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萍
山海丹醫院護理部,陜西西安 710004
急性心肌梗死即一類心肌發生急性缺氧、缺血、死亡的循環類病癥。患者患病比較急迫、疾病狀況進展迅速、恢復緩慢、極易產生并發癥,甚或是引起死亡。我國相應的探究就指出了,借助對AMI患者施以早期康復運動護理,能夠促使患者更好恢復,還能夠減弱由于長時間臥床引發的各式并發癥,并提升患者自身身心情況與體力恢復的速率[1]。為此,文章就探究并調研了早期運動護理康復運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抽選2015年1月—2017年1月來該院醫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根據具備區別的護理方法分為兩組。這之中,試驗組包含患者53例,男性患者總共33例,女性患者總共20例;患者的年紀最大即62 歲,最小即 33 歲,平均年齡為(47±2.17)歲;試驗組患者施以早期運動護理康復。對照組包含患者53例,男性患者總共31例,女性患者總共22例;患者的年紀最大即64歲,最小即36歲,平均年齡為(50±3.21)歲;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相應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過后,發現差異無統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的護理,包含匯編出科學的進食計劃、引導合理服藥、監督適當訓練等,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施以護理這一前提之下施以早期運動護理康復,相應的對策如下。
1.2.1干預方式 對患者實施干預應全方位,施以運動方面的干預,就是為了避免身體由于缺少運動而出現衰退,由于身體缺少運動就會使得平時心跳增快、產生直立型低血壓、血液總量下降、血流較緩、栓塞發生的幾率上升、肺功能減弱、骨骼肌肉衰退、骨骼脫鈣等。有探究就指出了,在臥床超過1個星期過后,血液總量就會下降600~800 mL。大約1/3的心肌梗死過后臥床的患者自身的靜脈中產生了血栓。此外,還應實施心理方面的干預,由于部分患者治療的周期較長,就會對生活喪失自信心,通常體現為焦躁、懼怕、擔憂等。
1.2.2康復運動護理與心理方面的干預 在嚴謹遵照醫囑這一狀況內,對患者自身的心電實施隨時觀測與監控。在患者臥床修整第2天內就抬升病床30°,醫護人員要輔助患者在病床內實施簡便的身體與關節的被動型活動,并由親屬進行照看;第3天,醫護人員應輔助患者逐步在病床內坐起,每日開展三次鍛煉,單次靜坐約為15 min,在洗漱與進食期間也要盡可能地維持坐位,提議選取坐便桶;第4天,患者就應增多坐起的頻次與時長,先在床旁進行靜坐,每日靜坐兩次,單次約為5~15 min;第5天,就要由醫護人員扶起患者站到床旁,2~4次/d,逐步增多站立時長,在進食期間應增加靜坐約為35 min;第6~7天,患者就應在醫護人員的引領之下,運動自身的肢體與關節,在病房中慢慢踱步間距約為50 m;第8~10天,患者就應到走道內進行散步,2~4 次/d,單次約為 15~20 min;散步的間距與時長應逐步增多;在過后的4 d內應緩緩地爬樓梯;過后就應模擬患者在出院以后的運動總量,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自理,并借助正常的速率進行散步等,如此,患者在2個星期過后就能夠出院。
此外,對部分病期過長、治療周期過久的患者,大多都會由于喪失自信心而產生焦躁、悲觀一類負性情緒,如此就規定了醫護人員要開展心理方面的干預與開導,實施適宜的、關鍵的醫治常識教育,輔助患者構成自信心,協同治療,力爭收獲最優的治療成效。在出院過后,醫護人員還應叮囑所需注重的所有事宜與健康進食等事項,提議出院過后開展適宜的活動并進行心理的調整。
記錄兩組患者經過治療過后的住院時長、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并發癥包含了死亡、二次梗死、梗死過后心絞痛、過重心律異常、心力衰退等。
該次試驗探究所運用的全部數據均借用了SPSS19.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而計量資料借用(±s)表明,計數資料借用(%)表明,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對比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住院時長即(15.55±3.88)d;試驗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的住院時長即(11.22±2.75)d;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通過治療過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參見表1。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早階段的運動對患者自身的預后而言具備極為有利的影響。由于長時間臥床過后會給患者自身的身體造成許多負性影響,比如氣體交互功能減弱、咳痰受堵、肺部極易被感染等,進而加重了心肌自身的缺血與缺氧,患者本身的心理壓力過大[2]。臨床方面的探究指出了,早階段的運動能夠讓血流加速,促使側支循環得以構建,以使梗死得到恢復;早階段的運用能夠提升患者自身的自信心,顯著改進其生存質量,證明了AMI相應的早期康復治療極為安全。
心理方面的護理在AMI患者早階段的康復內無可或缺。AMI患者在患病的首周中疾病狀況不夠平穩,極易產生并發癥,患者自身的健康感不強,其本身的負性情緒與心理應激會阻礙到疾病狀況的轉歸[3]。該次試驗探究內,患者產生了心理方面的問題,借助心理方面的護理,心理負擔清除,成效明顯。
綜上所述,早期運動護理康復運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內具備極其明顯的成效,其可以加速患者自身心理狀況與體力的康復,維持健康,減短了住院時長,把控了并發癥的出現,最后達成了提升預后、增強生活質量這類目標。
[1]張麗,宋巧鳳,王希柱.等.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6):2540-2542.
[2]渠林楠,崔玉芳,虞彬.早期康復對經橈動脈行急診PCI的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射血分數及運動耐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8):5-7.
[3]李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