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原
在中國歷史上,形容女子嬌艷,莫過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了,而且,這些詞都對應著一連串的故事。
戰國時期越國的西施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洗衣,魚兒看到后只顧欣賞她的美麗,忘記了游動,漸漸沉到河底。于是,人們便稱西施為“沉魚”。當時,諸侯國之間相互侵吞,先是吳國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后勾踐回到越國后送西施給吳王,吳王整日與她游樂而不理朝政,國力迅速衰退。越王勾踐乘機襲擊,一舉攻破了吳國。
在四百多年漢朝歷史上,北方匈奴對中原的威脅時斷時續。漢宣帝時,匈奴貴族內部爭奪權力,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打敗,主動跑到長安跟漢朝和好。
漢元帝即位后,呼韓邪單于再次來到長安覲見,并提出“愿婿漢室以自親”。元帝傳話后宮:誰愿意到匈奴去,就以公主對待。王昭君自請北上和親。
昭君告別漢宮,來到遼闊的草原,在馬背上彈起琵琶,南飛的大雁聽到悠揚的樂聲,看到昭君楚楚動人,竟忘記扇動翅膀,紛紛栽到草地上。從此,昭君就得到“落雁”的代稱。
王昭君到了匈奴地,被封為“寧胡閼氏”。此后的六十多年里,漢匈和睦,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太平景象。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一天夜晚,她在后花園賞月,一朵浮云飄過來遮住明月,這一幕被王允瞧見,他逢人就說:我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到云彩后面去了。因此,貂蟬被稱為“閉月”。為報答王允的養育之恩,貂蟬依計送呂布于秋波,報董卓以嫵媚,使他們“父子”成為情敵,最終靠呂布鏟除了董卓。
唐代天寶年間,楊玉環因美貌選進宮中,一天賞花,準備摘一朵,卻碰到含羞草,綠葉立即卷了起來。這被位宮娥看見,便傳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羞愧得低下了頭。安史之亂后,玄宗率眾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危難之時,皇帝不得不賜給貴妃白綾一段,安撫將士。
越國攻破吳國后,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董卓被誅后,貂蟬雖投到呂布懷抱,但不久呂布喪命白門樓,貂蟬杳無音信。楊貴妃享受了幾年唐玄宗的寵愛,沒想到在馬嵬坡丟了小命。這三位國色女子,都充當了“權變”的棋子,真乃紅顏命薄。
時間蒸騰出王昭君“胡漢和親識見高”的歷史價值。在昭君出塞之前,漢匈之間有過多次和親,都是匈奴處在強勢地位,由漢廷提出的。而呼韓邪單于是自己主動來到長安提出和親的,代表著匈奴的誠意。由于昭君一行將中原建筑和挖井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豐富的中原文化帶到匈奴,推動了匈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由于昭君的年輕和風姿綽約,深得呼韓邪單于的疼愛和賞識,夫妻關系特別融洽,昭君還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個兒子。
不幸的是兩年后,呼韓邪單于病故,他前妻所生長子成了新的匈奴王。這時,昭君遇到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按照匈奴的規矩,“父死,妻其后母”,這有違于漢民族的倫理道德。昭君再三權衡后,選擇了“從胡俗”,成了新王復株累單于的閼氏,而且接連又為他生下兩個女兒。
在此,我們暫時擱下“胡漢和親”“民族團結”等大道理不講,單就昭君能在水草肥美、景色秀麗的蒙古高原上,相繼與兩任匈奴主一起生兒育女,起碼享受了一個普通女性的基本權利。
——從個人及家庭生活的角度評析,昭君是其他三大美女可望而不可及的。
雖然史書上關于王昭君卒年的記載甚少,但還是有的。敦煌《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世后,葬禮非常隆重:“醞五百甕酒,殺十萬口羊……五百里鋪金銀胡瓶,下腳無處。單于親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漢孝哀皇帝差使前往吊唁。
另外,從呼和浩特和包頭兩地發掘的漢城及漢墓中出土的刻有“單于和親”“千秋萬歲”等磚瓦上,也可以證明昭君出塞和親的時代意義。現存于陰山南麓的大小昭君墓有十幾座,其中位于呼和浩特南郊大黑河岸邊的青冢,綠樹掩映,草青如茵,33米高的墓堆氣勢巍峨,絲毫不比其他帝王陵寢遜色。
還是歷史學家翦伯贊說得好:王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么出現了這么多昭君墓,反映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對王昭君的好感,他們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鄉。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民族團結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從人生的政治和歷史意義上評析,其他三大美女豈能與王昭君相提并論!
一個杰出人物,必定要產生一定的文化效應。時至今天,昭君歷經兩千多年的斗轉星移,已經升華為一種文化,深深地嵌刻在塞外大地上。
呼和浩特昭君墓,占地73畝,規模宏大,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黛綠色的墓丘前,寬闊的廣場上,矗立著3.95米高的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閼氏并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陳列廳內漢白玉昭君雕像蛾眉秀發、衣袂飄飄。
昭君大酒店作為自治區最早的涉外酒店,以其鮮明的特色,為五湖四海的友人提供星級服務;昭君路是呼和浩特市區通往昭君墓的唯一主干道,也是首府去往晉陜的重要出口,綠化和配套設施較為完備;昭君村、昭君花園等,都是當地政府精心打造的宜居住宅區。
以昭君為題材的戲劇、曲藝、影視等演藝內容,為草原兒女所喜聞樂見;描寫昭君出塞的小說、詩詞、散文等作品,多得無法計數;一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已成為展示首府形象的靚麗名片。
昭君煙、昭君酒、昭君羊絨衫、昭君馬頭琴、昭君皮畫的背后,潛涵的是昭君的人格、意志、追求以及一方人民對她的崇敬和愛戴。
昭君已融入尋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融入尋常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才是接地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