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蕓(廊坊市海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京津冀城市揚塵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
宋麗蕓(廊坊市海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0)
京津冀城市群的霧霾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導致霧霾天氣的主要元兇之一就是漂浮在空氣中的揚塵,嚴重危害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研究解決揚塵污染是改善京津冀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的迫切需要。本文結合京津冀城市的揚塵污染現狀,對京津冀城市揚塵治理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參考。
京津冀;揚塵;污染現狀;控制對策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城市群連續發生重污染事件,并已呈現典型的區域性、復合型污染特征,灰霾天氣頻繁發生,顆粒物(PM2.5和PM10)現已成為我國大部分大中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眾所周知,由于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城市中的揚塵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1]。大量PM源解析結果顯示,揚塵源已然成為是京津冀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元兇”之一,在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年貢獻率為14%-25%,而在重污染時段的貢獻會更高。在大氣污染防治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重污染應急中,更要加強揚塵污染控制。對此,本文結合京津冀城市的揚塵污染現狀,對京津冀城市揚塵治理對策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參考。
環保部2017年公布的1-2月監測數據顯示,京津冀13個城市中,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44.7%,同比下降19.0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1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8.0%;PM10濃度為1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6%,顆粒物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現了大規模反彈,揚塵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要控制揚塵污染,首先需要了解其產生、活動和排放特征。揚塵污染主要指道路、建筑工地、堆場和裸地、工業生產等場所產生的粉塵顆粒物,在風等自然力和生產、搬運、交通等人為作用下進入空氣中,對大氣造成的污染[2]。從當前京津冀城市中的揚塵污染來源來看,主要分為建筑施工揚塵、道路揚塵、煤煙塵及機動車尾氣塵等幾類。
2.1 建筑施工揚塵
近年來京津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處于高峰時期,由于在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建筑、拆遷、道路施工及堆料、運輸潑灑等施工過程產生的建筑揚塵不斷增多。為應對建筑施工揚塵治理難題,京津冀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如《河北省建筑施工揚塵防治強化措施18條》等。施工工程中,應對被拆除的建筑,利用噴霧抑塵車進行灑水抑塵,與抑塵劑結合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對于48小時內不能完成清運的建筑垃圾,用進行苫蓋、灑水處理;實施硬圍,保證拆遷作業處于相對封閉的場合中。但在措施落實和監管過程中普遍存在“監管難、易反彈”的難題,還應加強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3],對施工工地揚塵排放情況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提升揚塵監管水平。
2.2 道路揚塵
施工路面未及時修復、施工土方未及時苫蓋或渣土運輸車輛灑落于道路上的土沉積在道路表面,經行駛車輛輾壓后會進入空氣,形成道路揚塵污染。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城市應針對主干道路采取灑水車、霧炮車、濕掃車相結合的作業程序,針對小街小巷采用小型吸塵車吸塵加人工沖洗的作業程序。同時建立“以克論凈”考核機制,定路到車、定路到人。
2.3 煤煙塵
調研結果顯示,京津冀地區居民原煤散燒的現象較多,極大程度上加劇了煤炭污染的程度。對于京津冀城市而言,應加強推廣清潔能源(天然氣、電能、清潔型煤)替代,淘汰劣質散燒煤,適當調整能源結構。此外,京津冀工業燃煤貢獻也不容忽視,京津冀的鋼鐵產量占了全國40%至50%,每年消耗的煤超過了10億噸。建議一方面優化煤炭市場,確保煤炭品質;另一方面加強小蒸噸鍋爐淘汰以及中大型鍋爐的提標改造,同時對轄區內所有中大型工業燃煤企業安裝在線監測,實時監管,有效防止偷排直排現象。
2.4 機動車尾氣塵
機動車污染防治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必須從車-油-路系統性入手,重點強化高頻使用機動車(公交車、出租車)的監管,對高里程或老舊的高頻車應制定健全地淘汰制度;極發展綠色環保新能源車,通過政策引導提升新能源車的比例;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加油站油品質量的監管力度,源頭控制;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京津冀城市的揚塵治理正處于關鍵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控制由揚塵所造成的顆粒物污染,依然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揚塵管控方式由粗放式轉為精細化需要一個認識和實踐過程,且復合型、區域性的大氣污染特征決定了治理的長期性,就這需要政府和公眾共參與、同治理。同時,揚塵污染治理過程中涉及的部門較多,諸如環保、市政、城建、園林、環衛、規劃等部門在揚塵治理和落實過程中應加強協作,不斷探索綜合治理措施,從而有效控制揚塵污染,為城市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1]王新民,王文娟,李杰,等.我國城市揚塵污染及其控制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s2):588-592.
[2]郭光煥,吳建會,劉潔.城市道路塵的二重源解析方法與應用實例[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9(2):35-37.
[3]孫猛,高翔,劉茂輝,等.揚塵在線監測在施工工地揚塵污染監管中的應用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6,41(1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