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青
鄭州市中醫院心血管二科,河南鄭州 450000
臨床中因生活節奏和習慣發生改變,使得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1]。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又稱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因為患者的脂代謝出現異常,脂質于動脈內膜沉著,慢慢堆積成白色斑塊對血流的通過造成阻礙[2]。臨床上為了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需加強了護理干預[3]。將2015年4月—2017年4月間于該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該文研究對象,探討冠心病患者中行心臟康復護理所取得的護理成效,探討冠心病患者中行心臟康復護理所取得的護理成效,現作以下陳述。
將2015年4月—2017年4月間于該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50例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納入常規組,其他的50例接受心臟康復護理干預的患者納入干預組。干預組男女比例29:21,平均年齡為(56.22±5.16)歲;常規組男女比例為31:24,平均年齡為(50.89±5.68)歲。該次的護理方案成熟,征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之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已將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因其他心臟疾病而引起胸痛者、不安規定服藥者、智力障礙者、精神疾病者、交流障礙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無法配合治療這、年齡低于18周歲或者高于80周歲以上者、思維能力不佳者排除在外。常規組和干預組的臨床資料梳理對比之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質。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在病患入院之后給予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之下進行治療,主動了解病患對護理方面的需求。干預組行心臟康復護理,主要措施如下。
①心臟康復護理。心臟康復護理需要分為3個階段,包括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在患者術后治療的1個月之內,這個階段主要是以穩定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的生活能夠自理。并進行心臟康復運動,活動患者四肢,以患者的耐受性作為依據慢慢的增加活動的強度,在進行坐位訓練之中開始坐時有依托之后慢慢發展至無依托坐位。在步行訓練之中,開始有人攙扶之后慢慢發展至個人自身行走。第二階段主要是在術后的1~3個月,這個階段的目標是讓患者回歸至正常的生活狀態之中。進行心臟康復運動,患者每天在家人的陪同之下進行室內和室外的散步,進行遠程檢測患者的心電圖系統,避免因為強度過大導致患者出現危險事故。第三階段主要是在術后的三個月或以上,這個階段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改善其心血管功能。心臟康復運動之中,患者每天可進行慢跑、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如果出現患者異常,則需要立即停止活動,展開急救措施。
②心理護理。在面對病患和家屬的過程之中,需要用親切的態度贏取家屬和病患的信任,向其介紹手術治療的重要性,逐一且耐心的回復病患提出的相關問題,并需要解釋手術治療、手術預后、注意事項等,消除病患的顧慮。在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之中需密切觀察病患的心理變化,通過精神內守法、易性移情法、以情治療法、暗示解惑法、音樂療法等多種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對策,調動患者內在潛力,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獲取優質的治療。
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強調飲食的規律性,保障早中晚三餐能夠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之中,患者需要遵循低脂、高熱量的原則,對蔗糖、含糖食物進行限制,多食用維生素C豐富的新鮮蔬菜,隨意進食豆類、粗糧、豆類制品、蔬菜,日常多食用香菇、紫菜、海帶、木耳,減少動物脂肪油。進選擇食時需葷素搭配,在日常飲食之中細嚼慢咽,不能暴飲暴食。需要患者改正不健康的生活習性,日常不能吸煙喝酒,禁濃茶,日常需要保障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有利于病患的康復。
相關實驗數據后通過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通過率[n(%)]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通過(±s)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計學意義。
出院6個月之后干預組患者的心臟缺血性事件復發率明顯低于干預組(P<0.05)。詳見表1。
表1 干預組和常規組心功能水平分析(±s)

表1 干預組和常規組心功能水平分析(±s)
組別LVEF EPSS LVFS E/A LVESD干預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58.43±4.01 52.87±3.98 6.737 0.001 7.43±1.09 8.60±1.71 4.214 0.001 26.33±3.49 24.31±1.36 3.451 0.011 0.99±0.07 0.91±0.06 5.004 0.012 31.38±2.17 34.62±4.21 4.972 0.001
出院6個月之后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 詳見表2。
表2 干預組和常規組生活質量評分分析[(±s),分]

表2 干預組和常規組生活質量評分分析[(±s),分]
組別 體力限制 軀體活動 社會隔離 情緒控制生活質量評分干預組(n=50)常規組(n=50)t值P值82.1±7.5 66.5±6.9 9.297 0.001 87.5±2.7 69.3±1.4 8.240 0.001 83.0±7.6 63.4±1.9 9.107 0.001 79.4±3.8 51.6±1.9 8.053 0.001 90.2±4.0 78.2±6.3 8.750 0.001
2.3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細見表3。
冠心病需進行手術治療,因為該手術安全、且能夠快速恢復[3]。護理能夠為護理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護理干預,能夠扭轉患者消極的心理狀態,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有效的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4]。心臟康復護理是為了提升病患自我護理能力,鼓勵患者自主參與日常的健康護理之中,以促進其康復。該次研究之中,出院6個月之后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常規組,干預組患者的心臟缺血性事件復發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概而言之,冠心病患者在治療時行心臟康復護理,護理效果佳,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值得推廣。

表3 干預組和常規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1]劉秀梅.多元化連續性護理模式對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的效果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26(15):20,23.
[2]王宇琴,冉隆梅,李華萍,等.心臟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過程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9):98-101.
[3]李曉丹,常蕓.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術后心臟康復的療效研究[J].安徽醫藥,2017,21(6):1140-1143.
[4]紀玉沛,劉淑燕,田華.集束化護理干預對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心臟康復效果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