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省委、省政府在長春市召開吉林省農村工作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對我省全面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出了重要明確要求。會上,省委副書記馬俊清傳達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劉國中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就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提出要求。副省長隋忠誠出席會議并作工作報告。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本次農村工作會議的召開。會前,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專門研究農業農村工作。巴音朝魯指出,今年我省農業農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尤其農業結構調整進行了諸多探索,打下了良好基礎。明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任務是發揮吉林優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總結推廣基層經驗,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推進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他強調,要繼續抓好糧食生產,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要著力補齊農業生產方式、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貧困人口等短板,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整體水平;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確保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
省長劉國中在批示中指出,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省農業系統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部署和巴音朝魯書記重要批示要求,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三農”工作的主線,深入實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下大力氣打好脫貧攻堅戰,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拓展農村發展空間,為吉林新一輪振興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會議指出,2016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指示,全省糧食總產達到743.44億斤,穩居全國第4位;畝產達到986.99斤,繼續保持全國第1位。在玉米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超過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農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步伐,農業基礎能力持續穩定提升,規模經營取得積極進展,新農村建設實現新突破,脫貧攻堅首戰告捷,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為加快吉林振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馬俊清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傳達貫徹這次會議精神,切實把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農強農的戰略意圖領會好;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把握好;把基層廣大人民群眾改革創新的熱情保護好;把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問題解決好。工作中,要牢牢把握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這個根本任務,牢牢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深化農村改革這個根本動力,牢牢把握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這個關鍵環節,牢牢把握農業結構調整這個主要抓手,牢牢把握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任務,牢牢把握生態綠色發展這個長遠目標,強化工作舉措,狠抓工作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干,不斷提高吉林農業的質量效益,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會議要求,要全力抓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落實,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緊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主題,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守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穩定農民增收勢頭、穩定農村社會底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目標,全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和體制機制改革10個方面重點任務落實。概括起來,就是“三穩、三增、十進”。
一是推進結構調整,要抓住政策機遇,圍繞市場需求,順應農民積極性,優化農產品供給體系。二是推進農業基礎建設,堅持“藏糧于地”戰略,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穩定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三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機裝備建設,落實“藏糧于技”戰略,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化、機械化水平。四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龍頭企業和項目建設,打破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的總量限制,分類研究落實支持政策,推動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和實施。五是推進規模經營,加強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發揮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推動結構調整、產品質量提升和科技進步。六是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支持、標準規范、市場監管,推進“互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七是推進品牌建設,把2017年確定為全省農業品牌推進年,召開全省農業品牌發展大會,研究制定政策指導意見,擴大吉林農業品牌影響力。八是推進“五區三園”建設,“五區三園”功能定位互補,建設內容各有側重。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分門別類制定規劃、標準和政策,打好組合拳,形成整體合力。九是推進農村改革,突出抓好重大基礎性、制度性改革任務落實,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十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年行動計劃,分類確定整體推進任務目標,集中力量分批突破。
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抓環境、抓項目、抓落實”大會精神,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省長劉國中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一是抓好脫貧攻堅,今年是脫貧攻堅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真正意義上攻城拔寨、決戰決勝的主戰之年。省委、省政府對做好今年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新年第一個工作日就召開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研究部署今年工作。總的要求是,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攻堅重點和薄弱環節,既完成好年度任務又防止虛假脫貧,既不松懈也不搶碼,聚焦精準,有序推進,全面夯實脫貧攻堅基礎。二是抓好農民增收,啟動實施促進農民增收四年行動計劃,強化“保增降減”政策措施,確保農民收入增長勢頭不逆轉。三是抓好涉農項目建設,重點圍繞朝魯書記提出的七個方面補短板要求,結合春季項目“三早”行動,抓好農業農村領域項目落實。 “十三五”規劃項目今年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計劃投資55億元,重點發展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小額信貸和扶貧再貸款等金融資金預計達到40億元以上。抓好畜牧業全產業鏈項目落實,重點圍繞加工擴能、規模養殖、品牌建設,抓好雛鷹、正邦、正榆等21個續建項目,牧原、德大等9個新上項目,加快大北農、德生等5個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年度投資達到96億元,同比增長10%。抓好新農村建設項目落實,重點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年行動計劃,統籌規劃布局,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垃圾污水處理設施、防災減災、環境綠化等項目清單,分批分類推進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四是抓好典型模式示范,典型引路是農村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十分管用的辦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更需要到基層找典型、找模式、找經驗。今年,要把典型示范作為重要手段,及時發現、總結、提升、完善、推廣典型模式,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五是抓好備春耕生產,既要做好資金物資準備,又要抓好結構調整、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確權等重點任務落實,各地要早動手、早安排、早落實,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結構調整計劃要抓緊落實到主體和地塊,上圖上表再夯實再確認。協調抓好種子、技術、農機裝備落實,對集中連片的特色基地和大型經營主體要重點扶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同時要抓住地租下降的機會,推廣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積極解決規模經營主體貸款問題,確保在春耕前土地流轉到位,能種上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提早把建設任務落實到責任主體和具體地塊,合理安排工期,能往前搶的活要在春耕前干完,不能與春耕爭嘴。啟動玉米收購“百日會戰”,抓緊收購農民手中余糧。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強糧食收購動態監測,及時研究解決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地趴糧”問題突出的地方,要抓緊對接落實收購主體和庫點,加快收購進度,防止出現賣糧難和大面積壞糧。惠農政策資金要在三月底前足額撥付到位。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要早下達,讓農民在春耕前就能買上農機派上用場。對農資市場要嚴格監管,確保不發生坑農害農事件。要把冬春大培訓的重點放在合作社、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和農村雙創上,幫助農民送技術、找市場、打品牌。
會議還通報表彰了獲得國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2016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省直、駐省中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涉農省直部門單位班子成員,各市(州)、長白山開發區、擴權強縣試點市和各縣(市、區)及相關部門同志參加會議。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國強,副主任包維國、王峻巖,駐委紀檢監察組組長高云輝,副主任張永林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