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數據,預測國慶長假旅游市場將接待約5.89億人次,同比增長12%;旅游收入4781.8億元,同比增長13.5%。國慶期間旅游經濟運行將呈現需求旺盛、供給豐富、前遠后近、熱點頻現的特征。據調查,四季度我國居民出游意愿為49.2%,這其中有55.5%的居民選擇國慶期間出游,出游意愿高。
醫學界普遍認為移植器官的壽命在20年左右,西班牙《世界報》8月11日報道稱,一位68歲老人,休·韋斯特黑德移植母親的腎臟已經43年,成為世界上最長壽的移植器官。據最新報道稱,她本人和移植的器官健康狀況良好,盡管該腎臟目前壽命已滿百歲。在休進行器官移植的1973年,只有30%到40%的移植腎臟堅持超過了5年。時至今日,雖然成功率在不斷增加,但是休的病例仍然打破了所有醫學預估。
北京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鼓勵用人單位給予員工在其老年長輩生日、老年節以及需要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支持時探親休假。今年5月,河南省通過的本地新計生條例中就明確,獨生子女的父母年滿六十周歲后,住院治療期間,給予其子女每年累計不超過20日的護理假,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
9月19日,里約殘奧會圣火在馬拉卡納體育場熄滅,4400多名殘奧會運動員在賽場揮灑激情,賽事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轉播,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中國殘奧代表團共有308名運動員參加17個大項308個小項的激烈角逐,這是中國參加在境外舉行的殘奧會中,參賽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項目最多、代表團規模最大的一次。這屆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實現單屆金牌數破百,并先后收獲中國殘奧歷史上的第400枚金牌和第1000枚獎牌。
9月4日至5日,G20峰會在杭州舉行,開幕晚會“最憶是杭州”驚艷世界。本次峰會有望成為國際金融架構、投資和基礎設施、金融部門改革、國際稅收合作、綠色金融等重要議題的穩壓器。9月1日,針對匯率問題,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在G20媒體吹風會上表示,G20已達成共識,不以競爭為目的進行貨幣貶值,各國將就匯率進行更緊密的溝通和協調。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國家意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2016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三科新編教材在中小學起始年級投入使用,與廣大中小學師生見面。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9月1日在京透露,經過前期基礎測試,量子衛星目前狀態良好,于9月中旬開始進行相關科學實驗,完成事先預定的科學目標。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暨國際產能合作研討會代表見面會9月6日在廈門舉行。會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一帶一路”活動專項基金,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中國外交部前部長、論壇組委會主席李肇星出席簽約儀式。
8月23日,民政部官網通報了全國省級層面建立老年人補貼制度的情況,其中,包括內蒙古在內的26個省(區、市)出臺了高齡津貼補貼政策。民政部表示,相關補貼政策對于健全老年人福利制度、保障養老服務資金、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已出臺相關補貼政策的地區,要做好老年人評估工作,逐步提高補貼標準和覆蓋面,切實增強老年人獲得感。
今年4月,人社部和財政部印發《關于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確定從今年1月1日開始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6.5個百分點。近日,隨著江蘇、安徽、廣西省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出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12個省份公布上調養老金。同時,很多地區的養老金總體水平超過6.5%。其中北京定額調整增加50元/月,上海80元/月,遼寧90元/月,內蒙古55元/月。截至9月中旬,已經有遼寧、廣西、云南等地明確表示要在9月底之前將養老金發放到退休人員手中。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公布方案比較早,目前基本已經率先發放。
9月13日,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在京舉行,醫、學、研、產等各方代表共同研究探討兒童安全用藥問題的破局之道。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在會上發布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而我國兒童專屬藥品卻不足2%,兒科醫生缺口20萬。
中國移動宣布,預計到今年底,停止銷售所有長途漫游套餐,逐步推進全國一體化資費。這也意味著,屆時,市面上將不會再有包含長途漫游費的中國移動號碼套餐。根據中國移動工作人員的介紹,目前已經開始取消一些套餐的長途漫游費。就在今年4月,工信部表示,在電信資費市場化機制下,積極推動取消手機漫游費,下一步將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規劃,推動企業逐步取消區域內手機漫游費。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要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安全的健康環境,減少疾病發生。要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要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堅持政府主導,動員全社會參與,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要強化組織實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資源建設,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建設健康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健康法治建設,擴大健康國際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