),工程師,2003年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石油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石油測井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