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五油礦工藝隊,黑龍江 大慶 163458)
薩中油田南一區化學驅管理方法研究
韓波(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五油礦工藝隊,黑龍江 大慶 163458)
三次采油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技術,生產的高投入決定了三次采油工作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精細管理。2009年-2012年南一區西東塊、西西塊、中塊陸續注聚,在注聚的每個開發階段,存在著不同的開發、管理上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研究,努力探索三次采油的“節點”管理方法,在建立各階段跟蹤調整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量化不同開采階段壓力系統、動用程度、注采能力跟蹤調整目標,提高聚驅開發、管理水平,最終達到提高最終采收率、提高經濟效果的目標。
化學驅;提高采收率;注入速度
南一區是全廠最后一個注聚區塊,分三大區塊生產,分別是西西塊、西東塊、中塊,開采PI1-4一類油層。2009年-2012年陸續注聚,共計管理油水井623口,其中采出井331口,注入井292口,預期提高采收率均在15%以上,西東塊達到18%,但是在注聚過程中存在以下矛盾和問題:
(1)方案設計不合理:三次采油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技術,所以要求設計參數精細,設計方案精準,實現全程最優化。
(2)跟蹤調整不及時:三采開發過程中各種環節多、干擾因素多,注入采出關系更加復雜,所以要求跟蹤調整環節考慮更加全面。
(3)配注管理水平低:三采開發注入端的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注聚效果,所以對聚驅配制和注入系統推行專業化管理,提升注聚質量。
2.1 方案設計管理環節控制
注入參數實現標準化:聚合物分子量設計原則,匹配滲透率的化學驅控制程度大于75%;匹配滲透率的有效厚度比例大于90%。聚合物濃度設計原則,匹配滲透率的有效厚度比例大于80%;單井濃度按注入井和井組滲透率最小值;依據濃粘曲線定量單井聚合物濃度。
合理調整注入速度:全區注入速度設計原則,分析對比現場實際化學驅注采能力特征;分析對比現場注入速度與注采井距關系;注入速度與注入壓力關系確定合理速度。單井配產配注設計原則,按以注定采,注采平衡設計單井配產配注;孔隙體積和井組碾平厚度法從全區到井組;地層系數劈分法從井組到單層配產配注。
注入方式實現最優化:梯次增粘恒速,梯次增粘會加大平面縱向速度差異;梯次增粘不利于擴大波及體積。梯次降粘提速,初期高粘低速有效調堵高滲層;降粘提速后啟動中低滲透層;梯次降粘有利于擴大波及體積。
2.2 跟蹤調整管理環節控制
在建立各階段跟蹤調整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量化了不同開采階段壓力系統、動用程度、注采能力的管理。
合理調整壓力系統。根據壓力系統調整原則,制定了各階段壓力調整界限和標準。不超破裂壓力,注聚前留有適當壓力空間,注聚后壓力平穩上升,見效高峰期達到最高值,停聚后不降;注聚前及注聚初期保持高流壓,見效階段高含水高流壓,含水回升期后高采聚濃度高流壓;全過程高于飽和壓力、保持在原始地層壓力附近。
有效提高動用程度。空白水驅全面細分;注聚初期投堵差層,高粘低速注入;薄差層達到啟動壓力時,分注降粘提速。
保持合理注采能力。根據不同階段動態變化特征,制定壓裂選井選層標準,及時通過油層改造,保持注采能力穩定,促進油井見效,提高增油效果。
2.3 “配注管理環節”實現專業化
聚驅配制和注入系統推行專業化管理,提升配注系統管理水平,提高系統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三個節點的管理水平。
發揮系統管理優勢,做到集約化管理。明確三大管理部門和基層隊工作職責,杜絕推諉扯皮現象;實行扁平化管理,管理流程縮短,運行更加順暢;規范各職能單位溝通反饋運行流程,信息及時共享,快速處理問題。
發揮生產管理優勢,做到規范化管理。在注入站壓力控制上,建立一套壓力監控調整的管理辦法,對“四個壓力”實施全面控制管理。來水壓力要求調配站達14.5MPa,注入站達14MPa,未達指標通知上游調整;相鄰節點壓差大于0.5MPa,通知生產辦組織酸洗或空穴射流;執行單井日跟蹤制,壓力波動超過0.5MPa井上報技術室,組織核實處理;單井注入壓力與上覆巖壓差值達0.2MPa。
發揮技術管理優勢,做到精細化管理。加強技術攻關,提高配注系統時效,針對工藝和設備問題,深入現場分析研究,進行工藝改造,提升了工作效率,解決了生產難題。
(1)采收率:西西塊、西東塊、中塊三個區塊中,西東塊注聚效果最好,在套損的影響下,提高最終采收率14.3%。
(2)油層動用程度:不同階段區塊實施分注155口,分注率53.1%,其中中塊分注率達到100%,油層動用厚度在70%以上,整體達到80.4%。
(3)地層壓力:壓力上升0.15兆帕,流壓調整881井次,日產油增加149噸,井間流壓與含水關系更加合理。
(4)合格率及時率:強化生產管理,注入濃度合格率達90%以上,設備運行時率達99%以上,注入時率達到98%以上。
(5)管理提效:資料錄取、報表填寫、資料上傳時間整體減少3小時,工作效率提升;報表格式標準,避免手抄錯誤,軟件輔助審核,報表質量顯著提高;減少重復性工作,采油工更多精力用于巡檢和故障處理,資料員更多精力用于審核和動態跟蹤及分析,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