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申改
緊跟中央步伐,與中央同頻共振的背后,是貴州保持戰略定力,貫徹中央精神、立足貴州謀改革的決心、信心和智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實改革任務的攻堅期,挑戰更加嚴峻,責任更加重大。
改革路上的每一次風雷激蕩,必定會留下屬于未來的永恒。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2013年12月30日,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新一輪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大地。
迎難而上,破局開路。三年時間里,我國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改革舉措出臺的數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堅冰正在被打破,全面深化改革激流勇進,改革呈現的新特點、展現的新態勢、取得的新成果舉世矚目。
深改三年來,貴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格與中央對標對表,勇于擔當,深耕細作,先行先試,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一些重點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體現了貴州特色,做出了貴州亮點,奏響了貴州改革的好聲音。
嚴格對表中央 科學統籌謀劃
“貧困落后是貴州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貴州的根本任務。”“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更困難”,對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重要階段的貴州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更具有現實針對性。
“改革雖無坦途,但別無他途。”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深改領導小組組長陳敏爾曾對外界這樣說:貴州雖缺乏東部地區的改革先發優勢,但如果在改革的問題上抓準、抓狠,就有可能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彌補追趕發展的時間。
在省委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深改領導小組組長趙克志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我省的重大機遇,必須搶抓這一機遇;各項改革舉措要符合中央精神、體現貴州實際、順應群眾期盼。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頭勇者勝。貴州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就此拉開帷幕。
2014年1月10日,貴州省委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創造性地成立了由相關省委常委任組長的8個改革專項小組,按照因題設組、重點突破的原則,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長任組長的40個專題組。
近三年來,中央深改組共召開31次會議,貴州省目前共召開29次,成為全國省級層面召開會議次數最多的省份之一。會議審議和聽取195項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改革舉措,并對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的208項重大改革事項進行認真梳理。
改革與法治殊途同歸,都是在為發展助力護航。貴州省出臺《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及時制定修改相關法規規章,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率先在全國出臺《貴州省大扶貧條例》和《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將脫貧攻堅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納入法治軌道,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抓重點、促全面。貴州省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重點,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系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見,全國首批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實現了降成本、調結構、惠民生,成立全國首個公司制省級電力交易中心,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加快。
抓試點、求突破。省委副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省委深改領導小組副組長諶貽琴提出,法治貴州建設先以“法治畢節”創建為先行試點,為法治貴州建設探索經驗。目前,貴州省承擔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部署開展的改革試點114項,已完成14項,其余100項正常推進。
抓基層、重首創。貴州省有序推廣六盤水市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經驗,極大盤活了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抓長板、補短板。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三塊長板,補齊補全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以改革激發活力,做到松綁讓利,迎來更多資源要素。
抓宣傳、聚共識。及時了解群眾利益所求,尊重基層首創精神,發現宣傳推廣基層創新典型,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堅持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導向,定好調子,營造氛圍,唱響改革的進軍號。
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
廣泛激發動力活力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如今讀來,更像是對改革的寫實。
省委深改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總結指出:近三年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堅決服從服務于全國改革“一盤棋”大局,體現了“全”的格局,經濟、社會、法治、文化、黨建、紀檢領域改革有進展,生態、扶貧領域改革風生水起,司法體制改革正向面上推開;體現了“深”的方法,改革難題逐步破解,一些多年不敢想、不敢碰的問題得到有效化解,改革舉措不斷落地,改革動力不斷激發;體現了“改”的味道,在生態、司法、扶貧等領域的改革突出了貴州特色、做出了貴州亮點。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成效顯著,“五全”政務服務新模式得到李克強總理的肯定。國企改革扎實推進,在全國率先推進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和地方金融體系建設“五個全覆蓋”,PPP模式走在全國前列。“1+7”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湄潭“三塊地”國家試點敲響了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的“第一槌”。
扶貧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出臺以《“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和《關于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實現同步小康的決定》為主要內容的一攬子政策文件。出臺全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和指標體系,在全國率先實行“減貧摘帽”政策,取消1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GDP考核。設立總規模3000億元的全國首支省級脫貧攻堅投資基金,啟動建設全國首個“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示范區和農發行省級政策性金融扶貧試驗示范區。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前列。實施“績效考核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生態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走在全國前列,率先成立省級層面公檢法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率先在全國聯合實施環境違法案件省級掛牌督辦工作,創新實行環境保護河長制,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改革成效突出。
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貴州省出臺《貴州省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實現縣級以上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覆蓋,受到中央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創造了“以案定員”“以案定補”等一批突破性的好經驗、好做法。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出臺工作目標、崗位責任、正向激勵、負向約束“四位一體”從嚴管理干部機制的意見,嚴格實行公務員考錄遴選“兩個80%”政策。率先在全國從省級層面制定貴州省發展黨員工作規程。
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全面執行“兩個責任”,出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清單,實行“一案雙查”,強化責任追究。著力推進“兩個為主”,全力落實“兩個全覆蓋”,巡視率為100%,在全國率先完成巡視全覆蓋。設立1482個民生監督組,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在改革的引領下,貴州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05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2.5%,增速連續五年居全國前3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8135.38億元,同比增長10.5%,名列全國第3位,成為我國西部最具有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人民”始終是最核心的關鍵詞。改革就是要讓普通人擁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或許你已感受到,去政府部門辦事程序更簡便了,全覆蓋服務、全聯通服務、全方位服務、全天候服務、全過程服務新模式效果不斷凸顯。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站式服務,縮短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政府與群眾的距離。目前,省級部門行政審批實現由569項減少到295項,辦理時限縮減到法定時限的50%以下。
或許你也看到了,遍地崛起的咖啡館中,有一種叫創業咖啡的門店,那里在進行創業創新講座,經常門庭若市,背后是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在貴州找到了事業之春。2015年,單是“雁歸興貴”行動計劃的實施,就促進80.9萬農民工返鄉創業,掀起全省創業熱潮。
或許你也聽到了,省內戶口遷移,憑有關手續到遷入地派出所辦理,無需到遷出地派出所履行戶口遷出手續,所有城市和城鎮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成千上萬的農村貧困群眾一步住進新房子,逐步過上好日子,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生活。
看得見的變化、觸碰得到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改革推動下經濟社會的“大跨步”。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過去五年,我省民生實事完成投資2897.7億元,城鎮新增就業267萬人,“3個15萬元”政策帶動就業45.2萬人。啟動基本普及15年教育,走出窮省辦大教育的圖強之路。新增三甲醫院22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基層群眾就醫條件不斷改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建成省博物館新館和貴陽孔學堂,實現縣城數字影院全覆蓋……
正在發生的變化、正在出現的事件、正在涌現的人物——貴州全面深化改革清晰地體現了時代風貌。
新的變化是這種風貌的畫像——黃平縣魚梁村繡娘潘芬通過“錦繡計劃”培訓實現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越來越殷實。她的身后,30萬貴州繡娘正在共織“錦繡”幸福路。
新的事物是這種風貌的具象——貴州在大數據中找話題、找開放、找動能。貨車幫誕生了。全球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誕生了,它的總部不在紐約,而在中國西部的貴陽。
新的人物是這種風貌的現象——創客喻川帶領他的Flex團隊把無人機和動力加速器賣到了全世界,獲得了美國夢想工廠的大額眾籌支持。創新創業讓人生出彩、讓夢想起航,全面深化改革激活了一個尋夢、造夢、筑夢的新時代。
發揚“釘釘子”精神
狠抓改革落地見效
“自覺向中央看齊,堅決抓好中央方案落地落實。”“各級領導干部要在戰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工作落實上‘釘釘子,努力成為懂改革、思改革、善改革的明白人、促進派、實干家。”在省委深改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提出了明確要求。
不折不扣把中央改革事項對表到位、執行到位,以改革的“一馬當先”引領各項工作“萬馬奔騰”。
如何落地是個理念問題。
縱觀我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無論是簡政放權打通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讓群眾少跑腿,還是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職業人員實現應保盡保,各個環節、領域都體現了理念先行。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始終做到蹄疾步穩,既完成好中央的“規定動作”,又把“自選動作”做出特色。
如何落地是個擔當問題。
堅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是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三年來,深改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審議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農村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旅游體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設、司法體制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重點題。
嚴格執行專題組長負責制,專題組長抓方案制定、抓制度設計、抓措施落實。各地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既“運籌帷幄”又“沖鋒陷陣”,既“掛帥”又“出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如何落地是個作風問題。
開展“三督三察”。扭住改革督察這個推進落實的關鍵環節,堅持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近三年來,開展日常督察、專項督察、重點督察、半年督察和年度督察,部署開展中央出臺半年以上重大改革措施、扶貧開發等督察,強化督察結果運用,提高督察工作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深改三年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天的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好新的長征路。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貴州的事情辦得更好,不辜負黨中央的殷切期望,不辜負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把握改革歷史機遇,貴州將砥礪前行!(本文由貴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編者有刪減 責任編輯/蒙 珺)