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山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考慮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著力點,深度開發長白山特色資源,大力發展人參、中藥材、綠色食品、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旅游農業五大產業,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努力開創“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新局面。重點任務是: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狠抓農產品產業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打造宜居美麗鄉村。主要目標是:全市特色產業產值力爭實現140億元,增長12%;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實現278億元,增長10%。
一、突出發展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
牢固樹立綠色、創新雙重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關于加快白山市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以基地和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一是把農業結構調好調優。緊緊圍繞參、蛙、菌、藥、菜、牧、果、游八大板塊,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深度調整種植業結構,做好“加減法”,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各縣(市、區)調整出10%的耕地面積發展特色種植業。二是壯大特色產業。集中力量打造人參、北藥、食用菌、精品牧業等一批特產標準化生產基地,做強大山合、同仁堂等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三是拓寬銷售渠道。突出抓好萬良國家級長白山人參專業市場、長白山特產城、靖宇特產城建設。加快推進“互聯網+”特色農業發展。積極開展開犁網、渤商所、郵樂農品網等電商平臺的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建設,全市502個行政村實現電商全覆蓋,做大長白山特產云商城,建設“互聯網+”長白山特產示范城市。四是創建優質品牌。認真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增加綠色、有機、無公害和地理標志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打響高營養、綠色、生態長白山品牌。五是發展新業態。大力發展“農業+旅游”,積極打造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示范鄉鎮和示范村,爭創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區。
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業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認真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局工作。鼓勵農民盤活承包經營土地、林地等資源,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引導外出務工、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確保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積極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托管、代耕代種等經營方式,引導農民抱團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保壘作用,進一步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特產大戶、家庭農(牧)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努力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三、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積極開設白山美麗鄉村百村行電視宣傳專欄節目和“十佳美麗鄉村”評選活動,以宣促建,以評促建,加大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力度。高標準建設22個省級重點村和36個美麗示范村,打造5000個美麗庭院、1萬戶干凈人家,完成10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打造民俗文化、邊境風情、生態宜居村莊,形成“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風光”的新面貌。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全年完成農業人口脫貧1萬人以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白山市一定會按照這次會議的安排部署,勇于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做到早發動、早安排、早落實,確保全面完成農業農村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