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低滲透油藏開發特征與開發技術研究
周建明(遼河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
石油在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為推動行業進步提供能源支撐,同時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廣泛的應用,為維持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國石油勘探與開發面臨著石油儲量逐漸減少、石油開發環境日益惡化的問題,因此,我國石油行業逐漸將目光與重心轉向了對低滲透油藏的勘探與開發上。但是,低滲透油藏開發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來自多方面的眾多因素的影響與限制,嚴重威脅著低滲透油藏的開發效率與效果?;诖?,應明確低滲透油藏的開發特征,以此為根據,選擇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開發技術。
低滲透油藏;開發特征;開發技術
經過近幾十年來的不斷發展,我國石油儲量日益減少,石油開發難度逐漸加大,這樣的背景下,低滲透油藏的勘探與開發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但對于現階段的低滲透油藏來說,應用注水開發技術的過程中,一般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孔隙結構、滲流特性、夾層頻率、壓敏、賈敏效應以及砂體內部結構等。除此之外,低滲透油藏的開發特征相對比較復雜,基于這樣的原因,低滲透油藏開發過程中,應當采取適合的技術。
第一,從低滲透油藏的儲層特性來看,一般來說為親水性,油藏產量逐漸下降的背景下,原油流動過程中所出現的相對滲透率也隨之逐漸減低,因此,兩相流動區域變得越來越窄。面對這樣的現象,應加強產液量設計的合理性,并可以適當延長油藏的無水期,以達到提升油藏采收率的目的;第二,從低滲透油藏的所處地層情況來看,雖然其供液能力較大,但是采收率、產能相對來說卻比較低,同時,具有巖石致密、孔隙度小的特點,這就導致了其流體流動阻力較高,一般來說,原油流向井筒的過程中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單純依靠天然能量進行注水開發,勢必會出現一次采收率低、油田產量低的現象[1]。除此之外,天然能量也會慢慢地逐漸耗盡,在這個過程中,相應的地層壓力會逐漸降低,這樣的背景下,為保證石油開采量,一般會采用人工干預的手段,開使地層中的能量維持在一定水準;第三,從低滲透油藏的開發過程來看,注水開發過程中,壓力上升速度相對較快,這樣的背景下,為保證石油開采量,一般會采用回采區增產增注的方式。但是,因為滲流阻力相對較大,所以在注水井注入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生產井都得不到注水效果。
2.1 壓裂技術
低滲透油藏開發過程中,儲層滲透率低是限制開發效率、開發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儲層滲透率低這一問題也會導致流體流動阻力的大幅度上漲。為了能夠解決儲層滲透率低的問題,一般會采用壓裂技術。壓裂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整個低滲透油藏便是壓裂的對象,仔細探究油藏的相關地質勘探資料,同時認真研究油藏的地應力方向、細致化分析非均質性特征,便可以得到水力壓裂對油藏滲透率、油藏開發的影響及其規律,依次為根據,便能有效實現低滲透油藏以及水力壓裂方式兩者的優化整合,最終有效指導壓裂設計。
2.2 高效復合射孔技術
目前來說,低滲透油藏開發領域所使用的技術,應用比較廣泛的主要有合理布置井網、高效復合射孔以及總體壓裂技術等。其中,高效復合射孔技術有利于實現油藏采收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減輕流體流向井筒過程中的阻力,因此其應用范圍較廣[2]。對低滲透油藏進行開發的時候,首先要開發的是儲層發育良好或者是剩余油富集的區域,在進行有效石油勘探、明確儲層分布情況之后,便可以根據相關信息,應用適合的技術手段開展油藏評價,從而找到原油富集區、開采難度較低的區域。在成功開發這些區域之后,便可以得到一定的成功經驗,以此為根據,便可以實現對整個低滲透油藏的全面開發。
2.3 注氣開采
低滲透油藏開發過程中,為了實現開采效率以及開采量的有效提高,通常情況下需要使用有效的開發技術,注氣開采技術便是其中應用較為廣泛,且效果較好的一種。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研究,現階段,我國在注氣開采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某學者的研究,針對不同驅替流體下、洗油效率的差異這一問題開展了討論,并得到了不同驅替流體對洗油效率的影響,主要包括氮氣、二氧化碳以及水三種[3]。其研究結果指出,驅替流體為二氧化碳的時候,油藏的采收率、采收量最大,驅替流體為氮氣的時候,油藏的采收率、采收量比二氧化碳為驅替流體的時候低,驅替流體為水的時候,油藏的采收率、采收量是三者之中最低的。除此之外,滲透率不同的前提下,對比分析三種驅替流體的驅替效率發現,滲透率逐漸變化的條件下,氣體驅油效率出現的變化相對較大,水驅驅油效率出現的變化相對較小。這也就代表著,滲透率變化對氣體驅油效率的影響較大,對水驅驅油效率的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石油資源是一種主要的礦石能源,在我國有著廣闊的應用范圍,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石油的需求量逐漸升高,從而給石油開發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近年來,我國石油開發領域逐漸將重點轉移到了低滲透油藏的勘探與開發上,因此,加強對低滲透油藏開發特征、開發技術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與長遠意義。
[1]謝耀榮,趙曉紅,張洪英,陳念偉,趙應成.關于低滲透油藏水平井開發技術政策界限研究[J].當代化工研究,2016,(10):141-142.
[2]徐亮.低滲透油藏差異開發技術研究與實踐——以濟陽坳陷博興洼陷為例[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4,(04):107-110+ 118.
[3]茍立平.低滲透油藏開發技術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05):132.
周建明(1988年畢業于長春地質學院勘查地球物理系)本科主要從事地震勘探開發解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