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浦南鎮作為連云港市首批城鄉統籌試點鎮,緊緊圍繞“江蘇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國家級生態鎮”的目標定位,堅持“農村社區化、農業園區化、農民市民化”的發展方向,以打開與城區交通瓶頸為突破口,全面掀起新一輪農村社區建設的熱潮。本文以浦南鎮農村、農民的發展為背景,調查農村社區的建設現狀。
關鍵詞:農村社區;社區建設;居民參與;特色小鎮
中圖分類號: D422.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3.036
1浦南鎮區位情況簡述
浦南鎮位于連云港市西郊,原屬于連云港市東海縣,2008年3月1日規劃到連云港市新浦區,2014年5月18日,新浦區并入海州區,浦南鎮劃歸海州區管轄。全鎮土地面積104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人,8萬畝耕地。鎮區西距連云港民航機場20公里,東至連云港港口40公里,310國道、隴海鐵路、新牛公路橫穿東西,同三高速公路、204國道縱貫南北,境內有高速公路出口兩個,市區11路公交車直達鎮駐地,交通十分便利。同時,薔薇河、新沭河、烏龍河、魯蘭河、淮沭新河經境內流入黃海,為全鎮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水源。風光秀麗的魯蘭河、烏龍河,燦爛悠久的漁耕文化,返璞歸真的農家生活,都成為浦南鎮發展農業觀光經濟、建設現代化農村社區的先天優勢。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浦南鎮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便利。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指導下,近幾年浦南鎮的區域發展形勢發生明顯變化,同時也對新時期農村社區的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
2浦南鎮農村社區建設背景
近幾年來,浦南鎮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連云港浦南開發區和浦南太平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物流、電子、電力器材、新材料、機械、工藝品、化工、化纖、制藥、造船等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其中物流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浦南鎮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產業基礎,規劃建設并建成現代化物流園區,主攻藥品物流、糧食物流、建材物流等,是全市物流發展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投資服務的體系趨于完善,對投資企業從注冊登記、項目申報、規劃選址、土地審批、水電供應到項目建設的后續環節,實行一條龍跟蹤式服務。優質的投資環境和友好的服務態度為浦南鎮贏得了大批客源,為浦南鎮經濟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為浦南鎮農村社區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浦南鎮基礎設施完備,交通、電訊、水電、有線電視、寬帶等配套齊全,街道村莊綠化、亮化裝飾一新,初步形成了現代園林和生態農村的框架。新建技工培訓學校一所,根據行業需求提供針對性培訓,每年可為企業培養輸送大批高素質員工。浦南鎮社會秩序安定有序,連續2年通過“平安浦南”創建考核驗收,是全市最安全鄉鎮之一。這些硬件措施都為浦南鎮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優質保障。
3浦南鎮農村社區建設現狀
3.1人居環境治理
在國家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力倡導下,浦南鎮農村社區的人居環境大有改善。主要表現為:村民外出交通便利,11路公交車直達市區,道路建設質量提高,新修建的204國道寬大平直,解決了村民多年以來的交通擁堵問題;每個村子、每個隊都建有固定的垃圾池,定期專人負責清理,杜絕了村民亂扔垃圾的不良行為,營造了良好的村容村貌;廢水、糞便排放合理,專人負責定期清水清理,解決了村民多年以來夏天村子就臭水四溢的難題。這些問題的改善讓百姓真正看到了實惠,享受到了便利。浦南鎮正努力建成一個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衛生鎮。在浦南,美麗“觸角”已經逐漸伸向了各自然村、各組的角落,浦南鎮將努力完成全鎮150余個村民小組的“美麗村莊”建設任務,實現“全域美麗”。
例如半灘村,全村5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目前已經有6個村民小組啟動建設。6個村民小組的房前屋后已經全部完成集中清理,清理過程中還拆舊拆違10余處。“目前,各小組的綠化種植基礎工作已經完成,10月天氣一涼,馬上就可以種植綠化了。”村黨支部書記徐兵驕傲地說,“到時候村里將處處綠道成網、村落整潔、庭院美麗。”
同樣,江浦村也開始了“美麗村莊”建設,目前全村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全部啟動建設。全村已經完成綠化建設10000多平方米,河道清淤13000立方米,300多戶村民完成庭院建設,使江浦村整體村莊面貌再次提升,對一些長期困擾村民的環境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江浦村郎墩橋與東海黃川新頂村相交處,有一個廢棄水塘,多年來這里成了天然的“垃圾場”,讓附近村民叫苦不迭,村莊進行全域整治,幾十立方米的垃圾被徹底清理,河道終于恢復清澈,村民們對此贊不絕口。
人居環境的改善讓每村民都享受到建設后的成果。在浦南鎮,不僅僅是半灘、官陽、江浦村,每個村、每個組都在深入開展“綠在家園”行動,充分利用道路兩側、庭院空間、河道、池塘等,實現村莊綠化串點成線,不斷提升綠化覆蓋率。同時,加大拆違治舊的力度,開展房前屋后和“五線”環境整治,全面推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等工作,完善公共設施維護,并落實村莊環境長效管理。目前,浦南鎮的19個行政村,100個村民小組已啟動建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形成一片片翠綠的“風光”。
3.2社區建設與管理
著名的社會學、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認為,我國的鄉土社會是一個典型的“差序格局”的人情社會,因而在鄉土社會的社區管理是基于人情、“面子”、村中權威的協商式管理。近幾年黨中央大力倡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浦南鎮也在不斷朝農民富裕、社會穩定的和諧鎮方向努力。浦南鎮農村社區的建設與管理正在探索一條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導推動和農民“自下而上”參與建設的“雙軌制”道路,真正讓百姓認識到社區建設與管理是關乎自身利益的事情,而不應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浦南鎮的社區工作人員經常下基層深入村民家中,向村民耐心講解農村社區建設的優勢和好處,讓群眾能夠真正明白社區建設是關乎自身利益的。例如庭院外種有菜園子的村民,之前是各家各戶種好自己的田,缺乏統一的管理和田園規范。自從浦南鎮開始建設“美麗村莊”以來,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領導下,各家各戶都在自家菜園的地頭插上統一顏色、統一形狀的柵欄,放眼望去整齊劃一,特別舒適。正是在廣大村民的積極配合下,浦南鎮農村社區的建設和管理進行得有聲有色。而這種“雙軌制”的農村社區管理方式不僅增進了政府與村民之間的交流,而且能夠挖掘農村內部的民主力量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政府與村民之間的良性互動。
3.3開展特色小鎮建設
在浦南,“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也不是產業園區,而是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高度融合,讓廣大村民們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新型發展空間。浦南特色小鎮雖然體量不大,但十分精致獨特,產業富有特色,文化獨具韻味,生態充滿魅力。
板浦打造“鏡花緣小鎮”。板浦自2015年投入200萬元對東大街路面進行改造,還投入40萬元在北海門入口處打造一個占地300平方米的“鏡花緣小鎮”景觀標志并完成綠化工作,逐步發展成為以“鏡花緣文化產業園”為核心的美食文化街區、臨港物流園區、鄉村生態旅游區和板浦工貿園區,把板浦鎮打造成為集歷史文化、休閑美食、工藝購物、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新壩打造“生態田園小鎮”。新壩鎮建設成為以城鎮化為主導,以鎮區、中心村和特色村建設為重點,圍繞全鎮的產業形態、生態環境、傳統文化和設施服務為核心,著力推動新壩松散型的傳統農業向集聚型的高效生態休閑農業轉型,引導零散型農戶向鎮區集聚居住,著力打造得天獨厚的生產生活環境,大力培育歷史文化、農耕文化,努力展現水清地綠的秀美風光和原汁原味的自然風貌。
錦屏打造“特色旅游小鎮”。錦屏鎮北至錦屏山,南至鎮南麓、連徐高速,西至新壩西路,東至劉志洲山,按“三軸拉動、四大板塊”的總體空間結構,形成山、湖、城、田的空間布局。以204國道、鹽河南路為依托,構建城鄉聯動發展軸,促進錦屏鎮與海州城區聯動發展;以錦屏路為依托,沿錦屏山打造一條集觀光、交通、服務休閑于一體的旅游發展軸;以新壩中路為依托,串聯鎮區和鄉村的城鄉統籌發展軸。以三軸拉動,傾力打造北部的山林文化旅游區、中部的城鎮區、西部的濱水休閑旅游區、東南的生態農業示范區四大板塊,全力推進小城鎮開發建設,將錦屏鎮打造成為特色旅游度假小鎮。
在浦南鎮政府和廣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浦南的特色小鎮建設得如火如荼,既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又為浦南鎮的老百姓帶來了福利,不但美化了環境,改善了生態,而且還發展當地的多功能農業,為周邊連云港市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結語
連云港市浦南鎮的農村社區建設大力響應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維護城鄉基層和諧穩定”,農村社區的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內容逐步豐富,全面掀起了農村社區的建設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