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人民醫院內二科,四川瀘州 646500
糖尿病病足作為臨床上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主要是因為糖尿病導致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再加上感染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足部或者下肢組織被破壞的一種非常嚴重的病變,糖尿病病變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近年來,該院內二科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取得顯著效果,現將護理具體情況分析報道如下。
回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該院內二科收治的實施人性化護理的54例糖尿病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人性化護理組,再回顧同一期間該院內二科收治的實施常規護理的43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常規護理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病足的診斷標準。人性化護理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23例、20例,年齡分布為46~84歲,中位年齡為(63.4±5.1)歲,平均病程為(10.3±2.14)年;常規護理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25例、18例,年齡分布為 41~80 歲,中位年齡為(63.5±5.3)歲,平均病程為(10.1±2.02)年,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逐項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護理組的患者行常規護理,主要包含告訴患者注意事項,嚴格遵醫用藥等。人性化護理組則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點。
1.2.1個性化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在接收患者后,要詳細為患者介紹糖尿病病足的相關知識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從而實施個性化心理干預,及時緩解患者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和護理。
1.2.2個性化飲食干預 由于科學的飲食不僅能夠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還有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對此,護理人員應該綜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制定出不同的飲食方案,并且嚴格監督每個患者嚴格執行該飲食方案,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飲食方案予以調整,充分保證患者所需營養攝入,減少對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
1.2.3個性化血糖控制 針對能夠正常飲食的患者,在用餐前半小時血藥皮下注射胰島素,然后再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確定胰島素用量。若患者在清晨血糖升高,需要在夜間睡前注射胰島素,若患者無法進食或者進食量較少,需要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需要應用拮抗胰島素。在用藥期間,護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主要是重點觀察患者有無低血糖癥狀,特別要重點監察夜間用藥的患者。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心悸、饑餓、乏力等癥狀時,可以指導患者吃巧克力或者喝糖水。1.2.4足部潰瘍人性化護理 針對足部潰瘍的患者,要用適當的生理鹽水,使用無菌棉簽將潰瘍表面的膿痂洗去,將痂皮及其下的壞死腐爛組織徹底清洗,針對壞死的組織需要將其修剪掉,用0.9%NS 100 mL加胰島素4 U進行濕敷。特別是檢查患者是否有潛道。如果患者創面無壞死腐爛組織時,可以在表面上噴灑生長因子以促進表皮因子的生長和修復。在白天應該盡量暴露創面,在晚上可以在根據創面選擇適當的敷料。針對早期滲出較多的潰瘍,可以用消毒紗布和棉墊,在后期可以選擇紗布或者潰瘍貼等濕性敷料,早期每日更換1~2次敷料,后期可以根據創面情況延長為每日1次。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①痊愈:護理后,患者血糖穩定,傷口和潰瘍全部愈合,化膿性感染均得到控制,殘端被新生肉芽組織包裹且覆蓋新皮膚,可以參與一般日常工作和工作;②顯效:護理后,患者血糖基本穩定,傷口或潰瘍縮小超過一半,化膿性感染基本得到控制,殘端沒有完全被新生肉芽組織包裹;③有效:經護理后,患者血糖所有降低,傷口和潰瘍有所減小,但是不到一半,化膿性感染有所降低,殘端可以看到新生肉芽組織但是沒有被包裹;④無效:經護理后,患者血糖水平、傷口、潰瘍等均無任何改變[2]。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護理滿意度主要用我院自行編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開展調查,滿分為 100分,85~100分為滿意,70~84分為較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3]。
數據統計分析應用的軟件為SPSS 21.0統計學軟件,n代表患者例數,總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用(%)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人性化護理組總有效率90.70%高于對照組79.70%,經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
經不同護理干預后,人性化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商麗[4]指出,糖尿病病足作為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不僅會給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且還會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趙銳[5]指出,糖尿病病足的主要發病原因為:神經病變(運動、感覺以及自主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免疫障礙、循環障礙、皮膚中促近皮膚生長的胰島素因子減少。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足部輕度疼痛,病情中度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較深的穿透性潰瘍合并軟組織感染,病情嚴重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潰瘍并且伴有軟組織膿腫,骨組織病變以及壞疽。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雖然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改善糖尿病病足臨床癥狀,但是在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該配合護理干預。隨著社會各界對醫院服務要求的日益提高,人性化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盧梅[6]指出,人性化護理即在護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以及情感方面的服務,從而滿足患者的選擇權、知情權、享用權以及保密權。董興紅等[7]指出,對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目的是讓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社會等方面均得到滿足,從而降低其不適程度,讓患者在救治過程中感到滿意、方便以及舒適。在該文中對比了實施人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的糖尿病病足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發現人性化護理組總有效率90.70%、護理滿意95.35%均高于對照組79.70%、81.39%(P<0.05),證實了對糖尿病病足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還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該結果跟彭玉梅等的研究結果一致[8]。
[1]張憲萍.糖尿病病足臨床護理方法新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8):211.
[2]肖美玉.不同護理方法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對比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219-220.
[3]徐貞,唐志浩,莫超艷.糖尿病足高危人群42例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57-58.
[4]商麗.糖尿病病足80例臨床護理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02-203.
[5]趙銳.淺析護理路徑在糖尿病病足的臨床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46-148.
[6]盧梅.重視人性化服務理念對臨床護理水平提高的促進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14):269-270.
[7]董興紅,劉詠梅,李華偉,等.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足患者住院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藥,2012,24(18):2245-2246.
[8]彭玉梅,蘇廣.人性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