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徐州豐縣趙莊鎮中心衛生院骨科,江蘇徐州 221000
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而言,手術是重要的治療方法,如膝關節融合手術、膝關節鏡術等均為常見術式,而保守治療則以針灸、理療、推拿以及藥物等治療為主[1]。手術治療療效顯著,但部分患者年齡偏大,對手術的耐受能力非常低,很可能對其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創傷。該研究采取自擬的地黃靈仙湯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借助數字隨機選擇的方式,抽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展開分組研究,即研究組、對照組,每組50例。研究組包含30例男患者與20例女患者;年齡均處在48.5~75歲間,平均(60.8±5.0)歲;病程最短是 5年,最長 16年,平均是(10.8±3.0)年。對照組包含27例男患者與23例女患者;年齡均處在 48~74 歲間,平均(60.5±4.8)歲;病程最短是4年,最長15年,平均是(10.5±3.2)年。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已經反復疼痛近1個月,其X線拍片結果提示關節間隙出現變窄,軟骨下骨出現囊性變或者硬化,且關節邊緣形成骨贅;同時,患者的關節液黏稠、清亮,WBC低于2 000個/mL,晨僵未高于半小時等等。排除合并有嚴重的心臟疾病、肝腎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患者;排除合并有骨結核、痛風以及膝關節創傷、骨髓炎等疾病患者,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對比結果提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采取進一步的比較。
1.2.1對照組的治療方法 5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均采取常規的西藥進行治療,選擇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進行口服,0.48 g/次,進口服3次/d,連續治療4周。
1.2.2研究組的治療方法 50例研究對象均在對照組西24克、懷山藥24 g、川牛膝18 g、白芍18 g、山茱萸18 g、桑寄生 30 g、蟅蟲 15 g、補骨脂 15 g、延胡索15 g、獨活 15 g,姜黃 12 g、烏梢蛇 9 g、川芎 9 g、威靈仙30 g,上述藥物以水煎煮后取汁服用,200 mL/次,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1次,連續治療4周。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如疼痛評分、僵硬評分、日常生活評分進行對比。同時,根據《膝痹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診療方案》并且結合國際膝骨關節炎WOMAC量表對患者的關節指數進行評分,然后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指數評分以及用藥安全性等情況,對整體治療療效進行評價,分作治愈、治療有效、治療好轉以及治療無效四個級別,臨床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兩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經過不同方法治療4周后,研究組5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90.0%,對照組5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是70.0%,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5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僵硬評分、日常生活評分依次是(25.2±3.7)分、(8.9±2.2)分、(92.0±30.6)分,治療 4 周后分別是(12.6±1.9)分、(4.1±0.2)分、(48.4±10.0)分;對照組 50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僵硬評分、日常生活評分依次是(24.8±3.8)分、(8.8±2.3)分、(90.8±29.8)分,治療 4 周后分別是(20.5±5.2)分、(5.6±1.5)分、(68.8±25.0)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疼痛評分、僵硬評分、日常生活評分比較均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4周治療后兩組的上述評分均顯著降低,其中,研究組降低的幅度更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骨科臨床中,0A屬于一種極為常見的關節疾病,以關節軟骨骨質增生、變性以及破壞等為主要特征,常常發生在人體的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等部位。其中,膝關節出現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發病后患者的膝關節表現出腫脹、疼痛以及活動受限等,嚴重影響著中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同時還逐步向年輕化發展,因此臨床治療備受關注[2]。
中醫學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骨痹、膝痹的范疇,不但會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而且還會降低其正常的生活質量。臨床,中醫學還認為,該病因本虛標虛所致,本為肝腎虧虛,標為濕、痰、風、寒、瘀阻滯關節與經絡,加之中老年群體多存在肝腎虛損與氣血不足,當肢體的筋脈失養及腠理空疏后則易感風寒以及濕邪等,進而導致經絡閉阻而對氣血運化造成影響,最終出現關節酸楚、疼痛以及麻木、腫脹、僵硬等等。因此中醫學認為該病的治療應該遵循補益肝腎與蠲痹通絡的原則,發揮標本兼治之效。
在地黃靈仙湯中,主要包括了懷山藥、熟地、桑寄生、山茱萸以及川牛膝、白芍、川芎等藥。其中,桑寄生、熟地、懷山藥以及山茱萸等可以達到補益肝腎與充實精血的作用;而威靈仙與姜黃、延胡索、白芍等則發揮通行經脈與理氣止痛之效;烏梢蛇可搜剔通絡化瘀療傷、川牛膝與獨活為引經藥,諸藥聯用能夠充分發揮補肝益腎和蠲痹通絡、止痛之效[3]。另外,該組方屬于以地黃為主要代表的補益肝腎類的湯藥,以威靈仙為主要代表的活血通絡類藥方,而現代藥理研究結果提示,補益肝腎類的中藥可以對關節的軟骨細胞發揮保護作用,可以保障其軟骨的正常形態,維持其功能完整,進而抑制骨性關節炎發生,特別適用于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防治。自擬藥方中,熟地與威靈仙均作為主藥,合格其他的藥物配合使用后能夠充分起到活血化瘀、補益肝腎以及祛風通絡之效,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以及改善其關節功能[4]。本次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后研究組日常生活評分、關節僵硬評分與疼痛評分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采取常規西醫與地黃靈仙湯結合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運用價值高。
[1]張斌山.獨活寄生湯對風寒濕痹型關節炎患者關節液中炎癥因子、氧化應激及脂肪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10(6):186-191.
[2]范杰,曹銓,石鋼.透明質酸鈉聯合六味地黃丸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及對血清CRP水平影響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16(3):105-106,109.
[3]彭翠寧.地黃靈仙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2015,36(6):682-684.
[4]馮雍,鄒季.獨活寄生湯對兔膝骨性關節炎關節液中白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和Ⅱ型膠原的影響[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8(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