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市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為重點,積極調整農業結構,打造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大農業項目招商和建設力度,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長春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向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邁進。
一、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
突出市場和效益原則,把農業結構調好調優調順。一是調減籽粒玉米20萬畝以上,加大玉米產銷銜接力度,引導加工企業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推進玉米品種品質結構調整;借助“長春大米”品牌的影響力,加快“旱改水”步伐;突出發展蔬菜、花卉苗木、食用菌、馬鈴薯、雜糧雜豆等高效經濟作物。二是加快發展精品畜牧業、生態漁業和林業經濟,推進產業化經營,重點打造豬、牛、雞、乳、鵝、鹿、兔七條產業鏈。三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都市農業項目,打造環城現代都市農業圈。
二、加大現代農業實驗區建設力度,引領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
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探索以實驗區引領現代農業建設的新模式。一是全力打造現代農業“五大實驗區”,落實好1億元市級現代農業發展引導資金,整合資源要素、扶持政策集中向實驗區優先投放,重點推進33個大項目建設,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集成推廣重大增糧技術,落實玉米保護性耕作330萬畝,統一規劃實施農業物聯網建設,耕種收綜合農機化水平再提高2.5個百分點。三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黑土地保護與治理,抓好秸稈禁燒和還田利用,秸稈還田利用率、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20%和85%。
三、抓好品牌建設和市場開發,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
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實施《長春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規劃》,舉全市之力抓創建。一是打造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一批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400個以上。二是強化質量監管,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生產標準和可追溯“三大體系”建設。三是組織名優農產品品牌評選,集中打造一個長春綠色有機農產品公共品牌,全方位、多渠道宣傳推介。四是建立健全物流體系和線上線下營銷網絡,在天津、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長春名優農產品銷售中心”。
四、實施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把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第一要事,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轉型升級。一是組織實施“農業項目三年攻堅計劃”,加大力度,盯緊發達國家和國內先進地區組織農業招商引資活動,引進一批具有支撐作用的大項目,引進資金100億元以上。二是抓住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機遇,積極與天津、杭州兩個對口城市及其他重點城市開展農業領域的廣泛合作。三是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這個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確保8%的增速。四是強化縣域經濟目標管理,強力推進縣域重點大項目建設。
五、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集聚農村創新發展新動能
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農村發展的根本途徑,加緊完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統籌推進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改革等各項改革任務。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年內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各500個。抓好新型職業農民、現代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工作。三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全市農村土地流轉比例再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36.5%。
長春市還將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脫貧攻堅計劃,持續改善農村民生。總之,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擔負起“打先鋒、站排頭”的重任,創新舉措,戮力拼搏,把長春市現代農業建設提高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