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平
廣陵區湯汪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傷科,江蘇揚州 225004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r disc berniation,LDH)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當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后,在外界力量影響作用下,椎間盤中纖維環出現破裂造成髓核突出后對周圍神經根、血管依據脊髓組織產生壓迫,而引發患者腰部疼痛為癥狀的病變[1]。該疾病多發病于中青年人間,多數病因是因為外傷、生理性退變及勞損所導致。中醫在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有多種治療方法,該院以往單純使用針灸進行治療,但治療效果不盡人意。后在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時,在常規針灸方法上聯合牽引、推拿方法進行治療,患者治療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納入標準:患者全部經過臨床診斷,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精神認知無障礙。排除標準:患者臨床診斷不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患者存在溝通障礙,交流困難。對照組腰突癥患者40例,男性24例,女性 16 例,年齡 20~60 歲,平均年齡(40.5±15.5)歲,研究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2~62歲,平均年齡(42.5±13.5)歲。兩組患者均進行過CT和MRI臨床檢測,進行確診。80例患者中,伴單側下肢疼痛者47例,伴雙側下肢疼痛者23例,單純性腰部疼痛患者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患者使用單純的針灸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患著出現單側腰腿疼痛,可以取單側肢體穴位,患者腰痛伴兩下肢疼痛者,取雙側肢體穴位,主要取穴有腎俞、腰陽關、腰椎兩側夾脊穴、環跳、殷門、秩邊、委陽、委中、承山、昆侖以及阿是穴。毫針刺法,使用平補平瀉,并可配合使用電針進行治療。毫針穿刺成功得氣之后,將針柄與電針治療儀器相連接。治療時間為 20~30 min/次,10次為 1個療程。
1.2.2研究組 患者在對照組使用針灸治療基礎上聯合牽引、推拿方法進行治療。患者先仰臥于牽引床上,固定帶固定胸部及骨盆部,采用持續牽引方法,牽引重量在170~220 N之間,平均200 N,牽引約30 min。然后取俯臥位,首先對患者腰痛處及患肢使用一指禪推法,約 5 min,再使用扌袞法 5 min,扌袞的范圍要大,對較明顯的痛點再使用指按法和彈撥法。然后患者側臥位,使用斜扳法,一手按住患者肩部,一手按住患者臀部,對抗用力,使脊柱旋轉,在遇到阻力時,瞬間發力,可聽到“咔嗒”聲,表示復位成功,再進行對側操作。患者休息10 min左右在進行針刺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同時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個療程以及全程治療完畢后進行疼痛評價。治療效果依據中醫治療效果判定:患者所有病癥全部消除,腰腿疼和坐骨神經疼痛未出現,能夠正常的行走活動,上下樓梯無礙,可以自主抬腿高度超過70°,痊愈。患者所有病癥基本消除,長時間行走站立仍存在一定不適反應,行走活動及上下樓梯時動作緩慢,長時間的站立及行走存在障礙。患者直腿抬高試驗比治療前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臨床不良癥狀無消失,經常性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經痛,患者直腿抬高試驗與治療前一樣無變化,為無效。視覺模擬評分標準:0分為無疼痛感;1~3分為患者有輕微疼痛感覺;3~6分患者有中度疼痛感覺;7~10分患者存在重度疼痛感覺。

表1 兩組患者分型治療效果對比[n(%)]
數據統計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n(%)]表示與計量資料用(±s)表示,分別應用 χ2檢驗以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顯著高于對照組60.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療程和治療完畢后,研究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SA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SA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一個療程后 治療結束后對照組(n=40)研究組(n=40)t值P值7.64±1.42 7.45±1.32 5.641>0.05 5.64±2.45 2.94±1.21 6.241<0.05 3.61±2.74 1.39±0.65 5.341<0.05
陳士剛等[2]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腰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病變后累及脊神經根和脊髓并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屬“痹癥”“腰腿痛”范疇,又因“腎主骨”“腰為腎之府”,針灸可起到補腎強筋,通絡止痛的作用。黃承飛[3]認為,針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擴張血管,消除神經根水腫,調節神經細胞興奮性,糾正抑制性泛化。安連生[4]認為,手法通過強有力的推動而引起肌肉伸展和隨后出現的反射性肌肉松弛,不僅可使肌肉痙攣得以松解,還可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提高痛閾實現止痛作用。陸珍千等[5]認為,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有效促進血液的循環,并將在患者傷疼處的致疼單胺類物質祛除,為患者減輕疼痛的同時有效改善血液循環,加快患者機體新陳代謝,并將致疼物質代謝的產物清除速度加快,將被損傷組織中電解質平衡進行修復,對患者疼痛位置的局部環境進行改善,是患者損傷部位得到有效快速的修復。指按和彈撥法可以松解因疼痛而導致的肌肉粘連。而俞大方[6]認為,斜扳推拿法對患者小關節的紊亂有整復功效,并使患者椎間盤產生扭轉力,將突出的椎間盤和神經根位置進行改變,有助于壓迫的減輕和疼痛的緩解。曾業龍等[7]認為,腰椎牽引通過力的對抗作用,使椎間距增加,椎間盤內壓下降,使突出的髓核移位,從而減輕或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該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研究組總有效率及VA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治療過程,在使用常規針灸方法基礎上聯合牽引推拿治療方法,患者治療效果理想,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工作及生活質量,在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
[1]黃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進展[J].右江醫學,2010,38(4):485.
[2]陳士剛,李會敏.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機理及治療進展[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2,17(2):39.
[3]黃承飛,吳耀持.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局部炎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4):171-174.
[4]安連生.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概況[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1):85.
[5]陸千珍,費季翔,劉志誠,等.從血漿與尿中兒茶酚胺的代謝產物含量說明推拿的鎮痛作用[J].頸腰痛雜志,1994,15(4)199-200.
[6]俞大方.推拿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128.
[7]曾業龍,張文作,高朝友.腰椎三維牽引配合針灸、蠟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右江醫學,2012,4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