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源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建設精品農業市和畜牧業強市,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加快調整種植結構
一是實施健康米提升工程。適度發展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專用玉米。扶持東豐縣20萬畝綠色水稻和東遼金州、安石、遼河源等2萬畝有機水稻發展。依托金州鄉、建安鎮等鄉(鎮)自然生態和生產基礎,發展1萬畝有機雜糧。二是實施菜籃子增量工程。鼓勵鑫宏利花市咸菜、周家酸菜等企業,通過直接投資、股份合作、訂單農業等形式,帶動庭院經濟發展。支持東豐縣華盛綠能光伏大棚、東遼縣德忠溫室蔬菜等18個棚膜園區發展。三是實施食用菌創收工程。推廣東豐縣食用菌發展經驗,鼓勵佰盛源、正旭等企業帶動農戶發展食用菌,著力打造菌種研發、生產、銷售、加工、菌包回收利用的產業鏈,使食用菌成為農民增收的接續產業。
二、著力打造精品農業
按照“打造精品、培育特色、樹立品牌”的發展思路,做大做強產業,做精做細產品,做響做亮品牌。一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區為載體,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強化農產品產地和市場監管,加強“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二是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升級。圍繞農牧優勢資源,實施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實龍頭企業扶持政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科研創新能力。三是培育扶持農業品牌。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培育金翼蛋品、吉羊麒鳴、馬記鹿茸、東遼黑豬等一批知名品牌。借助中農市場、農博會、綠博會、農交會等平臺,加強品牌宣傳推介,提升品牌的影響力。四是強化科技支撐。組建科技協會和專家服務團隊,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蟲害、棚室蔬菜栽培、農業機械化和農業信息化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三、大力做強畜牧業
一是提升改造牧業小區。爭取和落實扶持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鞏固和發展金翼蛋品、鵬翔牧業、麒鳴牧業、東遼黑豬、東豐藥業和睿康生物梅花鹿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蛋雞、肉雞、肉羊、梅花鹿、生豬等牧業小區提檔升級。二是發展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加強規范管理和政策引導,著力培育真正帶動農民增收的合作組織。三是建設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保護東豐梅花鹿、東遼黑豬等地方品種,抓好生豬原種場、擴繁場和豬牛標準化改良站點建設,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緊密協作,構建與現代牧業相適應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
四、突出發展農業新業態
豐富農業業態功能,實現以農產品生產為主,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并重轉變。一是加快發展休閑農業。依托金洲現代農業、南屯基秀水生態農業、東霖草編等企業,帶動休閑度假、采摘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產業發展。建設和完善50個休閑山莊、100個農家樂,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產業。二是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鼓勵返鄉大學生、農民工、退伍軍人開辦網店,壯大農產品電商從業隊伍。推廣麒鳴牧業、有道農業網絡營銷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空間。
五、深化農村改革
一是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釋放農村發展活力。二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使農業生產由“單打獨斗”向“抱團取暖”發展。三是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成立農業擔保公司,撬動工商資本投資農業;實現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全覆蓋;加強與人保、安華、安盟等保險公司合作,加快建立農業大災風險分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