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才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城市市區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港區100多平方公里。鹿特丹地勢平坦,市內交通四通八達,十分方便,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地鐵、自行車、出租車和各類船只。
在這個高度發達的城市,自行車是一道風景線。鹿特丹有龐大的自行車道路系統,并且維護得非常好。
從2016年9月份開始,鹿特丹成功試驗安裝一項專為自行車服務的科技工程——熱感應器交通燈(智能紅綠燈),當騎自行車過十字路口時,只要超過10人,交通燈就會自動轉綠,這樣機動車就會停下,騎車人就可以過馬路了,也就是說,騎自行車過馬路等紅燈最長不會超過10分鐘。智能紅綠燈能為騎行者減少30%到50%的等待時間。
此外,鹿特丹還進行了另一項創新式的實驗,那就是帶雨量傳感器的交通燈。一旦感應到暴雨,交通燈也會加速轉綠。當地人說,這項創新太人性化了,因為機動車是不怕雨的,駕駛員坐在車內看騎自行車人先過,毫無怨言。清晰的路標、獨立的車道、智能交通燈,不斷完善的自行車以及整體公共交通建設,都是荷蘭自行車王國美名得以延續的保障。
荷蘭保持自行車王國的稱號,除了這里一馬平川的地理優勢適合騎自行車之外,還與荷蘭政府的鼓勵政策以及荷蘭交通安全政策息息相關。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停放自行車專用場地,有些是立體的,乘客可以攜帶自行車乘公交車和火車,公交車、火車上都設有自行車專用車廂。


荷蘭人對于騎自行車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有超過90%的人熱衷于騎車,大家都認為自行車除了作為交通工具外,也是一種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更是強身健體、娛樂休閑的享受方式。可以說,自行車在荷蘭是名副其實的“國騎”。
荷蘭早在1890年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路,1937年又在鹿特丹市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河底)隧道,將新舊城連接起來。目前荷蘭已有3萬多公里自行車專用道,逐步形成自行車道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