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昀 TianYun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天津300280)
(China Petroleum Dagang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280,China)
雙重介質油藏裂縫建模方法
田昀 TianYun
(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天津300280)
(China Petroleum Dagang Oil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280,China)
雙重介質油藏具有雙孔、雙滲地質特征,井間裂縫尺度各異,形態(tài)不規(guī)則,儲層非均質性強,精確刻畫裂縫在三維空間展布特征,建立符合地質規(guī)律的三維裂縫模型,是進一步提升該類油藏開發(fā)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W油田沙一下生物灰?guī)r儲層為例,在綜合地質研究成果基礎上,利用地震屬性約束定量刻畫井間裂縫展布特征,該模型定量刻畫了雙重介質油藏的空間展布特征,為油田開發(f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雙重介質油藏;三維裂縫模型;地震屬性約束
沙一下生物灰?guī)r儲層是W油田的主力開發(fā)層系,裂縫發(fā)育,經過長期開發(fā),目前采收率為34%,難以進一步提高。由于裂縫不僅控制油氣藏的分布,而且是油氣藏中流體的運移通道,是控制油氣井產能的重要控制因素。因此如何定量識別單井及井間裂縫,建立起符合雙重介質油藏特征的地質模型是能否進一步提升開發(fā)水平的關鍵。下面以W油田沙一下生物灰?guī)r雙重介質油藏為例,說明雙重介質油藏三維地質建模的基本方法。
由于雙重介質油藏中裂縫的復雜性,裂縫識別困難,在平面和縱向上分布又存在很強的分均值性,僅憑單一手段無法做到全面、準確的認識。因此,需要綜合應用鉆井、測井、地質、測試、動態(tài)、地震等各種資料,開展對裂縫微觀和宏觀尺度下的分布規(guī)律和參數表征研究,最后結合基質模型建立更加符合地質體裂縫分布規(guī)律的地質模型
2.1 中等以下尺度裂縫建模方法
對于該類裂縫,主要通過巖心觀察,分析裂縫成因、類型,統(tǒng)計裂縫走向、傾向、開度等參數。成像測井、傾角測井、或者利用常規(guī)測井曲線對其進行識別,從而獲得裂縫密度、開度、傾角等信息。通過以上信息生成裂縫密度曲線,通過數據分析,利用變差函數,采用隨機模擬的方法建立中小尺度三維裂縫模型。
2.2 測試資料及油藏動態(tài)分析法
利用隨鉆井泥漿漏失率、測試資料、試井動態(tài)分析、示蹤劑監(jiān)測、井間監(jiān)測和油水井注采動態(tài)關系等資料,分析預測井間裂縫的聯(lián)通性及展布方向。
2.3 地應力描述
利用地應力分布狀態(tài)、構造特征進行地應力分析,通過描述最大、最小主應力方向來認識裂縫發(fā)育。通過古應力場合曲率分析結合巖石物理性質對裂縫發(fā)育有利區(qū)域進行預測。
2.4 大尺度裂縫建模方法
三維地震數據體中含有豐富的儲層及構造信息,可有效地反映中等以上尺度的裂縫。在Petrel軟件中,描述儲層裂縫分布主要通過“螞蟻體屬性”來實現。它通過信息反饋機制,直接從地震資料中提取裂縫的信息,通過壓制噪聲對地震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制作混沌體突出不連續(xù)性,得到一個能夠有效反應裂縫分布特征的作螞蟻體屬性。利用測井(常規(guī)、特殊)、巖心、測試資料確定截斷值,采用確定建模方法建立裂縫模型。
2.5 建立(DFN)離散裂縫網絡模型
在DFN建模過程中,地震資料主要用來預測大的斷層和裂縫,它們的位置、形態(tài)特征基本確定。中小尺度裂縫是裂縫網絡的主體部分,在滿足統(tǒng)計條件的前提下,通過隨機方法生成,加入地層頂底對上述裂縫進行切割。
2.6 建立儲層屬性模型
雙重介質儲層屬性模型包含基質模型和裂縫屬性模型兩部分。用巖相模型對基質屬性進行約束,計算孔隙度、滲透率屬性模型。將基質模型作為骨架,結合裂縫空間展布特征得到由基質和裂縫共同作用下的儲層參數模型。
2.7 建模結果
通過以上技術方法建立了W油田雙孔雙滲油藏的地質模型,模擬結果與新井及生產動態(tài)分析資料吻合較好,符合該油田地質研究特征,實現了裂縫研究定量描述,為老油田穩(wěn)產挖潛提供了有利技術支持。
通過W油田雙重介質油藏建模方法研究,形成了適合本區(qū)雙重介質油藏特征的DFN(離散裂縫網絡)建模技術。分級別建立了W油田的裂縫模型,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精準可靠。該技術解決了傳統(tǒng)網塊模型只能描述網塊間是連同或者不連通,而不能清除描述網塊內的連同問題。對于類似裂縫油藏精細地質建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雙重介質建模目前雖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很多細節(jié)認識上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如:進一步提高裂縫解釋精度;提升裂縫形態(tài)及空間三維展布特征預測水平;以及不斷提高和改善建模方法都是提升建模精度的重要方向。
[1]蘇培東,秦啟榮,黃潤秋.儲層裂縫預測研究現狀與展望[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5,27(5):14-17.
[2]鄭多明,李志華,趙寬志,等.塔里木油田奧陶系碳酸鹽巖縫洞儲層的定量地震描述[J].中國石油勘探,2011,16(5-6):57-62.
[3]于天忠.Oseil油田碳酸鹽巖油藏裂縫描述及數值模擬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2008.
[4]張繼標,戴俊生,趙力彬,等.基于螞蟻算法的斷裂自動解釋技術在黃玨南地區(qū)的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6):14-19.
[5]張文軍,黃仁春,程勝輝,等.川東北地區(qū)毛壩場構造飛仙關組三段裂縫型儲層預測[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8,105(3):228-231.
[6]程超,楊洪偉,周大勇,等.螞蟻追蹤技術在任丘潛山油藏的應用[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2):48-52.
田昀(1979-),男,陜西西安人,工程師,2004年畢業(yè)于江漢石油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yè),現工作于大港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從事綜合地質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