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銀
在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心里總會產生一些想法,或贊嘆,或驚喜,或厭惡,或悔恨,或緊張,或害怕……若能如實地把這些想法寫出來,想必可以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在上面的習作中,小作者主要寫了獨自乘車時膽怯、擔心的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我”究竟會有哪些想法和舉動呢?下面我就重點介紹一下如何借助外力,讓心靈說話,讓讀者對“我”的心理活動感同身受。
動作折射。人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往往會有不同的動作表現。高興時會跳起來,難過時會耷拉著腦袋,喜歡時會愛不釋手,討厭時會退避三舍……這些動作都是人物心理活動的直觀呈現。小作者在文中可以抓住一些動作來表現自己害怕的心理。比如第二自然段,“車門一關,我就有點后悔了”后面可以這樣補充:“看著爺爺遠去的身影,我只得拿著背包,一步步挪到我的鋪位上坐下來。躺在臥鋪上,我的心里怎么也平靜不下來。我把背包緊緊地抱在懷里,不敢有半點兒松懈,這里面可裝著我的全部家當呀!再看看周圍的人,我總覺得他們有的面目猙獰,有的則似小偷,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大家請看,補充的語段中,一連串的動作是不是已出賣了“我”害怕的心理呢?
環境襯托。環境描寫能襯托出人物的心理,同樣是“小鳥鳴叫”,高興時聽來如歌聲婉轉,煩躁時聽來雜音不絕于耳。習作中寫到“吃完飯后,我隨司機上了車”,這時已是晚上,那我們不妨借用夜晚這樣特殊的場景把“我”在旅途中害怕的心理描寫得更分明一些。我們可以這樣寫:“吃完飯后,我隨司機上了車。夜幕已經降臨,汽車在高速路上行駛,車窗外一片漆黑。躺在臥鋪上,我感覺黑暗的夜空似乎壓在了我的身上,讓我有些透不過氣來。身邊偶爾閃過的車燈告訴我,我正隨著汽車在黑暗中穿行。”黑暗的夜空真的要壓到“我”的身上了嗎?當然不是,這一切都是“我”這孤獨又害怕的心理在作怪罷了。
聯想描寫。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人常常會產生一些聯想,而聯想的景象則能反映出人的心理。我們可以在第五自然段的環境描寫后,接著補充一些聯想的畫面。比如“因為害怕,我睡意全無。不知怎的,我的腦海中蹦出了許多車禍現場的凄慘畫面。有的因為司機疲勞駕駛而導致車輛撞上護欄,有的因為違規超車而沖下高速路……想到這里,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心里默默地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希望老天爺保佑我能平平安安地到達。”大家看,這樣一補充就將“我”害怕的心理逐步推向了高潮。
內心獨白。內心獨白,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直接把心里所想的內容寫下來,多用于第一人稱。在這篇習作中,小作者已經多處運用了內心獨白的方法來描寫心理活動,如“這回我看你還怎么偷,就算你有‘飛云探龍手,也偷不到”,“我雖然長得胖,可你看看你自己的身材,這不是明顯在‘指桑罵槐嗎?”其實,在第二自然段“我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后也可補充一些內心獨白。比如“車剛一開動,我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這車會不會開到別處去呢?會不會把我給拐賣了?車上有壞人怎么辦?這一個個擔憂讓我越來越后悔獨自踏上旅程了。”這些內心獨白都直接地透露出“我”害怕、緊張的心理。
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也試著用老師介紹的方法,讓內心說說話吧!
今天,老師發了語文試卷,我考了58分。放學后,我背著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家門口,我卻不敢邁進家門。最終,我回到了家里。媽媽一見到我就問成績,我只得拿出試卷遞給了媽媽。
提示:拿到試卷的那一刻,“我”是怎么想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哪些景物?在今天的“我”看來,它們是什么樣的?站在家門口,“我”為什么沒有像往常一樣蹦蹦跳跳地走進家門,心里又在想些什么?當媽媽詢問成績時,我又是怎樣拿出試卷交給媽媽的?經歷考試失利的“我”,最終又想了些什么?相信這一熟悉的生活場景一定會讓大家產生許多的心理活動,那就把它寫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