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漢“海權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

2017-03-06 03:12:10戚文闖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
關鍵詞:戰略國家發展

戚文闖

(南京師范大學 社會發展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7)

馬漢“海權論”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

戚文闖

(南京師范大學 社會發展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7)

馬漢的“海權論”在世界近代歷史進程的發展中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美日等國海洋戰略的發展與實施深受其影響。現今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所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受確保海上通道暢通、保證能源供給、應對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等因素影響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以及“海洋強國”戰略和遠洋發展戰略等,多受馬漢“海權論”的影響。但“一帶一路”又與“海權論”有著本質的區別,同時也在主旨思想、原則方法、構建國際秩序等方面實現了超越。

馬漢;“海權論”;“一帶一路”;海洋強國

2013年9至10月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時,向各國首次提出了以中國古代絲綢的陸上古道和海上貿易路線為基本架構,鏈接周邊區域貿易整合與交通網絡的戰略計劃,即“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現今中國所提出和推動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所矚目的焦點。“一帶一路”的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中國與周邊區域各國的合作平臺,進而東連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借以加快和推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戰略轉型。“一帶一路”戰略也將是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首要戰略,而“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則更多的需要借助海洋來推動中國的發展,其理論基礎和主要觀點又主要來自于馬漢的“海權論”的理論觀點,掌握海上交通線,實現向西拓展,東西交融,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也更多地體現了現今的中國正在努力推動實現由傳統的陸權國家向海權國家轉變,這也和“十八大”中所提出的發展“海洋強國”戰略相呼應。但中國的“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與“海權論”的主旨思想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并在多處實現了重大突破和超越。

一、“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與規劃

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中國的發展戰略也在不斷升級、調整和轉變,經濟政治體制改革也相伴而行,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已進入一種常態化,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國力也在穩步提高。但我們在看到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發展和成就的同時,也不能回避中國在海外投資所遭遇到的障礙與挫折,以及美日印等國調整戰略所帶來的新的挑戰,而這些又迫使我們需要重新調整戰略步伐。在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舉辦的亞洲太平洋合作會議(APEC)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宣布:“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那么互聯互通就是兩只翅膀的血脈經絡。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①《習近平就一帶一路提建議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中國新聞網,2014年11月8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1-08/6763049.shtml.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戰略的實施,而前者主要是指通過中亞遠及歐洲的傳統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后者則主要是指通過東南亞、印度、中東到歐洲的現代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正是中國在面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困境與挑戰所作出的積極回應,它不僅僅是亞洲騰飛的“兩只翅膀”,也是中國走出困境展翅翱翔的“雙翼”。

2015年4月,央視新聞聯播專門推出了關于“一帶一路”的系列報道《“一帶一路”共建繁榮》,意在讓更多的人、企業和相關國家等走進和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發展愿景,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新動向,其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中重點描繪了“一帶一路”發展的宏偉藍圖,并首次加入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線,即從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線,同時劃定了“一帶一路”發展的大致區域范圍。“一帶”所指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范圍主要在陸路,同時依托亞歐國際大通道,主要是鐵路交通,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著重以經濟產業園區為主要合作平臺。其走向大致有三:一是從中國西部出發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二是從新疆出發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島地區;三是從中國西北、西南地區由陸路到達南亞、東南亞、印度洋地區。而“一路”所指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區域范圍主要是在海上,以沿海地區的重要港口為節點,著重保證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與安全。其重要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是從中國東部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達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大陸沿岸港口通往南海到南太平洋。①《央視發布一帶一路官方版圖,新增海上絲路南線》,觀察者網,2015年4月14日。http://f i nance.ifeng.com/a/20150414/13630132_0.shtml.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與海外國家地區的貿易日益頻繁,海上航運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中國的對外能源需求量也大為增長,國內的石油消耗量與用油量占全球的比例也大為增加,在2011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5.2%,也首次超越美國的53.5%。②《中國2015年石油消費5.43億噸,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觀察者網,2016年1月26日。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1_26_349303.shtml.中國高度依賴石油進口,進口石油占總需求的40%,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其中80%將由印度洋運抵中國。③李兵:《印度的海上戰略通道思想與政策》,《南亞研究》2006年第2期。從以上數據中也可以看出,確保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與安全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影響至關重要,積極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2012年10月,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其后又與“一帶一路”戰略相結合,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西拓展戰略空間并確保能源供給安全。試想如果中國的海上石油運輸供應通道被切斷,或是一旦與他國發生沖突,美國等國封鎖海上交通線,則中國必將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經濟、軍事、外交三位一體的整合性戰略布局,而受確保海上通道暢通和保證能源供給等因素影響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其思想來源又主要來自于馬漢的“海權論”觀點。

二、馬漢“海權論”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馬漢(1840-1914)是美國杰出的海軍戰略理論家、海軍歷史學家,并曾兩度擔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馬漢一生致力于海軍理論的研究和著述,其在1890至1905年期間相繼完成了被后人稱為馬漢“海權論”三部曲的著作,即《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1890年出版)、《海權對法國革命和法帝國的影響1793-1812》(1892年出版)和《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聯系》(1905年出版),其有關爭奪海上主導權對于主宰國家乃至世界命運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觀點,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經久不衰,并深刻影響了近代美日等國海洋戰略的發展,其中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一書被認為是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重要軍事名著之一,也是馬漢“海權論”三部著作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海權,既是一個戰略范疇,也是國家海洋戰略與海軍戰略的核心與基礎。海權是在古代隨著海上武裝力量在海上戰場的武裝斗爭的發生、發展而萌生并逐步形成與發展的一個戰略概念,是海上戰爭實踐的產物,而不是任何人的頭腦天賦創造。“海權的實質是國家通過優勢的海上力量與正確的斗爭藝術,實現在全局上對海洋的控制權力。”①[美]A. T.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第5頁,第34頁,第38頁,第38頁。海權觀念在進入21世紀之后,其影響對于海洋國家越發重要,爭奪和保衛國家海權、保護國家海洋權益的觀念和斗爭藝術已被廣大的海洋國家所認同,為此,重視海洋發展的日本在進入新世紀后,又提出了新的“海洋立國戰略”,意在實現由“島嶼國家”向“海洋國家”轉變。而中國有著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6500多個島嶼和300多萬平方千米的海域,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國,歷史上也曾有過“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長久海外貿易。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命運更是與海洋息息相關,西方列強以及東方的日本皆是從海上入侵,從兩次鴉片戰爭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無不如此。由于清朝統治集團缺乏海權、海防意識,中國萬里海疆,狼煙四起,西方列強仗著堅船炮利,橫行霸道,迫使中國割地賠款、開放口岸,海疆藩籬盡撤。中國因海權的喪失而遭受莫大的屈辱與災難,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炮利而屢屢戰敗,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境地;但現今的中國則在“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保衛我國的海疆主權、國家海權的硬實力在穩步提升,中國也有能力和實力去打敗來犯之敵。

馬漢“海權論”的核心是對海上交通線的控制,“從政治和社會的觀點來看,海洋使其本身成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線。”②[美]A. T.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第5頁,第34頁,第38頁,第38頁。中日韓三國的能源安全也主要受制于海上運輸線的制約,其中的馬六甲海峽是三國能源運輸的重要通道,“目前中日韓三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存度均在85%以上”,③陳志恒、金京淑:《東北亞能源安全與東北亞能源共同體探討》,《東北亞論壇》2005年6期。這無疑對三國能源供應安全帶來潛在的威脅,這也可以解釋中國、日本等國向來擔憂海上生命線遭截斷的“馬六甲困境”,④肖晞:《東北亞非傳統安全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第103頁。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石油消耗量已經超越美國,天然氣消耗量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這些也促使中國在商運船隊總數量、港口運輸吞吐量上位居世界第一,海洋與海權問題也成了中國面對的重要問題。馬漢的“海權論”認為如果沒有出海口,陸權國家無論如何強大,最終仍注定崩潰與滅亡。依據馬漢所述,陸地會因地形起伏而造成阻隔,海洋像是開放的平原,一個國家如果能借由海軍力量來控制海上平原,并維持一支強大的海上商船隊,則能開發全世界的財富。⑤傅應川、沈遠峰:《改變世界的軍事智慧:兵家述評》,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12頁。馬漢也相信,一個海權國家必須具備巨額的貿易所得(生產活動)、強大的海運實力與廣大的殖民地(或海外基地),“生產,是交換產品所必需的;海運,是用來進行不斷交換的;殖民地是促進和擴大海運活動,并通過不斷增加安全的據點來保護海運。在這三者中我們將會找到決定瀕海國家的歷史和政策的關鍵。”⑥[美]A. T.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第5頁,第34頁,第38頁,第38頁。這三樣條件緊密相扣,乃能居于國際事務的重要地位。

馬漢認為影響各國海權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六項:“1.地理位置;2.自然結構,包括與此相關的大自然的產品和氣候;3.領土范圍;4.人口;5.民族特點;6.政府的性質,包括國家機構。”⑦[美]A. T.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第5頁,第34頁,第38頁,第38頁。有學者將此六項列為先天條件,而生產、船舶數量、海外據點及海軍實力等四項則為后天條件。中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緣起于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與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通過積極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可以和沿線國家共同修建港口基礎設施,擴展中國的海外投資渠道,增加和沿線國家海洋商務往來及經貿機會。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能源消耗量的不斷增加,使得中國需要更多的海外自然資源與更加依賴海上運輸,依據馬漢的“海權論”觀點,中國也將會重點關注特定區域來推動和建立海上優勢,特別是東海、南海、印度洋及控制幾個重要的海峽。因此“一帶一路”戰略也將促進中國進一步強化海權,并積極發展海軍與海外基地布局,以此突破美國等國的“海上封鎖”。

三、“海權論”與中國的遠洋戰略

21世紀被稱為“海洋的世紀”,中國在“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積極推動海洋戰略的實施。過去的中國對于海權所持有的觀點較為狹窄,其范圍僅包括保護海岸與沿岸水域、專屬經濟區海域;如今中國對于海權的定義則更加廣泛,還包括往來國際水域的能力與開發海洋資源的能力等,因而也開始積極發展遠洋防御的概念以保護海上運輸線的暢通和能源供應安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在“海權論”的影響下也推動著中國進一步走向海洋,積極發展海軍遠洋戰略,海域將覆蓋西太平洋、東印度洋海域,遠及非洲東海岸。中國之所以要深入海洋,積極發展遠洋戰略,走的更遠,其背景大致有以下因素。

(一)確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中國自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需要更多的能源供應,對海外資源需求迅速增加,以及對外貿易依存度也相應增大,海上運輸線特別是世界能源中心的印度洋海上安全成為一個無法避免并有待應對的課題。“印度洋海上通道是中國經濟的命脈,中國貨物進出口量的約一半必須通過印度洋進入中東、非洲、歐洲及美 洲。近年中國的海外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進口份額分別約為50%和25%。”①《淺談印度洋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助海軍東控馬六甲》,新浪網,2015年3月31日。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3-31/1807826422.html.作為世界頭號貿易大國,中國需要確保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暢通,特別是中國進口石油與對外貿易通道的印度洋地區。

印度洋海上通道是中國經濟的命脈,中國貨物進出口量的約一半必須通過印度洋進入中東、非洲、歐洲及美洲。近年中國的海外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進口份額分別約50%和25%。我國從沙特、安哥拉、伊朗、蘇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亞進口的石油都必須途經印度洋。中國石油進口多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地區,進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運輸,因此產生了所謂的“馬六甲困局”。②王海斌:《石油安全:中國遭遇“馬六甲困局”》,《地理教學》2004年第9期。從地理位置來看,馬六甲海峽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而與南部的巽他海峽和望加錫海峽共同成為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而一旦中國與其他國家爆發沖突,確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暢通將尤為重要,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有利于推動海上運輸線的安全暢通。

(二)實踐“海洋強國夢”的戰略目標

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提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報告中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③劉賜貴:《十八大報告首提“海洋強國”具有重要現實和戰略意義》,新華網,2012年11月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0/c_113656862.htm.習近平主席在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也提及“海洋強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講話中九次提到“中國夢”,并對“中國夢”進行了初步闡釋,其中也包含“海洋強國夢”。①周文彰:《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思想概述》,人民網-理論頻道,2014年5月9日。http://www.zgdsw.org.cn/n/2014/0509/c218999-24996951.html.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又確定了陸權與海權并重的戰略方針,并作出了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

“海洋強國”的內涵是指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和管理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家。當前,中國經濟已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轄海域外的海洋權益也需要不斷加以維護和拓展,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強大的海軍加以確保。“十八大”報告中也高度關注軍隊的現代化和海軍發展。

實現“海洋強國夢”,需要建設強大的海軍來掌握制海權,換言之,海權的維護與實現需要強大的海軍做后盾,這也是馬漢“海權論”中的重要觀點之一。馬漢認為“事實上,海軍戰略就是為了自身的目的,無論是平時還是戰時都要建立、維護和不斷發展本國的海權。”②[美]A. T.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第29頁。在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第二艘航空母艦由我國自行研制,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③《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大連正式下水》,解放軍報,2017年4月26日。http://news.qq.com/a/20170426/017068.htm?winzoom=1.我國海軍實力進一步提升。“海洋強國”戰略,“強國夢”、“強軍夢”,中國軍力的不斷提升,尤其是海軍的發展對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的戰略布局有著重要影響。但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現今中國的軍事部署仍將以周邊地區和近海為基礎,中國海軍把其提升的軍力轉化成實際作戰能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應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國家的核心利益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決不能退讓妥協或交易的重大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基礎。2011年9月6日,國務院發表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其中界定了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具體范圍。即“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利益的各部分相互支持、不可分割、融為一體。同時白皮書也指出“中國充分尊重各國維護本國利益的正當權利,在積極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充分顧及他國正當關切和利益,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④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全文),新華社,2011年9月6日。http://www.gov.cn/jrzg/2011-09/06/content_1941204.htm.

2013年4月16日,中國發表了首部專題型《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國防白皮書,指出“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堅強保障。”強調中國需要建設一支與國際地位相稱的強大軍隊來保障中國的和平發展步伐。同時指出中國的武裝力量隨時應對和堅決制止一切危害國家核心利益的行為,“中國武裝力量的根本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著眼維護和平、遏制危機和打贏戰爭,保衛邊防、海防、空防安全,加強戰備工作和實戰化演習演練,隨時應對和堅決制止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的挑釁行為,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⑤《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全文),新華社,2013年4月16日。http://www.gov.cn/jrzg/2013-04/16/content_2379013.htm.2015年5月26日,中國發表了最新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指出了中國軍隊主要擔負的戰略任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軍事威脅,有效維護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安全;堅決捍衛祖國統一;維護新型領域安全和利益;維護海外利益安全;保持戰略威懾,組織核反擊行動;參加地區和國際安全合作,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加強反滲透、反分裂、反恐怖斗爭,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擔負搶險救災、維護權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等任務。”①《 中 國 的 軍 事 戰 略( 全 文)》, 新 華 社,2015年5月26日。http://www.mod.gov.cn/auth/2015-05/26/content_4586723.htm.

從上述官方文件可以看出,中國的最基本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民族團結、政治制度和國家社會穩定、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等。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賴于海上交通的控管能力,并且需要強大的海軍支撐;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海軍,中國的命運將會掌握在他國手中;換言之,中國擁有強大的海軍,則其他國家不敢威脅中國,中國也無需依賴他國,特別是現今的海上強國——美國。海軍在維護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上責無旁貸,這也是中國積極擴展遠洋戰略的又一重要原因。

現今中國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多地是應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突破海上封鎖,海軍遠洋戰略也是如此。美國海軍實力世界第一,其兵力投射能力也深及世界每個角落,且以實踐全球自由航行相標榜,近兩年來,美國也以“航行自由”為由,屢次闖入我南海海域。中國積極構建遠洋艦隊,發展遠洋戰略,也反映出對美國的不信任,并試圖增強自身海軍實力來挑戰美國的威脅,沖破海上封鎖。

四、“一帶一路”對“海權論”的超越

中國的“一帶一路”是一條互尊互信之路,一條合作共贏之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其中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馬漢的“海權論”的也有著本質的區別,同時“一帶一路”在多方面也實現了對“海權論”的重大超越。

(一)主旨思想的超越

馬漢的“海權論”將控制海洋提高到國家興衰的最高戰略層面。他認為海權與國家興衰休戚與共,海洋利益對于一個國家的強大至關重要,同時主張大力發展海軍、發展商船隊、發展海洋貿易、建設海軍基地和商港。通過引證英國在拿破侖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從而謀取海上霸權。馬漢的海權論思想既是對歷史的總結,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對海洋戰略地位重要性的認識。但“海權論”的主旨思想實質是追求海上霸權的利己主義的霸權思維,而中國的“一路一帶”的實質是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二者有著本質區別。“一路一帶”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二)原則、方法的超越

馬漢的“海權論”認為取得制海權以控制海洋,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作支撐,同時還要擁有廣大又富饒的海外殖民地及優良海港,從而有利于艦隊補給、維修,對延伸海軍戰斗能力也有很大助益。在近代世界歷史上,德國、美國、日本等國深受馬漢“海權論”的影響。也都爭相擴張自身的海軍實力和積極開辟新的殖民地,故“海權論”帶有較強的對外擴張性。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則是一項系統工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而非建立在對外擴張侵略殖民地的基礎上的建設。堅持以下四項共建原則:

1、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2、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并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3、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4、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①《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新華社,2015年3月28日。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三)對構建國際秩序的超越

馬漢的“海權論”從海洋歷史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海權的重要性,認為海權具有毋庸置疑的國際政治權力價值。“海權論”的重要觀點是“誰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別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戰略意義的海道與海峽,從而取得海權,誰就能成為世界大國。”②李義虎:《海權論與海陸關系》,《太平洋學報》2006年第3期。“海權論”深刻影響了近代的國際秩序發展,美國、日本、英國等主要軍事大國圍繞爭奪海上優勢也展開了激烈的海軍備競賽。美國政府接受了馬漢關于突破傳統近岸防御思想,建立了一支具有進攻能力的強大海軍。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打敗了西班牙,隨后控制了加勒比海、波多黎各和關塔那摩,并占領了菲律賓。日本在海權論的影響下舉國上下形成了大力發展海軍力量的統一意志,在很短的時間內建成了遠東的一流艦隊,并相繼打贏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這兩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爭,一舉步入世界海洋強國行列。但這種國際秩序的構建與重組更多地是建立在戰爭的基礎上,并借以謀求世界霸權。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并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推動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更加公平合理,對于構建國際新秩序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中國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也愿與各國共同豐富“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和實踐。“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是公開、透明、開放,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增添正能量的合作;是傳承絲綢之路精神,追求互利共贏和優勢互補的合作;是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全球經濟治理新體系的合作;是推動要素高效流動和市場深度融合,實現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是推動地區發展,促進繁榮穩定,擴大文明對話和互學互鑒的合作。”③《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中國一帶一路網,2017年5月11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qwfb/12658.htm.

五、結語

海權是海洋國家為了使自己充分自由運用海洋和擁有海洋資源的權利,同時又需要依靠強大的海上武裝作為后盾,并運用經濟、外交、科技等其他國家力量,來共同維護和保障國家海洋權益。在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尤其借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契機,為了21世紀中國的和平崛起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國家的海洋經濟發展能力,加大海上維權的執法力度,堅決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同時保護國家海洋資源的生態環境,把中國建設成海洋強國。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不斷壯大,“印度洋艦隊將實現東控馬六甲海峽,北鎮波斯灣,西威紅海的戰略格局。”將成為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暢通的堅強后盾,而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必將進一步推動海上運輸線的暢通與海外貿易的繁榮。我們要積極探索有利于中國長遠發展的海洋發展戰略和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馬漢的“海權論”則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從中可以汲取智慧與經驗,推動中國的陸權與海權并重發展與轉型,以及“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建設、實施,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政治理論,尤其在擴展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的內涵方面都存有相當的借鑒意義。但馬漢的“海權論”也包含著濃厚的強權色彩與邏輯,從當時的時代背景觀察,還透射了對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辭,公開宣揚“強權即公理”的叢林規則,這些也是我們必須加以注意的。

Mahan’s“Sea Power Theory”and China’s“One Belt And One Road”Construction

Qi Wen-chuang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Jiangsu 210000, China)

Mahan’s“Sea Power Theory”has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ritime strategies i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Nowadays China’s“One Belt And One Road”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order to ensure smooth sea lanes and secure energy supply, dealing with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sia-Pacific Strategic adjustment of“Marine silk road”in the 21st century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strategy of“sea power”and ocean development strategy, etc., more than from Mahan’s Sea power theory point of view. But“One Belt And One Road”and“haiquan theory”have the essence of difference, but also achieve transcendence in the main idea, the principle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so on.

Mahan; Sea Power Theory;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y of maritime power

[責任編輯 山陽]

K31

A

1672-1217(2017)06-0089-08

2017-09-13

戚文闖(1989-),男,河南開封人,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戰略國家發展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戰略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戰略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黄色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网| 亚洲精品图区|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入口|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导航|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久久黄色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导航|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欧美天堂网|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黄色在线网| 丝袜亚洲综合|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日本国产精品|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成人91精品|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在线欧美|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