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磊 胡?。ù髴c油田第四采油廠第三油礦,黑龍江大慶163000)
大慶油田油氣集輸技術探究
聶鑫磊 胡?。ù髴c油田第四采油廠第三油礦,黑龍江大慶163000)
本文針對大慶油田開發趨勢及地面工程存在的問題,以優化系統流程、節約操作成本、降低投資為目的,大慶油田實施了油氣集輸系統的優化調整方案。介紹了大慶油田對不同情況的脫水系統、轉油站系統采用的優化調整措施,并對其效果進行了分析。在總結老油田優化調整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后在優化調整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
大慶油田;油氣集輸系統;優化調整
大慶油田從八五期間開始大規模推廣應用節能技術,實行工藝改造,使噸液耗電呈現出穩中有降的趨勢。受原油產量下降、開采難度增加及生產規模的影響,噸油耗電從八五末的112.47 kW·h升至九五末的184.6 kW·h,上升了64%。根據預測十五期末,若未采取相應措施,噸油耗電將升至254.9kW·h[1-5]。噸油耗氣將因產量下降和耗能設備增加,增至15.33 m3。由于實施了油氣集輸系統的優化調整方案,十五期末的噸油耗電實際為228.71 kW·h,噸油耗氣為13 m3。
根據中長期開發規劃,結合已建設施的更新維護、產能建設及技術進步進行的系統優化調整,已經成為解決高含水后期油田出現的系統負荷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能耗高、設施腐蝕老化嚴重問題的重要手段及有效措施,被廣泛應用于大慶地區老油田調整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6-10]。
結合全油田脫水站生產實際,考慮設備運行效率、外輸系統運行情況等因素,以滿足生產為前提,以節能降耗為宗旨,合理調整脫水站的系統能力。根據脫水站系統負荷率分析,十五期間,重點針對北四聯、北六聯等脫水站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調整改造。其中,北部過渡帶脫水系統調整實施于2002年,改北六聯脫水站為放水站;東部過渡帶脫水系統調整實施于2003年,改北四聯脫水站為放水站。優化調整后,大慶油田剩余6座脫水站,各站外輸管道均可正常輸油。
過渡帶地區集輸系統實施優化調整后,生產運行參數滿足了開發要求。以原大慶6號站為例,優化調整后,其所轄57口采出井大部分井口回壓未見明顯上升,北六聯進站壓力0.2 MPa,三相分離器出口壓力0.18 MPa,流程運行狀況良好。
為解決油田生產高峰期后的脫水系統設施負荷下降、系統效率降低,甚至運行困難及負荷不平衡等問題,今后應結合開發趨勢,適當調整脫水系統。主要采取以下優化調整措施:一是將一段、二段脫水負荷率均較低且外輸油負荷低于或接近管道最小輸量又不能維持運行條件的脫水站改為放水站,輸送含水原油去下一級脫水站脫水,如西部地區的北十五聯、北十三聯;二是對負荷率較低又勉強維持生產運行的低效脫水系統,根據各區塊輸油方向及原油穩定裝置布局情況,采取熱化學分離沉降合一容器脫水工藝方法,從原油處理開始至原油外輸口的全系統工藝及布局的優化調整進行改造。在各區塊內不追求每個脫水站出凈化油,要求和原油穩定結合的脫水點最終出凈化油。
[1]李忠興,韓洪寶,程林松,等.特低滲油藏啟動壓力梯度新的求解方法及應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4,31(3):107-109.
[2]趙長久,趙群,么世椿.弱堿三元復合驅與強堿三元復合驅的對比[J].新疆石油地質,2006,27(6):728-730.
[3]Avery M R,Burholder L A,and Gruenfelder M A.Use of Crosslinked Xanthan Gels in Actual Profile Modification Field Proj?ects[R].SPE14114,1986.
[4]章威,喻高明,胡海霞,等.含水率曲線對聚合物驅特征參數的敏感性分析[J].巖性油氣藏,2012,24(1):125-128.
[5]Hejri,Shahab,Francois,et al.Permeability reduction by a Xanthan/Chrommium(III)System in Porous Media[J].SPE Reser?voir Engineering,1993,8(4):299~304.
[6]周叢叢.聚合物驅相對滲透率計算的微觀模擬研究[J].巖性油氣藏,2011,23(3):119-123.
[7]Baisali Sengupta,Sharma V P,Udayabhanu G.Gelation studies of an organically 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water shutoff gel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H[J].J PETROL SCI ENG,2012,81(1):145~150.
[8]Spildo K,Skauge A,Skauge T.Propagation of 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CDG)in Laboratory Corefloods[R].SPE129927,2010.
[9]趙長久,韓培慧,李新峰.聚合物注入壓力探討[J].油氣采收率技術,1997,4(02):17-21.
[10]張繼紅,郭鑫.聚合物與葡北油田儲層孔隙結構適應性研究[J].巖性油氣藏,2016,28(4):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