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藥劑科,吉林吉林 132013
骨科植入性器材會引發感染情況,雖然在臨床中并不多見,一旦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此類干預有著無法治愈、易復發臨床特點。對于骨科器械感染類情況多應用手術方法治療或者服用抗菌藥物治療,其中骨科術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治療困難的因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多耐藥菌株,對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常用抗菌藥物,萬古霉素是臨床中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用藥物,抗菌活性起效慢,就算菌株對其敏感,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該文就針對治療骨科術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進行分析,選擇合理、安全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從而達到預防骨科術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情況發生,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6例骨科診室中需要人工假體或者金屬植入患者。男性54例,女性 22 例,年齡 22~72 歲,平均年齡(46.68±1.55)歲。
納入標準:①實施手術后,患處出現局部感染或者全身性感染情況;②感染部位有植入物;③抽取樣本培養結果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④患者或者家屬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剔除標準:①中途退出者;②近期服用過抗菌藥物;③機體其他部位感染;④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病史;⑤精神系統疾病。
對患者的流行病學、細菌類型、炎性反應嚴重程度以及藥敏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應用抗菌藥物類型、服用藥物方式、手術治療方式以及預后效果等方面進行統計。
對患者皮膚竇道分泌物,關節穿刺液以及關節膿性分泌物進行培養,培養時間為3~5 d,超過5 d為陰性,同時對感染發病到首次手術治療對感染出抽樣,對于反復感染和手術患者以初次培養結果為準。
標本的接種和培養根據相關要求進行,采用全自動細菌儀和細菌鑒定對標本進行菌株和耐藥性進行檢測,菌株制定根據實驗室標準委員會規定判讀。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6例患者具體用藥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對比患者用藥的基本情況
聯合用藥治療有效率為96.08%,高于單獨用藥治療有效率80.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單獨用藥與聯合用藥治療效果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導致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發生率升高,由于此感染有廣譜耐藥的特點,從而增加治療難度,導致患者死亡率升高。萬古霉素是臨床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療常用藥物之一,屬于一線治療藥物,大多數患者治療過程中都會應用萬古霉素。因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例數增多,萬古霉素應用時間較長,雖然萬古霉素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還具有敏感性,但是最小抑菌濃度持續性提升[2]。從而影響抗菌效果,導致治療失敗。所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對萬古霉素敏感性下降成為很多醫學研究者所關注的重點。骨科術后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萬古霉素選擇壓力下會形成萬古霉素耐藥情況。通過藥突變體選擇濃度與突變選擇窗理論,如果藥物濃度比最小抑菌濃度高,比藥突變體濃度低,耐藥突變株會選擇性存活,從而產生耐藥性[3]。如果藥物濃度高于藥突變體可有效控制耐藥突變體的形成。所以降低耐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措施為:提高藥物劑量;聯合用藥降低或者關閉突變選擇窗;研發新的最小抑菌濃度較低的藥物。針對單一用藥患者而言,萬古霉素為例子,提升藥物的應用量對機體會產生損傷,從而倒是患者機體出現不耐受。有相關研究得知:單獨提高藥物劑量會對骨科局部感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滲透性一般[4]。所以,聯合用藥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進行治療,可采用利福平、復方西諾明、夫西地酸等藥物。
該研究得出:聯合用藥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效率比單獨用藥治療有效率要高,因為聯合用藥可提高抗菌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抑制耐藥菌產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5]。
綜上所述,對骨科實施人工材料誘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中治療失敗率為33%~35%,保留植入物以及單獨抗菌療法是導致治療失敗的主要因素。藥物的聯合方法可控制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突變體的形成,所以,在機體內植入物誘發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應聯合用藥,從而抑制耐藥菌的產生,改善臨床不適感。
[1]Soriano A,Marco F,Martínez JA,et al.Infl uence of vancomycin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teremia[J].Clin Infect Dis,2008,46(3):193-214.
[2]Widmer AF.New development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in orthopedic implants[J].Clin Infect Dis,2010,33(12):94-106.
[3]Proctor RA,von Eiff C,Kahl BC,et al.Small colony variants:a pathogenic form of bacteria that facilitates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infections[J].Nat Rev Microbiol,2006,4(4):295-305.
[4]Lentino JR.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bane of orthopedists,challenge,for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s[J].Clin Infect Dis,2008,36(5):1157-1161.
[5]Salgado CD,Dash S,Cantey JR,et al.Higher risk of failur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7,461(12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