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是因為作為鄉村文化的符號,它純真,且充滿了原始的野性魅力,傳遞出中華民族倔強堅忍、頑強不屈的生命意志,和雖說艱苦卻不乏浪漫色彩的生活情趣。
其實,令人震撼的傳統文化何止是老腔呢?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態比比皆是,它們無不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鄉土文化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尊重和熱愛它們。古老的黃河、蒼黃的大地,先民們在黃土地上生產勞動,繁衍生息。他們歌唱愛情,亦歌唱苦難。“坎坎伐檀”“關關雎鳩”,《詩經》從這里誕生;“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容易哎呀拉話話難……”纏綿悱惻、蒼勁凄涼、回腸蕩氣的信天游在這里唱響。藍天、白云,東山糜子、西山谷,羊羔羔、牛媽媽,情妹妹、情哥哥、黃土地,這是陜北最亮麗的風光,粗獷而憂傷的歌聲就是陜北的文化符號。
“不讀詩,無以言”,《詩經》的熏陶,讓我們文質彬彬,擁有優雅的情懷;陜北民歌的曲調和唱詞,讓我們感受到生活并非那樣不堪重負。走在石板街,看著吊腳樓,望著白塔,遇到戴銀飾穿蠟染服裝的苗族少女,你會想她是不是翠翠;到沱江邊看精彩的賽龍舟,也許會碰到天保、儺送那樣英俊的小伙子。夜晚走進竹林,看月亮升起,聽江邊男女的原生態對歌……這些苗家的風俗文化,怎不令人震撼?檳榔谷、布達拉宮、達阪城……這些獨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文化,又有哪一樣不讓人震撼呢?
熱愛我們的文化吧!不要讓我們在嘆息聲中眼見傳統文化的消逝;不要再讓像北京古城墻那樣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遺存,倒在轟鳴的挖掘機的巨鏟下;不要再讓百年古樹因妨礙了房地產開發而被連根拔起……
傳統文化在滴血,流去的是民族的血脈。長此以往,我們以何寄托我們的鄉愁?我們又以何面對子孫后代?
傳統文化的保護刻不容緩。經濟需要發展,文化更需要傳承!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復興,讓我們從熱愛鄉土開始,熱愛并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注:北京卷作文題見3期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