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敏
齊魯工業大學校醫院內科,山東濟南 250353
腦卒中是一種由于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組織因缺氧、缺血而局部壞死的常見疾病。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較高,且患者一旦發病,便極有可能因為肢體活動受到限制而導致自身關節萎縮或痙攣等多個功能障礙的發生,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治療方式均對患者活動能力的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近年來的研究報道稱,社區康復治療飲用與腦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療效,可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活動能力[2],基于此,該文將該院收治的多例腦卒中患者應用社區康復治療展開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現將研究作如下匯報。
該研究所有的研究對象均選取于2015年10月—2017年3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患者91例,將其隨機分成常規組與社康組。其中,常規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1:24,年齡為58~81歲,平均年齡為(67.5±3.4)歲,病程為 2~7 個月,平均病程為(4.5±2.4)個月;常規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5:21,年齡為59~78歲,平均年齡為(67.2±3.8)歲,病程為 1~9 個月,平均病程為(4.8±3.2)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一般病例信息的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比統計的要求相符,可用于臨床研究。
常規組患者實施基礎的治療方案,并進行基本隨訪,而社康組患者則給予社區康復治療,該方案包括的內容主要有心理治療,康復訓練以及對患者的初期評估等。具體的措施如下:首先,在患者患病的初期給予初步的病情評定,該項工作的執行由社區的康復師以及醫生共同負責,每個月進行一次評價,并根據每個月的評價對康復治療的計劃做相應的調整,與之同時進行的還有:康復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傳授與講解疾病康復的相關技能,使家屬提升康復訓練的監管能力。其次是心理指導內容:康復師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時常與患者以溫和的語氣交流,溝通的內容主要以關心患者的病情為主鼓勵其保持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及時消除患者因生活不便造成的煩悶與不安等消極情緒,給患者講解當前該病治療的積極有效的案例,促使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悅,甚至還可通過在社區內腦卒中的救治知識咨詢點讓患者對該疾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促進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使其積極配合治療的順利實施[3]。除了以上兩個措施以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治療措施——康復運動訓練。具體的做法為:在患者治療的初期給其實施被動的翻身,活動關節,避免肢體的一側受到長時間擠壓;隨后的幾天逐漸對患者實施床邊坐起待患者的耐受力有所加強后,便可將訓練的重心適當轉移到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包括如廁、進食、穿衣以及步行與漫步等)培養其生活活動能力降低其對他人幫助依性。除此之外康復師還應指導患者進行定時定量的肌肉訓練等。以上項目的內容每 7 d 5 次,20~30 min/次。
對照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回復情況,利用日常生活量化評分表給患者進行評價,總分設置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能力恢復得越好,若得分在90分以上的可視為恢復正常,60~90分說明有所改善,低于60分說明患者的癥狀恢復不明顯。
該組研究的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以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達計量數據并執行t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并執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社康組患者活動評分表現為90分以上的28例低于60分的為2例,而常規組患者有8例的評分低于60,高于90分的有21例,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接受治療后,社康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為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的評分]
腦卒中是一種由于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組織因缺氧、缺血而局部壞死的常見疾病;其臨床發病率較高,且患者一旦發病,便極有可能因為肢體活動受到限制而導致自身關節萎縮或痙攣等多個功能障礙的發生,其中包括語言障礙、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者患者發生腦卒中以后,其大腦的組織的遇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臨床癥狀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治療,其面臨的死亡風險將會大大增加。有臨床報道稱,社區康復治療應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療效[4]。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恢復或者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活能力。由于社區衛生機構專業認識參與溝通與交流,病患的治療配合度會大幅增加。因此,該文針對腦卒中患者實施社區康復治療的作用展開探究。
該組研究所涉及的社區康復治療包括了心理治療運動、運動康復治療[5]等。研究結果顯示,在社區康復的治療下,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恢復的明顯多于常規組,且社康組的活動能力評分較高(P<0.05),說明社康組患者的療效較家,患者的臨床癥狀恢復較快,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實施社區康復治療的療效確切,患者的病情不僅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而且還有效促進了活動功能的提升,因此,該方式應用于臨床對腦卒中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值得做深度的推廣。
[1]黃美玲,王玉龍,王堯.康復醫學專科醫療聯合體中腦卒中患者康復療效的同質化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6):618-623.
[2]張濤.社區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24(9):41,43.
[3]廖慶紅,汪飛,秦麗麗,等.社區康復治療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2(24):117-120.
[4]石如意.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2(24):118-119.
[5]羅翠英.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1):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