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原市將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為目標,充分發揮農業轉型發展引導資金作用,加強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和組織推動,努力在結構調整、品牌創建、規模經營、農技服務和農業產業化上取得新突破,在發展綠色有機農業上邁出新步伐,助推松原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以調減籽粒玉米面積為重點,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全市調減籽粒玉米120萬畝,對調減籽粒玉米的生產者,在良種購買以及使用有機肥、生物農藥等方面由市、縣兩級財政給予補貼。重點打造水稻、花生、馬鈴薯、葵花、谷子、紅辣椒、兩瓜、雜豆、飼料作物、溫室大棚十大優質農產品基地,種植面積達到662萬畝,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6%,推動糧經飼協調發展。
二、以培育和建設綠色農業基地為重點,提升區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
在原有的16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60個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2個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礎上,今年市、縣兩級財政再投入8000萬元,完善貸款貼息、農機補貼、物化補助、“三品”認證、科技服務、免費參展等扶持政策,全市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將發展到48個,核心區面積20萬畝,帶動“三品”種植面積達到300 萬畝。同時,構建綠色農產品營銷網絡,進一步明確西部生態經濟區發展定位,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城市。
三、以推進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
在完成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同時,發揮松原農業投資集團、棚膜經濟投資公司的平臺作用,擴大蔬菜大棚確權頒證、抵押貸款范圍,積極探索草原和畜禽圈舍確權頒證工作,緩解農業發展的融資“瓶頸”問題。把秸稈收儲與扶貧攻堅相結合,發揮市秸稈收儲公司的主體作用,在165個貧困村率先開展秸稈收儲業務,推動環境治理和農民增收。穩步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2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500個,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30萬畝,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410萬畝。
四、以建設海峽兩岸生態農業合作先行實驗區為重點,提高農業外向度
抓住“善德”大米入選G20峰會的有利契機,加大政策引導和科技扶持力度,全面完善海峽兩岸生態農業先行實驗區的規劃制定、投入機制和保障措施,做好良種培育、有機肥生產、水稻存貯保鮮和精深加工,引進臺灣農業的先進技術和理念,提升松原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強與以色列、蒙古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促進外向型農業再上新臺階。
五、以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為重點,強化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在今年7月之前完成農業綜合執法隊伍的組建工作,為加強農業執法、維護農民利益提供保障。二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組建和運營,加強農殘檢測,全力保障食品安全。三是加強種子、化肥、農藥等投入品管控,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四是抓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完成美麗庭院和干凈人家建設任務,讓農民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