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華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服裝CAD》課程實訓項目的空間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
吳國華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空間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應用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對高職教育的信息化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所不曾遇到的問題。本文結合《服裝CAD》空間教學的實例,對如何加強《服裝CAD》課程實訓項目的空間教學設計進行了闡述,并剖析了空間課程實訓項目教學設計的應用研究與教學感想。
服裝CAD;實訓項目;空間教學應用
隨著互聯網影響的普及和深入,網絡空間教育大潮的來臨,世界大學城云平臺率先在湖南全省高等院校廣泛應用,依托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為平臺的空間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標志。
目前,《服裝CAD》課程是高職學院服裝設計專業職業素質工學模塊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職業技能訓練的重要環節,也是取得服裝行業打版師從業資格的課程之一。如今《服裝CAD》教學基本上都是沿用了傳統服裝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職能主要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依托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進行空間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空間教學隨著網絡技術的誕生而誕生,空間教學是指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學習生態環境的有機因素,以空間作為探究學習的平臺,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高職院校教學應用的一種輔助教學活動[1]。
空間教學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共享性、高效性等特點,空間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更大限度地建立了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習資源之間的聯系。空間教學中資源的共享,不僅僅是教師資源的共享,也是學生資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1 《服裝CAD》課程實訓項目的重構
通過調研,與企業專家一起分析服裝制版崗位工作過程及典型工作任務,以制版崗位職業的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術為主線,整合知識、技能和態度,遴選課程實訓內容,將企業技術標準、市場標準、職業素質標準、職業資格標準等融入課程實訓任務中,確定好課程實訓任務;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及學習規律,進行歸納、序化,將職業素質教育融入職業技能教學全過程,以典型項目實訓任務為載體重構“職業技能、職業素質、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融合”的《服裝CAD》課程實訓項目[2]。
2.2 《服裝CAD》空間課程實訓項目教學資源庫的重構
按照課程實訓項目任務,建設好課程實訓教案、每個實訓項目的演示視頻、課程訓練/測試題庫、實訓任務拓展學習資源庫等。
2.3 《服裝CAD》空間課程實訓項目學習平臺的構建
在“湖南職教新干線”的平臺上,構建《服裝CAD》課程學習平臺,將各種資源全部上網,并進行歸類,以實現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在線學習和自主學習需要,提高教師指導的成效,為高素質技能型服裝專門人才的培養搭建平臺。
(1)設計高效、簡潔、便捷的導航系統,讓學習者可以在各學習內容之間進行高效快速跳轉。
(2) 針對各項目中的每個實訓項目任務,把與該任務相關的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并提供給學生繼續學習。
(3)構建合理有效的互動交流欄目,建立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空間課程資源庫之間的聯系。通過疑難解答欄目,學生可在空間留言、私人信箱留言等方式進行交流互動。
(4)構建合理有效的課程管理模式,真正實現課程作業布置/提交、作業點評/成績記錄實時監控體系[3]。
3.1 加快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
依托世界大學城空間,設計和開發以現代信息技術與《服裝CAD》課程教學活動有機整合為核心,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整合教學各個項目資源為一體的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案,形成高效的《服裝CAD》課程整合教學模式,促進《服裝CAD》課程的信息化,提高教師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的有效性[4]。同時,空間教學設計應和空間的教學環境相一致,達到教學過程個性化、自由化。
3.2 結合服裝企業制版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生特點,建成利用率較高的共享資源庫
以課程建設為主要內容,以素材資源為建設載體,創新教學形態,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建成利用率較高的共享資源庫。《服裝CAD》空間課程目前已經形成了體現工學結合、實踐為主并具有示范作用的名師空間課堂。其中總共資源數量為602個,其中文本、圖像等資源415篇,視頻資源187個;原創資源為423個,占總資源的70.27%;原創視頻資源為159個,占總資源的26.41%;原創文本、圖像等資源為264篇,占總資源的43.86%[5]。
《服裝CAD》名師空間課程資源建設形式多樣,主要包括課程設計、電子教案、教學課件、MOOC教材、教學屏錄視頻、訓練/測試題庫、企業真實訂單訓練庫、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庫、相關論文集、相關結構圖片集、相關學習視頻庫、優秀作品庫等資源。特別是原創的文本、圖像資源以及原創的視頻資源,文本、圖像資源圖文清晰,格式標準,圖文并茂,方便學生閱讀和學習;原創的視頻資源主要是采用先進的屏錄技術,并針對每個任務所應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了分開錄制,平均每個知識點的視屏數量不低于5個,且每個知識點的視頻時間都在5~15分鐘之間,適合學生隨時在線學習的需要[5]。
3.3 根據學生特點構建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
作為空間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合理地對其中教學模式進行組合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3.3.1 “課堂教學+空間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空間自主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學生根據教師事先在課堂教學中布置的任務明確學習內容,然后在空間課程中展開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空間進行交流,并總結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通過空間課程中互動交流或者課堂解決問題,最后將學習成果上傳到空間課程中進行展示,并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學習。
通過實踐教學證明,《服裝CAD》空間課堂自建設以來,總訪問量為6000多次,在空間資源留言總共達到3000多次。其中每個任務的頁面訪問量都超過了500多人次,有的甚至達到700多人次。通過疑難解答欄目,學生在私人信箱留言達到500多條記錄。學生在空間開展課程交流,學習討論主題達到100多人次以上,有的主題討論留言達400多人參與[5],并且學生在利用空間自主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3.2 “翻轉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翻轉課堂授課”的模式。《服裝CAD》課程采用了翻轉課堂授課的模式,在課前,學生可以利用空間屏錄視頻、電子教案/課件,相關任務資源庫等資源先進行自學,然后根據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利用QQ、微信、互動平臺等,解決傳統課堂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的問題。老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在課中對疑難問題和實訓中學生不理解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受到學生的好評,對解決學生自主學習資源不足和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生興趣不高的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服裝CAD》空間課程項目任務——《訂單款式打板》在教育部“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示范課攝制”項目中入選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鏈接:http://www.worlduc. com/blog2012.aspx?bid=24635793)[5]。
3.4 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發有效的互動課件,實施參與式學習
要為學生開發融入情境因素的學習情境和授課課件[6]。授課課件的設計應結合現代服裝企業制版崗位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項目實訓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互動課件的設計能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互動,支持協作學習,克服空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從學生的角度上來拓寬學習知識的渠道和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5 空間課程界面與導航設計應簡單便捷、清晰明確
空間課程界面的設計上應講究和諧、對比、統一、節奏與韻律等形式美。空間課程平臺應有實用高效的導航設計系統,學習者可以在學習內容之間實現快速跳轉,且導航設計應簡單便捷、清晰明確、符合學習者認知心理,邏輯清晰,滿足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的需求,達到技術性與藝術性二者的完美結合。
空間實訓項目的教學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了課程 開發的手段,對教學內容、課程資源等內容的重新設計。空間教學創新了空間課程教學組織模式的改革,實現“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服裝CAD》課程中的實際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空間教學更好地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
空間課程實訓項目的教學設計與應用是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在應用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學習,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訓任務,使學生通過項目實訓,體會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同時培養學生踏踏實實、精益求精的良好職業素質。
[1]李萍.高等教育網絡教學的規劃與設計[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25(2):282-284.
[2]吳國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服裝CAD》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18(6):16-17.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66-185.
[4]李克東,謝幼如.高校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的質性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1,17(1):15-21.
[5]吳國華.《服裝CAD》名師空間課堂http://www.worlduc.com/SpaceShow/Index. aspx?uid=9564 2014,(6).
[6]駱瑞金.基于教師個人主頁系統的網絡資源建設與網絡教學應用[J]教育信息化,2005,(15):40-41.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項目--示范項目。
吳國華(1970-),男,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教授。E-mail:541387058@qq.com
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