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對機械加工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測繪技能越來越受到企業關注。課程項目化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為職業技能培養找到了切實可行的途徑。“機械制圖”項目化處理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測繪技能,達到豐富學生綜合職業知識和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機械制圖;課程項目化;測繪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47-0059-02
【作者簡介】張憶雯,江蘇常熟高新園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常熟,215523)教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與改革。
“機械制圖”課程越來越強化測繪技能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3年,“機械制圖與零件測繪”新增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2014年12月,在江蘇省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舉辦了首屆“中望杯”全國機械職業院校“零部件測繪、三維數字建模與制圖”技能大賽。筆者在教學指導和師生參賽過程中,深感“機械制圖”課程與企業對接不夠,忽視測繪教學的系統性,尤其是課程項目化程度不足,學科味較濃,導致“教、學、做”分離。基于以上現實問題,筆者立足測繪技能培養,從課程項目化著手,探索“機械制圖”教學改革之路。
一、定位課程項目化
課程項目化基于項目課程理論,把典型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銜接,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目標。課程項目化與傳統課程開發模式相比,發生了重大變革,呈現五個特征——開發主體多元化、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課程實施一體化和課程評價開放化,這一舉措,為培養學生良好職業品質與職業技能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
“機械制圖”課程項目化,首先要構建課程模塊。按照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要求,筆者將它整合為“平面圖形、視圖繪制、形體表達和零件裝配”四個模塊。接著精心設計項目,使各項目“一氣呵成”,構成統一整體,達到通過具體任務項目實施培養制圖技能的目標。這一課程模式使教學與生產直接銜接,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找到制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最佳接合點,凸顯人才培養的目標性與實效性。
二、確立測繪技能化
零部件測繪是推廣先進技術、進行設備改進的重要途徑,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必備技能,具體是對現有裝配體的零件進行測量,并繪出其裝配圖及零件圖的過程,它是“機械制圖”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訓練過程。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特別強調,測繪是一項行業通用技能,它是學生未來崗位發展的根基。測繪技能化是“機械制圖”課程發展與改革的新趨勢,它突破原課程設置,不僅承載測繪技能任務,還需要更新課程理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將測繪技能強化與職業能力培養掛鉤,構建“機械制圖”以測繪技能為特長的課程特色。
三、課程項目化后測繪技能培養
“機械制圖”課程項目化,能夠解決當前制圖課程“知識固化、技能欠缺;重講解、輕實踐;教法陳舊、學法呆板”等問題。
(一)測繪教學與企業要求對接調研
大多數制圖教師對測繪熟悉但不夠重視,有想法但缺少行動。為此,筆者設計“機械制圖項目化后測繪技能培養調研表”,圍繞中職校測繪教學現狀與企業測繪能力要求,選取本地區三所職業學校和三個開發區開展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當前職業學校制圖教師對測繪價值與功能的認識不足,尤其是當前產業升級后,人才培養發生較大變化,要求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教學,應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度及與企業的對接度。通過調研,清楚了解企業對機械加工專業人才的具體要求,明確要加強對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的雙向關注、全力培養。這項調研工作,為促進制圖測繪技能培養提供了真實有效的依據,為制圖教師課改提供了方向指導。
(二)“機械制圖”課程項目化開發
課程項目化開發需抓住兩個關鍵點——測繪內容項目化、測繪過程分步走。按照平面圖形、組合形體、零件實體、裝配部件四個由低到高的測繪程序,根據“測繪項目要與生產實踐”結合的原則,筆者設計了“機械制圖”測繪模塊項目表,如表1所示。
實施過程分三步走。首先,確立模塊。將課程模塊化處理,可以抓住項目共性,便于對接生產實踐,四個模塊對應四個測繪過程。第一模塊測繪平面圖形,目的是強化制圖規范,幫助學生掌握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培育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第二模塊測繪組合形體,目的是通過組合體由物到圖轉換訓練,培養學生較強的空間想象力,掌握“圖示目測比例法”,體驗機械設計基本要求與設計品質;第三模塊測繪零件實體,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繪制零件工作圖的方法、要領與技巧,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化愛專業、愛動手的職業思想;第四模塊測繪裝配部件,參照企業崗位要求實施,提升學生職業道德,促進學生掌握職業技能,為各類競賽挑選特長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其次,設計項目。精心設計與生產實踐密切關聯的項目,突出工程實踐特征,體現本專業特色。比如平口鉗是機械加工最常見的設備,測繪能把專業核心課程融為一個整體,將知識融會貫通,不再局限單項知識傳輸,其他實訓課程不妨以此借鑒,充分體現職業教育“項目無處不在”的新課程理念。最后,測繪實訓。測繪是設計、測量、繪圖三位一體的綜合過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學生而言,是專業課程學習中難得的實訓機會。筆者認為,要達到“教學做”合一,應做到:“教”,多交代方法和思路,留更多的時空給學生,讓他們學會反思,善于動腦,愿意動手;“學”,教師要把“學”的過程變成“教”的延伸,讓學生能豐富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潛在力,釋放個性的創造力。
四次測繪總體要求,應做到以“教”引領,以“做”促學,在實測中溫故知新,融會貫通,走向“機械制圖”課程“以測促畫,以畫促看”的教學效果。
(三)確立有效策略,培養測繪特長
以測促畫策略,這是培養測繪技能的基礎。分級測繪,有利于促進學生畫圖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學生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具體是:測繪平面圖形,以強化和貫徹制圖標準為前提,使學生初步認識工程技術語言——機械圖樣;測繪組合形體,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空間想象力為保證,測量與繪制同步進行,讓學生開始了解工程設計的基礎;測繪零件實體,以工程實際零件為載體,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感受企業文化,掌握技術技能,鞏固專業思想;測繪裝配部件,是以測促畫的最高“境界”,不僅能培養學生扎實的測繪技能,更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綜合職業素養。
班組協作策略,這是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途徑。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學生互相協作分別擔當測繪中不同的“崗位”角色,在協作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使學生在團隊協作中揚長避短,發揮個性特長。
師徒導生策略,這是教師分層施教的載體。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依靠專業教研組力量,讓每一位專業教師帶領4~5位學生,如同企業師傅手把手帶徒弟。最好引入企業產品作為測繪對象,邀請技術專家參與指導,形成師徒關系,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帶動本組成員,“導生制”將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如果將制圖測繪技能以特色來打造,特別是將工作與課堂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整合對接,將突破學習空間,在由淺入深的測繪中,實現職業技能自然“生長”,職業道德自覺“強化”,從而為后續課程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