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正從小農經濟向集約化經濟轉變,農信社環境也受到影響。在經濟新常態下,一方面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信社貸款投放難,一方面農戶、新型農業經濟體普遍面臨融資短缺的問題,這種供需矛盾究其根本原因,缺乏金融機構認可的有效抵押擔保是重要原因,同時也反映出農村信用環境欠佳、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顧慮信貸風險大等客觀現實。廣泛推廣實施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強化信用獎懲機制,降低農村融資中抵押擔保的比重,切實提升“信用等級”在農村金融抵押擔保體系中的轉換率,為更好地實施農村普惠金融、助力精準扶貧提供切實有效的支撐。
資中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資中農信社在推動縣域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通過持續的金融知識宣傳普及,農戶信用意識顯著提高,農村信用環境不斷改善。二是通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了農信社與地方政府和農村經濟主體的溝通和聯系,使三者的關系更加緊密。三是農戶信用檔案不斷完善,截至2016年10月,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33.7萬條,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69條,成功導入農村信用信息輔助系統的農戶信息23.79萬條,導入率達73.5%,促進農村信用信息輔助管理系統平臺的構建。四是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的評定體系更完善、評定機制更合理。截至2016年10月,資中縣評定信用農戶14.7萬戶,信用村63個,信用鎮 2個。五是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提升。隨著建檔、評級、授信等基礎工作的深入開展,金融機構服務效率不斷提高,貸款手續不斷簡化。2016年,資中農信推出“卡貸通”,對信用農戶實行“一次核定、利率額定、隨用隨貸、自助操作”,截至2016年10月末,共發放農戶貸款37.26億元,支持信用農戶26084 戶。
優化農村信用環境的路徑
——建立農村經濟主體信息征集制。以農戶基本信息和信貸信息為切入點,整合散布于財政、金融、司法、稅務、農業主管部門等的信用信息,為農村經營主體建立涵蓋基本信息、信貸信息、獎懲信息等各類信息的信用檔案,構建完善信用信息平臺,并定期更新信息,為防范農信社信貸風險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科學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依托完整的信用信息,采取定性與定量、靜態與動態分析相結合方法,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并將評價結果廣泛應用到銀行信貸、創先評優、市場交易等領域中。建立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評定長效機制,通過系列的信用創建活動,促進農村信用環境的改善。
——加快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獎懲機制。政府要制定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政策措施,要在扶持政策、扶貧資金的分配等方面區別對待,農信社等金融機構要依托信用檔案和信用評價結果,不斷開發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產品和服務,讓良好的農村經濟主體切實享受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手續簡便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信用引導資源配置正向激勵作用。
——建設農村信用服務機制。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要推動建立多形式的農村信用擔保機構,解決有效擔保不足的問題,發展“農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信金融機構”等多種形式的農村信用共同體,探索反擔保、再擔保機制,增強農村信用擔保機構抗風險的能力。
——建立農村信用教育機制。以增強信用意識、培育信用文化為主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信用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幫助農戶增強信用知識、金融知識的認識,促進信用觀念的提升。
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各方參與積極性。政府應加大對信用體系建設的政策扶持,建立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公信力的杠桿效應,引導金融機構向信用農戶發放貸款,并對金融機構的損失按一定的比例給予補助,降低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損失。建立信用體系獎懲機制,對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完成好的鄉鎮和部門給予一定的榮譽或獎勵,反之,給予一定懲戒和約束,以此提升各方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積極性。
——加強誠信宣傳力度,促進信用意識的提升。豐富宣傳形式,進一步加強誠信教育,夯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思想基礎;要建立征信知識宣傳長效機制,不定期開展征信知識進鄉村、進農戶活動,增強廣大農戶的信用意識,有效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向縱深開展。
——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理念。整合針對“三農”的財政和信貸政策,完善落實財政獎勵和財政補貼,建立健全“信用鎮、信用村、信用農戶”創建機制。推進普惠金融,貫徹落實支農助農信貸政策,從融資價格、融資金額、創新產品等方面對農戶及農村企業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推動相關政府部門出臺辦法,建立黑名單制和市場退出制,加強信息共享,定期將信用鄉鎮、誠信農戶、誠信企業進行公布,在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的市場準入、資質認定、行政審批、政策扶持等方面實施信用分類管理,使失信者受到懲戒。
——強化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農信社將服務“三農”放在首位,在信貸政策、授信管理、貸款定價及貸后控制等方面積極應用外部征信產品,對守信客戶給予多方面的信貸政策優惠,激發農村經濟主體的守信意識,發揮信用體系建設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作用。依托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針對農業產業發展、村鎮建設、農民創業等不同需求,開發相應金融服務產品,實現金融服務與農村經濟主體需求的有效對接。
——降低普惠金融征信成本,建立完善農村信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培育扶持農戶信息征集、信用評定、資產評估等農村信用中介機構發展,促進“農戶+龍頭企業+信用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各種形式農村信用共同體發展,解決農戶信息征集難、資產評估難等問題。建議由政府牽頭成立非營利性質農村信用登記咨詢機構,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推動農地使用權、林權、大型農機具等擔保創新方式,有效解決農戶貸款抵押缺乏,融資難、貸款投放難的困境。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農村信用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