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舉
平度市李園街道辦事處衛生院,山東平度 266700
吞咽障礙主要是指患者神經系統或吞咽器官受到了損害,而相關研究表明,多數腦卒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且在臨床上表現出營養不良、脫水、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嚴重時則會由于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該次實驗選取了2016年6—12月在該院就診的60例腦卒中后吞咽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不同的治療方式,為患者的康復提供更有效地改善方案,分析如下。
該次實驗選取了2016年6—12月在該院就診的60例腦卒中后吞咽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在40~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4±5.1)歲。病程在半個月~2 年之間,平均為(1.2±0.8)年。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腦卒中診斷標準 以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編寫的《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為依據,如下:①以偏癱、共濟失調、失語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體征為主,并且合并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頭痛等表現;②經過影像學檢查(CT、MRI等)檢查證實。
1.1.2吞咽障礙診斷標準 以《蘇格蘭學院指南工作組新修訂指南》提到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相關診斷為依據,如下:①準備階段,咀嚼、舌運動異常,無法形成可吞咽食團;②自主階段,食團在口腔中推送至咽部期間出現障礙;③咽階段:食物經咽部時出現障礙。符合上述任意一項者,再行洼田飲水試驗,評分在2分及以上,便可確診為吞咽障礙。
1.1.3納入標準 ①社會上述相關診斷標準;②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具備一定程度的理解、閱讀、溝通等能力;③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主動加入研究;④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提出的所有要求。
1.1.4排除標準 ①針灸治療+吞咽訓練;②患有嚴重感染、帶有心臟起搏器,精神障礙、肝腎功能不全、重型抑郁癥等患者。
對照組采用針灸治療,在穴位選擇上涉及百會、啞門、玉液、翳風等,1次/d,需留針 30 min/次;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結合吞咽訓練,即采用肌電反饋神經肌肉電刺激儀進行功能性訓練,每天1次,30 min/次。具體而言,吞咽訓練涉及到手法機械刺激、呼吸訓練、吞咽技巧、進食訓練等。實驗將以15 d為1個治療周期,并進行療效對比。
該次實驗將對患者的吞咽障礙情況進行評價,即需要患者正常飲水(30 mL),并記錄飲水情況(得分可為1~3分,分數越高,表現越差),其可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4個方面。其中,治愈指患者無吞咽障礙,且飲水實驗中患者可一次性完成飲水,無嗆咳反應;顯效指患者在兩次可完成飲水,無嗆咳顯效;有效指患者吞咽障礙明顯好轉,且需兩次以上完成飲水,但有嗆咳現象;無效指患者經常發生嗆咳情況。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人數×100.00%。
該實驗將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力求做到全面性,準確性。與此同時,將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就本次實驗結果來看,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6.7%,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分析
腦卒中又被成為腦血管意外,屬于常見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的一種,而吞咽障礙則為該疾病常見的并發癥。具體而言,主要是由于吞咽相關神經損傷和吞咽器官損傷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吞咽主要是指將食物送入胃部的一個過程,即可分為3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1]。
腦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礙則無法使食物送入胃部,甚至在患者喝水過程中出現嗆咳,吞咽困難等。從發病機制上看,腦卒中出現在腦干組織則會引起真性球麻痹,若出現在雙側皮質腦干束則為假性球麻痹[2],此時則會影響到神經功能細胞,引發該疾病。與此同時,則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脫水,機體免疫力下降等。據相關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礙人數的比例在20%~50%之間,因此,及時的給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中醫理論中,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主要病因是本虛標實,即氣血虧損,痰瘀阻絡,在治療上采用針灸療法效果顯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針刺風池穴、翳風穴可起到豁痰利咽的功效,廉泉穴則可改善患者咽喉腫痛、舌肌麻痹的情況,金津穴則可改善舌強、舌腫部位[3],對患者腦部缺血問題有一定的改善功效。在該次實驗中,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中醫治療的過程中加強了吞咽功能訓練,即通過電刺激的形式對患者咽喉局部松弛肌肉進行痙攣問題的緩解,并有助于保護肌肉,刺激循環。
除此之外,在使用診療儀的同時,可以對中樞神經麻痹進行有效刺激,促使患者感覺功能的盡快恢復,繼而實現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從結果上看,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更佳,優于單一的針灸治療效果,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滿意度。針灸與現代康復理論具有互補性,在臨床治療中結合兩種治療形式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對神經細胞的損傷具有修復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患者,在中醫針灸治療的過程中結合吞咽訓練,康復效果更為顯著,生活質量得到穩固提升,值得在臨床過程中推廣應用。
[1]徐飛,謝昕,汪敏娜.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3(10):211-213.
[2]王宏麗,肖磊,羅中梅.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1(12):110-112.
[3]陳啟波.針灸配合吞咽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求醫問藥,2015,5(25下半月):36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