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悟
臺灣,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應該是影影綽綽的歷史痕跡和歲月洗禮下的小眾情懷。如今,在古舊的老城區里體驗創意,遇見美好。
市中心的舊廠房改造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創建于1914年的日本“芳釀社”,曾是臺灣最大的制酒工廠之一,開啟了臺北酒工廠的黃金時代。但是后來隨著搬遷,華山作為酒廠的歷史宣告結束,并至此閑置。多年后經過全面閉園整修,一個廢棄的酒廠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
華山是臺灣最早的文創場地,范圍7.21公頃,室外面積3.5公頃,位于臺北市中心,是包含公園綠地、創意設計商店、時尚美食、藝文展演的創意文化園區,人文風情濃厚。目的在于提升“國內設計能力、國民生活美學”,提供“藝術家交流學習、創意作品推廣營銷”空間。
華山創意文化園就像北京的798一樣,都是包含了公園、綠地、創意設計商店、時尚美食、文藝展演等在內的綜合園區。但是這里舊廠房改造的韻味并不是通過裝修做到的,而是通過整個組織、空間的結合與利用,建筑與樹之間形成穿插,相互融合也有所保留??臻g的布局靈活多變,上上下下層次不斷,是一次十分有趣的體驗。
華山創意文化園的改造與周圍的環境融合,變成了城市的公共空間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不像798那樣是一個封閉的場地,整個園區的空間配置及氛圍的營造站在一個高點,觀照13種類文創產業的需求及民眾的期望進行思考和規劃,使華山創意文化園成為展現各種文化創意的最佳舞臺。
光點,歷史與現代交匯的地方
光點是一個小眾的電影院,它是依據原本的空間重新規劃再利用改建成的一個復合式藝術空間。它坐落在臺北之家,臺北之家是一直扮演美國大使館官邸角色的建筑物,歷經了許多政權的變遷,直到最后一任駐節的外交官搬遷后,領事館才隨之關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建筑有著特殊的建筑構造與人文史跡,正因為這樣讓這座電影院也變成了充滿歷史氣息的文化博物館。
即便是隨意行走在街邊小店,所聽和所看到的各種場景也都傳遞出一種和諧的氣氛,這些小店店面不大,裝飾的也并不豪華,但是樸實之中透露著溫馨,有一種歲月緩慢流淌的舒適感。
街邊的小店往往是最能體現一個區域人文氣息的地方,除了熱鬧的小吃攤和商貿店之外,還有隱藏在周邊小巷弄中的咖啡廳與舊書店。小店的老板們都有自己的本土設計品牌,以自己的喜好去打造店家的特色,不同的感覺混搭在一起反而給予顧客獨自尋寶的快意。
在臺灣生活的人們總是能以他們細膩的、對生活偏執的熱愛打動著每日輾轉忙碌的我們。在這樣平靜歡喜的環境中,人們無論是對生活的熱愛,還是對于文化的癡迷,都體現在每一處細節里。在這片文藝土壤上孕育出了許多優秀的文學、電影、音樂、戲劇作品,讓普通民眾參與到文化的創造中來,每人都是城市的一份子。
近年來,臺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之下快速孕育出新的文化美學與觀光市場。這里每年都會有很多趣味展出、創意集市、戶外藝人演出、創意講座、DIY互動工作坊等各式各樣的創新展覽。筆者這次來臺灣正好趕上了一位日本漫畫家的展覽,展覽的一大亮點就是人們可以拿著手機下載一個APP,然后他看見的漫畫就會帶有動畫的視覺效果。
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臺中文化創意產業所呈現的面貌總是蘊藏著一些思考的,即使是本地最普通的展覽,也暗藏著意想不到的小心機,能帶給觀光客最真實的觸動,這些活動所表現出的巧思給臺灣的美學市場貼上了創意的標簽,我們可以從中看見現代思維在老城區的蔓延,可見老城區并不老。
松山文創園的獨立思考
臺北的松山文創園也是一個小眾文化的集中地,園區毗鄰臺北101大樓,隔壁即為正在興建的臺北大巨蛋體育館。它是由一個煙廠改造而成的,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完整建筑場地,在成為文創園區之前,曾靜靜等待了10年。
松山文創園的設計屬于日本初現代主義的作品,強調水平視線,形式簡潔典雅,占地6.6公頃,保有完整廠房、庭園造景及豐富人文景觀。在由煙廠改造成的藝術園區里,臺灣誠品集團在周邊蓋了一座文藝范兒十足的度假酒店——“誠品行旅”。與一般酒店和旅館的風格不同,“誠品行旅”強調整合人文、文創展售、音樂電影、綠意自然,以書迎客是其最大的亮點和賣點。
這是誠品文化與商業資本的一次跨界結合,包括誠品集團在蘇州以誠品書店為招牌形象從事的房地產經營活動,可以說現在的文創園已經不單單是創意江湖的一片天地了,文化與資本的巧妙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有人說這是“眼球經濟”,即通過創造一些新穎的、吸引人矚目的文化產品來實現商業價值, 但是這其中仍有很大的弊端:文化難敵經營的壓力、概念炒作缺乏文化的積淀,等等。其實,商業是外表的,文化是內核的,交流產生創意,創意源自生活。設計團隊在做設計方案之前,都會問一問自己:“我應該做什么樣的文化才能體現建筑最真實的美?”拋開一切,即便是包裝一種建筑的品牌形象,也要建立在還原區域特色和城市內涵的基礎上,詮釋每一個派系、每一個空間、每一個歷史階段的文化內涵。
有人說臺灣適合隱居,是實現中國古代文人歸隱田園的理想。確實,來到臺灣,人就不由自主的輕松下來,每一處的風景、建筑、歷史都能叫人心生神往,各式離岸的小島、背街的小巷、沿途的火車,就連偶遇的旅客都似乎街坊鄰里般隨意攀談,讓人有一種回到過去的感覺。臺灣的建筑很多都有著百余年的歷史,這里不以高樓大廈取勝,但街角弄巷都提供優質的生活體驗,只有細膩而耐心的人,才會品味到臺灣別樣的美。
何為文化創意
文創的核心就在于“創造力”,它利用設計師自身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再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現在的文化創意傾于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創意設計的力量與經濟進行跨界的結合,屬于產業的轉型與融合。
這種經濟活動在臺灣做的比較成熟。過去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如果僅僅是保留那就會缺少創造性,臺灣街道上咖啡館、畫廊、餐廳、酒吧、生活美術店鋪等這些全新的商業業態的植入,實則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再生。與香港相比,臺灣的文創事業更多是基于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創意的延伸,而香港由于早期殖民主義的強勢入侵,在文化方面不由自主地被西化了,呈現出來的也多偏向于西方的標準,這是兩個區域的文創產業最大的不同。
作者系歐安地建筑設計事務所中國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